本文主要介绍印度国内植物油行业现状及产销情况,并通过对植物油进口格局和主要影响因素的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印度植物油供需及进口节奏,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一、印度国内食用油行业介绍 印度是全球头号植物油进口国和第二大植物油消费国,年进口植物油1500-1700万吨,年消费植物油约25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0%;其中棕榈油是最受欢迎的品种,占印度植物油进口总量一半以上。印度国内植物油进口、生产加工集中度较高,前5大企业(Adani Wilmar、Bunge、Cargill、Patanjali、Marico)占据印度植物油市场份额的70%以上,剩余不足30%的份额由Emami Group、KS Oils、Liberty Oil Mills、ITC、Vijay Solvent等公司分割。分品种看,棕榈油高度依赖进口、主要有大企业主导,前3大企业市占率高达70-80%;豆油前3大企业市占率60-70%,葵花籽油和花生油较为分散;芥菜油以区域性品牌为主,主要消费区在北印度和东印度。 Adani Wilmar Limited,印度阿达尼集团与新加坡丰益国际于1999年成立的合资公司,是印度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商,市占率25-30%;企业在棕榈油进口、精炼和分销领域占绝对优势,其中精炼棕榈油年加工能力超过500万吨,占印度总产能的30%以上。(2024年12月,Adani集团宣布退出与丰益国际的合资企业,Adani Wilmar将成为丰益国际子公司)Patanjali Foods(原Ruchi Soya Industries Limited),总部位于印度中央邦的印多尔,主要产品包括大豆油、棕榈油和健康食品(如Nutrela品牌),健康食品业务占比20%。印度政府启动“国家油棕计划”(NOPM),作为NOPM的重点企业,Patanjali在特伦甘纳邦和阿萨姆邦投资种植油棕,计划2029年实现年加工鲜果串(FFB)100万吨,毛棕榈油产量25万吨。 Bunge India Private Limited,全球农业巨头Bunge在印度的分支,其业务聚焦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进口与加工,年加工大豆能力约200万吨。在印度大豆油进口市场,Bunge通过与阿根廷、巴西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占据约25%的市场份额。 Cargill India Pvt.Ltd.,印度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和加工商,其中菜籽油进口量占印度总进口量的15%;亦是印度最大的棉籽油供应商,市占率约12%。 Marico Limited,印度领先的消费品公司,覆盖印度90%的城镇市场,在中高端食用油市场占据约15%的份额,旗下品牌“多力”(Saffola)以健康油种(如葵花籽油)为核心,入选《世界品牌年鉴2024》。 二、印度植物油供需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印度植物油消费稳步提升,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共经历3次跳跃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4.4%。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年人均植物油消费不足1.5公斤,70年代经历一波快速增长,并在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维持在5-6公斤;90年代中后期印度植物油消费量大幅提升至千万吨级别,人均年植物油消费量再跃一个台阶至10公斤左右;进入21世纪,植物油消费增幅显著高于人口增速,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快速攀升至17-18公斤,截止目前在19.5公斤附近。 与消费大增相悖的是印度国内植物油缺口的持续放大。印度国产油料主要有菜籽、大豆、棉籽、花生、葵花籽、芝麻籽、椰肉干等,国产油脂主要有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椰子油、葵花籽油、芝麻油和棕榈油。七大油料2025年产量(4370万吨)较1970年(500万吨)增780%,八大油脂2025年产量(1090万吨)较1970年(160万吨)增580%,但仍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国内供需缺口陡崖式扩大,仅30年时间,印度从国内产销基本均衡、对外依存度几乎为0,到目前的供需缺口1500-16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0%;强大的消费能力也使得印度多年来盘踞全球第一大植物油进口国。 为应对过渡依赖进口的产销格局,近年来印度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提升国内供应的措施。一是推出油籽增产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如国家油棕计划(NOPM)中油棕种植面积从之前的60万公顷——2025年的100万公顷——远期规划280万公顷;提高作物单产,截止2024年8月印度已在20个州的350个区块来实施,计划到2030年将油籽单产从目前的1.35吨/公顷提高到2.11吨/公顷。二是通过最低支持价格(MSP)从农户手中收购油菜籽、大豆、花生等油籽,保障农户收益。三是征收进口关税,并适时调整关税额度来控制进口节奏。 三、印度植物油进口格局分析 印度主要进口植物油品种有棕榈油、豆油和葵花籽油,分别来自印马、南北美和俄乌。 总量看,20世纪90年代之前印度植物油几无进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进口量出现第一次跃升,总量达500万吨,基本持平印度国内植物油产量;2007年起,印度植物油进口开启爆发式增长,并在2011年超越印度国内产量,2015年已达1500万吨,8年时间增长近900万吨;近10年增速放缓,基本维持在1500-1700万吨之间。 结构看,棕榈油占比多数年份在60%以上,不过近两年随着其他油脂品种进口量抬升,棕榈油占比下滑,2025年前6个月棕榈油进口占比降至50%以下。 品种看,棕榈油,多数年份进口量在900万吨左右,2020-2021年受疫情及印度与东南亚贸易关系制约进口量下滑100-200万吨;2024年3季度至2025年1季度棕榈油价格显著高于其他油脂,性价比优势丧失,2025年上半年印度棕榈油进口量大幅下滑,2季度棕榈油价格优势回归,5月起进口大幅回升。豆油,2021年之前印度年进口量300-350之间,近几年随着全球大豆供应宽松、豆油性价比提升,印度进口需求加大,2024年累计进口400万吨,2025年前6个月进口220万吨。葵油,印度的葵油进口增长趋势明显,从十年前的150万吨,到2024年的380万吨,增幅超150%。 影响因素看,高度依赖进口的特性也决定了产地扰动对印度植物油进口的影响,如2015年强厄尔尼诺造成东南亚减产,2016年印度棕榈油进口同比降13%;俄乌冲突期印度葵花籽油进口量较冲突前下滑20%左右。价格差,正常情况下棕榈油价格小于豆葵油的,在棕榈油价格反超二者时,进口需求逐步向豆葵油倾斜,如2025年前几个月棕榈油进口下滑、豆油维持高位。进口税,印度政府不定期调整植物油进口税水平,品种间税收差异也会影响贸易商的选择倾向。库存,截止2025年5月印度植物油总库存近4年最低、棕榈油库存近10年同期低位、豆油库存10年同期最高,总量及棕榈油单品种都存在补库需求,5月起印度棕榈油到港大增。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