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中国崛起的奥秘
中国崛起的奥秘

《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

财富如何创造?

国家如何富强?

企业如何做大?

家庭如何富裕?个人如何发展?

如何避免经济危机?如何平滑经济周期?

如何调控物价涨跌?如何实现持续繁荣?如何走向共同富裕?

《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一书,为您解疑释惑!


购书详细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136-4941-4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傅海棠论述,孙成刚 沈良主笔
成书尺寸:210X285mm,页码:496页,字数:500千字,全书铜版纸彩印
定价:129元  上市时间:2018年3月  京东优惠购书  当当优惠购书

购书超过50本,3月上旬开始,可直接与出版社联系 联系人张辰:15810435731/010-68341876 QQ:2824135039 享受线上线下最低价。

中国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纳税人识别号:91110000100007883B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电话:010-88386792
开户行及账号:工商行百万庄支行0200001409004607454 (款到发书)

论述者&主笔简介

论述者 傅海棠

拥有最纯粹、最朴素的经济学思想和投资逻辑。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对中国崛起的奥秘有深入的剖析,对经济的研究独树一帜,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财富论有深刻的见解。是国内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深谙大宗商品供求法则。不看任何技术图表、不做任何技术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场、指导操作方向和节奏。

主笔 孙成刚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职业投资者,知名财经作家,先后创作证券投资、宏观经济等分析文章数百万字,曾出版《十年二十倍》、《新人性》、《出师》等八本专著。目前运营微博签约自媒体“扬韬”和微信公众号“扬韬略”。

主笔 沈良

金融投资作家,中期协互联网金融委员会委员,七禾网www.7hcn.com创办人,研究所所长。苏州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全球顶尖创意分享平台www.topys.cn联合创始人。创作或主编金融投资类书籍20余本。

内容简介

本书揭示了中国崛起的奥秘在于四个支柱和一个核心。即强大的政府、正确的道路、勤劳的人民、自主的货币,以及劳动创造财富。

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唯一路径,货币只是财富的标价。国家强盛与否,人民富裕与否,取决于财富数量的多少,而不是财富标价的高低。所以,政府的核心工作就应该是组织人民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勤奋劳动创造更多财富,建设强大的国家,实现美好的生活。

货币是劳动的凭证,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息是货币的租金,利润是资本的回报+企业家的劳动报酬。货币可以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货币能促进生产。适当的货币增长,有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繁荣。 市场是财富生产和交换的体系,放任自流的自由市场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的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因为管理出效率。政府应宏观规划、微观搞活,通过五大政策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走向天下大同。 国家崛起与企业强盛、家庭兴旺、个人发展的道理是相通的。希望本书能对读者的工作、生活、经营、投资等有正面帮助。

内容核心

· 解读中国崛起的奥秘。

· 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 人是自然的人,人性无需假设。

· “追求更好”是人的天性。

· 劳动创造财富,货币促进生产。

· 强大的政府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 “小政府,大市场”,容易出问题。

· “小政府,大市场”,容易出问题。

· 保生产,促发展,才能国强民富。

· 经济周期可以平滑,经济危机可以避免。

· 经济可以长期繁荣。

· 萧条源于通缩,繁荣有赖适度通胀。

· 市场需要管理,管理提高效率。

· 二次分配促公平,走向共同富裕。

· 学习新时代,走向天下大同。

核心逻辑图

中国崛起的奥秘

序言:为中国骄傲!

1949-2017,

新中国,68年,

令世界震惊,让人民幸福。

 

中国,

用世界7%的耕地,

养活全球22%的人口。

 

中国,

从80%的文盲率,

到每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

 

中国,

钢产量从“超英赶美”的口号,

到美国10倍以上的现实。

 

中国,

从没有高楼大厦,

到拥有全球最高楼前十名的7栋。

 

中国,

长江上从没有一座大桥,

到仅武汉就拥有11座跨江大桥。

 

中国,

从没有一条高速公路,

到总里程达13万多公里,超过美国。

 

中国,

铁路里程从不到印度的40%,

到高铁里程超过其它国家总和。

 

中国,

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

超级计算机连续6年世界第一,

书籍出版世界第一,

钢琴产销量世界第一,

互联网购物世界第一,

手机支付世界第一,

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

28种家电产量世界第一,

造船工业世界第一,

电解铝生产世界第一,

服装、鞋类生产世界第一,

……

 

中国,

新建房屋面积占全球一半以上,

发电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左右,

上海洋山港吞吐量超过美国9大港口总和,

无人机技术全球领先,

航空航天技术全球领先,

……

 

如今的中国,

值得每个人中国人骄傲!

目录

序:为中国骄傲!

前言1:希望每个人都懂经济学

前言2:我为什么成为傅海棠的粉丝

 

开篇:研究经济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一、什么是经济学

二、经济学的目的

三、经济学的使命

四、正确理解经济学

 

上部:奥秘论

 

第一章 中国崛起的奥秘——经济快速发展的四要素

一、中国的特殊性

二、西方理论的局限性

三、论强大的政府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四、强大的政府

五、政府的主观能动性

六、正确的道路

七、勤劳的人民

八、自主的货币

九、四大支柱 有机统一

十、兴衰之谜

 

第二章 强大的政府

一、国家与政府的作用

二、执政形式

三、强大的政府

四、政府与人性目标

五、政府的出发点

六、政府监督与制约

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八、南翔小笼包与经济增长

九、中国政府:加快发展200年

十、对政府公益性的认知

十一、纠错主要靠政府

 

第三章 正确的道路

一、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二、人大政协 精英治国

三、民主集中 高效决策

四、一个中心:创造财富

五、政府有效管理下的市场经济

六、三位一体干大事

七、案例剖析:从共享单车看中国效率

 

第四章 勤劳的人民

一、勤劳:传统与现实

二、勤劳的生产者

三、商人与效率

四、科技与孩子

 

第五章 自主的货币

一、自主的货币

二、自主货币促增长

三、货币强则经济活

四、古代经济发展慢:货币不自主

五、日本失去20年:货币政策不当

六、自主货币:大国基石

 

第六章 劳动创造财富

一、什么是财富

二、劳动创造财富

三、财富与GDP

四、精神财富

五、美之为美

六、中国的贡献

七、幸福是什么?

八、劳动无贵贱

九、贫富产生的原因和缩小贫富差距

十、正确理解贫富差距

十一、富人的贡献

十二、不养懒人

十三、合理的福利制度

十四、劳动的报酬

十五、劳动效率

十六、关于劳动与工资

 

中部:财富论

 

第一章 人性与自然人

一、从经济人到理性人

二、人是自然的人

三、从本能到行为

四、自然人与政府

 

第二章 经济理论看东方

一、藏起来的理论

二、教条的指标

三、中国的理论

 

第三章 剖析错误的经济学概念

一、过剩

二、亏损

三、债务

四、过热与泡沫

五、滞胀

六、中等收入陷阱

七、人口红利

八、人民币贬值

九、崩溃

十、刺激

十一、技术革新引发危机

十二、边际效应

 

第四章 财富无止境 发展无上限

一、什么是货币

二、劳动报酬

三、利息:货币的租金

四、汇率:两国劳动效率的比值

五、中国模式:货币为民所用

六、启示

 

第五章 货币与财富增长

一、新中国的货币增长

二、货币适度增长

三、货币总量论

 

第六章 货币的含金量

一、中美的M2与GDP

二、货币、物价与财富

三、价格与价值

四、货币的购买力

 

第七章 货币促进生产

一、货币促进生产

二、生产和消费

三、生产与需求的发展空间都很大

四、劳动的重要性

五、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活干

 

第八章 央行目标与货币政策

一、全球央行的目标

二、政策多目标

三、央行的核心目标

四、存款负利率

五、人民币会贬值吗?

 

第九章 萧条源于通缩

一、认识货币

二、从黄金到美元

三、紧缩与萧条同行

四、利率与通缩

 

第十章 温和通胀:经济之花灿烂

一、货币幻觉

二、通缩是繁荣的杀手

三、心理通缩和心理通胀

四、增发货币未必通胀

五、温和通胀 经济之花灿烂

六、对通胀的误解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繁荣与萧条

一、宽松与繁荣 紧缩与萧条

二、发挥政府的作用

三、关于周期的辩证论述

四、天下为公 意在长远

五、中国的财富创造突飞猛进

 

第十二章 2018年萧条周期?

一、从甲子周期说起

二、唬人的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四、商品的周期性

五、2018年能否避免危机

 

第十三章 自由市场与产业规划

一、经济是个大链条

二、自由的市场?

三、经济的规划

四、政府规划的边界

五、政府管理和产业政策

 

第十四章 企业与政府的边界

一、伟大的企业,价值由谁创造?

二、大企业 赢天下

三、企业的边界

四、大企业黑洞

五、企业大如国家

六、国家与财富

七、行政的边界

 

第十五章 税收与货币蓄水池

一、发红包与加减税

二、税收的意义

三、反对人头税与贪腐

四、庞大的蓄水池:土地财政

五、二次分配促公平

 

下部:繁荣论

 

第一章 走向长期繁荣

一、长期繁荣可持续

二、强大的政府 正确的道路

三、勤劳的人民:科教兴国

四、自主的货币:长期宽松

五、中国神话:十八年的持续繁荣

六、货币政策

七、财政政策

八、产业政策

九、区域政策

十、市场监管政策

十一、学习中国好榜样

 

第二章 走向共同富裕

一、增加财富才能共同富裕

二、劳动脱贫 走向富裕

三、走向共同富裕

四、一带一路:引领世界

五、学习新时代 走向天下大同

 

 

附:傅海棠2017年9月24日演讲实录

 

后语1:我眼中的傅海棠

后语2:中国崛起 世界大同


前言1:希望每个人都懂经济学

傅海棠

2017年12月 济宁

大约二十几年前,我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就已经比较深了,自己从真实世界悟到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书上说的以及某些经济学家讲的,有较大的出入。我的一些观点说出来的时候,身边的人也常常不认可,比如当安装一部固定电话机还需要几千元的时候,我说不出几年家家户户都能装上电话;比如在2003年前后,我老家那边的农村几乎没有小轿车,我说以后很多农村家庭都会拥有自己的小车。当年我是以经济发展的眼光来思考的,说了这一些话,别人以为我是异想天开。其实影响大家能否买得起一项商品的关键,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生产量的大小,一个社会只要有效劳动充足、劳动效率不断提高,商品的生产量就越来越大,而只要生产量足够大,就能像手机一样,从少数人买得起变成人人买得起。

当看到这个社会很多人一味追逐金钱,甚至有些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时,我会感到吃惊和惋惜。钱是有用的,但钱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背后有财富量的支撑,还有它本身也能促进财富的创造。钱的作用,说到底,是其对应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作用,而不是那一张纸。

当听到一些经济学家用西方经济学所谓的理论、周期、规律推算说中国有这样那样的危机,说中国经济很快会崩盘时,我是反对甚至愤慨的。西方传统的经济学有着明显的漏洞,某些喝了洋墨水的经济学家不深入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总是喜欢用有漏洞的理论来套用,喜欢尖锐地指出“问题”,却给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此,我们必须拨乱反正。

这些年来,不管身边的人怎么看,不管那些经济学家怎么说,我对中国的经济从未失去信心。因为我觉得中国政府有的是办法管理好经济,调节好经济问题。因为我觉得在中国,任何经济问题,只要实事求是地面对,都能妥善解决。也有人说我是盲目乐观,而我自己心里却信心满满,因为事实证明中国政府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懂经济的政府,是最能把本国的经济管好的政府,也是最能带动全球经济向好发展的政府。

2013年和沈良先生合作出版的那本关于投资的书,本来我是不想出的,但较多朋友希望我把投资的经历和方法成体系地写出来,才有了那本书;而这次这本关于经济学的书,则是我发自内心想要出版的。

我并不想标榜自己,也不想标新立异,只是想把正确的经济学的体系和逻辑,说出来和大家讨论。希望本书出版后,有更多人了解简单易懂的经济学,明白深入核心、说清本质的经济学并不是西方的经济学,知道中国正在实践中应用,但此前未系统性总结的这套经济学,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学”。希望这本书里的一些观点,能对读者的工作、生活、经营、投资等有正面帮助。

这本书得以出版,多亏了孙成刚先生和沈良先生的亲密合作。没有他们,就凭我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由衷感谢我的伙伴——孙成刚先生和沈良先生。此外,在本书创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家人和众多朋友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我父亲,年少时他带着我走南闯北,启发了我在经济方面的思考;特别要感谢马明超先生,他曾多次给出不同意见,协助我们完善思路,并在书稿的几轮修改中深度参与,起到重要作用。

这本书出版后,所有版税收入将用于经济学的研究和交流。

本篇前言的最后,我想对中国所有的劳动者说:劳动能致富,劳动最光荣!

前言2:我为什么成为傅海棠的粉丝

孙成刚

2017年10月 上海

一、缘起

2001年秋天,我在复旦大学读博士的时候,教经济学的老师曾经在黑板上给我们列了一长串公式,推导经济增长的模型,写完最后一行后,老师曾放下粉笔,轻松地说:看到没有,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就是四点:资源、劳动、资本和技术创新。

看着满满一黑板的公式,看着那完美的推导过程,我内心曾十分激动:原来,经济学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用数学就可以解决经济问题了。从那以后,我就沉浸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海洋中,广泛涉猎各种理论和模型。拿到博士学位后,更觉得经济问题从此不在话下了。

正是基于这种自信,2007年后,我曾创作了大量宏观经济分析的文章,对诸如GDP、M2、CPI等数据应用得“炉火纯青”,并且我自己还深度挖掘了很多数据来推演经济发展的趋势。2012年,我曾依据自己建构的大量模型得出结论:以房价模式和结婚人口看,中国房价将可能如日本和香港一样陷入暴跌;以货币投放趋势看,中国经济将如美国1929年一样陷入崩溃;以劳动力人口下降看,中国社会将可能出现长时间衰退甚至萧条;以当时的社会现象推演,似乎未来看不到希望……

这些言之凿凿的结论,曾让我的投资陷入困境:假如前途不妙,则没有什么股票是安全的。所以,我在股市投资方面长时间轻仓甚至空仓,在期指方面倾向于做空,甚至于自己发起的私募基金也是以量化对冲为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感到自己的结论似乎存在问题。回到老家,看到县城和乡镇如火如荼的建筑工地,我感到新建的房屋将被空置、大量资源会被浪费,因此忧心忡忡。但到了乡村,我看到的是年轻人们都在想尽千方百计进城、留在城市不再回家;看到的是老年人们心满意足的生活,对“新农合”的认同,对取消农业税的赞赏;看到的是孩子们在父母带领下勤奋刻苦地学习。这一切,只能用生机勃勃、生机盎然、朝气无限来形容。有这样充满希望的农村,中国怎么可能陷入衰退呢?

回到城市。清晨时分,我看到了众多小吃店里中年人忙碌的身影;白天,我看到了餐厅饭馆商店超市里如潮的人流;夜晚,我看到了小夫妻们在自己夜宵店里勤劳的工作。网店在兴起,移动支付越来越发达,新的高铁在不断开通,中国的经济似乎没有问题!

2013年末,我从外地回到上海。夜幕时分,开车走在高架道路上,看着周边灯火透明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看着高架路上潮水般的车灯,看着大楼顶端闪烁的霓虹广告,我忽然顿悟:中国的财富越来越多,说明经济越来越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出现衰退和萧条,中国的未来只会更好!

从此以后,我开始重新搜寻一些书籍开始阅读,从历史的到经济的,从管理学到货币学,慢慢有了一些深刻的领会,逐渐对中国树立了信心。这促使我在2014年中期彻底扭转了看空心态,转而在股市中看多做多。2015年的股灾,我也曾遭受很大损失,但对未来却始终充满信心。2016年,经过长时间思考,我逐渐将研究重点放到货币史的研究,并开始写一些短的文章谈中国一带一路和未来发展的研判。

2017年春节,因为偶然的机缘,我在海南三亚见到了傅海棠先生。当时,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在期货市场赚了近10亿元的投资大家,所以想求教一些投资心得。没想到,短短几个小时的交流,他谈到了大量经济学和货币学的观点,其中很多观点与我长期思考的结果完全一致,让我十分兴奋,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次见面之后,我回头用一夜时间读完他的那本传记性著作《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其中的期货投资思想与我的股票投资理论不谋而合,已经让我很激动了。没想到,书末关于经济和货币的一些短论更给了我醍醐灌顶般的感觉。我当时刚刚写完的一些文章,其中的主要观点竟然与他四年前的评论如出一辙。我这才明白,他是一个长期坚持自主思考的大家。

2017年3月,我跟随傅先生在东北地区调研玉米。在为时一周的调研中,我们有了充分的交流时间。回来之后,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了一篇介绍傅海棠经济学理论的文章,发表之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傅先生直接给我打电话说为了这篇文章,他要亲自飞一次上海跟我见面。见面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与我和沈良先生一起,合作出版一本经济学著作。

二、创作过程

当时,我是有些犹豫的。因为此前交流的核心思想,我已经写出来了,就是劳动创造财富、货币促进劳动等。我认为这些观点似乎不足以支持写出一本书来。但傅先生表示,他过去近20年一直在研究宏观经济的问题,他2016年期货市场能赚10亿元也是对宏观经济有独立思考的结果,希望能把他的研究全都写出来。

于是,我们进入了创作模式。每过一段时间,傅先生会飞到上海或者杭州,跟我和沈良见面聊12-16小时。我们俩一边听,一边交流提问题,一边做记录。每一次都在深夜回家,回家时已经头脑晕沉被很多干货塞满了。其后一周左右时间,沈良会根据笔记整理一份对话记录稿。我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初稿,然后购买大量书籍阅读并查找大量资料来验证,最终在一到两周时间里完成一次创作。文章写完后,发给傅先生审阅,他看后再跟我电话沟通提出意见让我修改。如此再三斟酌,直到一篇文章写完并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根据粉丝的留言,我们再分析文章的优缺点,为以后的修改奠定基础。

工作量是巨大的。为了证明傅先生的思想独创性,我需要阅读海量的资料。为此,我在半年时间里购买了大量经济学书籍,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从凯恩斯到萨缪尔森,两百多年经济学历史上的经典名著我几乎全都重新买来读一遍。渐渐的,我发现傅先生的思想体系不同于历史上的所有学派,而是融汇各家之长的新理论。但这种融合,却不是他读书之后思考的结果,因为他平时很少读书,只是根据社会实践进行研究。可以说,这是原汁原味的本土经济学思想。

这样的思想并不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我们接触的早期,我曾一次次反对他的观点,因为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不相容。有好几次,我觉得没法进行下去,因为他的观点看起来是如此“离经叛道”。做了更多思考之后才明白他说的是对的。

到2017年7月底的时候,我们已经创作和整理了近20万字的文章。我和沈良的意见是把这些文章组合到一起完成著作初稿,尽快完成新书出版。但傅先生不同意。他认为,不能把已经发表的文章简单罗列出版,而要进行重新加工。这个工作量将会很大……

2017年8月1日,我和傅先生在香港相见,探讨中国崛起的奥秘。傅先生将我事先准备好的提纲直接否定掉,而是斩钉截铁地说:中国崛起的原因,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有一个强大的政府走着一条正确的道路。没有这个前提,其它一切都是白搭。这句话让我刹那犹疑,但仔细一想,却恍然大悟。

香港交流的十多个小时带来了创作的突飞猛进。其后两个月时间,我们频繁见面交流,我的内心充满激情,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十万字的原创,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国崛起的奥秘》由此完成。

2017年国庆节期间,傅先生和沈良再赴上海。我们三人在酒店里从每天上午9点到晚上11点,开始了书稿的修改工作。基本的流程是我先统稿,沈良完成修改稿,然后他再与傅先生一起一字一句看下去进行精耕细作。完成修改后,我重新阅读,三人再探讨未来需要修补的内容。如此下来,这本书确定稿形成前,仅仅修改就要有五稿,真正是精益求精。用傅先生的话来说,这辈子最想出这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这种认真,体现在超负荷的工作量上,六天六夜,每日十几小时的阅读和修改,沈良先生最长一次工作时间长达19小时……

可以说,这本书凝结的是傅先生20年深入研究的结果,是他心血的结晶。我和沈良所做的工作,只是把他的思想完整表达出来而已。这本书的所有荣誉归于傅先生。

三、理解傅海棠

其实,谈起经济学的傅海棠,已经不是一个投资家,也早已不是农民,而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家。股市和期货市场上获得巨大利润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有自己一套完整经济学思想体系的人凤毛麟角。更何况,我们何时见到过有上十亿资产的人自己花那么大功夫写一本书?多少赚过大钱的人在闷声发财、自以为掌握技巧而不对外透露,唯有心底无私的人才会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奉献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能面世,殊胜难得。

我曾经与很多拥资巨亿的人打过交道,也向很多教授学者讨教过,还曾采访过几位国内顶尖经济学家,但唯一能让我心悦诚服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朴素但却有完整的经济学思想体系的傅海棠先生。所以,我才会对我的粉丝们说:我是傅海棠先生的铁杆粉丝!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理解了傅先生的经济学理论,最起码有如下四大好处:

第一,投资有信心了。你会知道中国没有问题,意外的股市或者商品大跌是投资机会而不是风险,超低估值的股市可能具有长时期的牛市机会。

第二,生活有信心了。你不会再对各种社会现象不理解,而会很轻松看透各种现象、各种政策的导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会由此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牢骚抱怨,对未来的生活有信心,从而精力饱满地投入未来的生活。

第三,对经济有信心了。所有阻碍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政府的管理和有效措施的调控之下,都能得到解决。在越来越高效的劳动生产效率时代,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经济维持繁荣的条件越来越充分。中国的经济只会越来越好。

第四,对国家更有信心了。你会看懂西方经济学的误区所在,会知道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对中国经济的攻击没道理,你能看到中国光明的未来。所以,你对未来有憧憬,工作有干劲、生活有乐趣,可以在劳动创造财富的实践中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后语1:我眼中的傅海棠

马明超

2017年11 北京

初识傅海棠,是在我投资人生的低谷。2011年到2014年连续的期货套利投机失败后,我决定走出来,去认识投资高手,并向他们学习方法。2015年,我有幸成为当时期货业高端交流活动——“听风识鸟”的核心组织者,一些期货名人应邀参与。那时,傅海棠已经是国内投资界的风云人物,并已出版《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一书,他自然成为该活动的常客。 2015年全年,我们一起在全国各地调研了多次,涉及玉米、大豆、强筋小麦、棉花、白糖、铝等多个产业,因而成为好朋友。那时他的身份是“农民哲学家”。因为他是农民出身且投资利润主要来自大蒜等农产品,他又喜欢大声说话,但说的话,大部分人都理解不了。大家便戏言,说话让人理解不了的只有哲学家。所以他就有了“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实话说,连续好几年,我一直不断听着他大声的给别人说他的理论,可我一直没有真正理解。

倾听傅海棠

但是,我一直坚持不断的倾听着。2015年12月14日到20日,我牵头组织了一次国内电解铝企业产销状况调研活动,老傅作为主要的被邀请成员也参与了。12月16日,我们来到青海一家大型铝冶炼企业,在工厂露天仓库,我和老傅走在调研队伍的最后,在满场白花花的铝锭前,他出神的凝视着,停下了脚步。

“看,这些都是宝贵的物质财富。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强大,我们的人民会越来越富有,我们的经济会越来越好!”他斩钉截铁的对我说。这句话我听得清清楚楚,但是一点也没有明白他的逻辑。这么多过剩的铝锭,经济怎么能好起来呢? 2016年1月24日,“听风识鸟”闭门交流会召开,会议主题为“需求重启VS需求崩溃--2016大宗商品剑指何方?”。当时国际、国内市场“做空中国”的声音甚嚣尘上,在前一位嘉宾大谈中国经济如何疲软、商品需求面临崩溃之后,老傅作为“看多中国”的代表,开始发言。他谈了他对当时经济的看法。

“现在的经济学认识上有几个误区,也是几个伪命题,误导了国家,误导了投资。第一个伪命题是:‘财富是泡沫'。一个国家为什么贫穷,是因为没有物质。财富的本质是物质,黄金、白银、纸币都是符号。有人说‘鬼城'是泡沫,其实那是财富,只要生产出来了就是财富,能否用上看国家怎么调控。贫穷(没有物质)才是泡沫,把人饿死了更是大泡沫。过去几年,经济本来高速增长,物质极大丰富,却有人出来说我们来挤挤泡沫吧。为了挤泡沫,大量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失业。企业好好生产,不断创造财富,怎么是泡沫呢?还有人说4万亿投下去后产能过剩了。我想问的是:没有产能,没有大量企业的生产,你穿的衣服、你开的车,从哪儿来?大风刮来的吗?经济本来就不存在泡沫。现在全球都说泡沫,是大家对一些本质的问题没看清楚。”

“第二个伪命题是:‘经济不能走老路,不能再刺激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天经地义!我们经济本来走的就是这个路,没有需求就要促进需求,没有生产就要促进生产,哪有什么别的经济发展道路?生产多了,就要促进需求;生产少了,就要促进生产。开车本来就是要走国道的,我们一定要往山沟开过去,去寻找所谓新的道路?经济发展本来就没有什么新路,怎么去改道路呢?玉米地没有水,就想着要去改种树,种树也一样是没有水啊。” “第三个伪命题就是‘放水不管用'。土地旱了,浇水自然管用,只是你浇得够不够的问题。就像人饿了,本来需要三个馒头,你只给一个,肯定不管用了。” “第四个伪命题就是‘不破不立'。这一说法也很可笑。比如有的老百姓磨面,想建新面坊了,就先把石磨盘砸了。可是面坊还没建起来呢,你砸了石磨盘,我们吃啥呢?再比如赶路可以骑马也可以开车,现在还没有车就先将马杀了,还叫做“不破不立”,实在是荒诞可笑!” 在这个会议上,他那从小就在乡间吆喝买卖的洪亮嗓门,震颤着整个会议室。在场的经济学家们被他狠狠的批判了一通。我一直捏着一把汗,怕他得罪了我们请来的经济学家们。虽然现在看来,他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非常遗憾的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理解他当时说的话!我不仅没有理解,恰恰相反,还听信了不少推崇西方经济学说的专家的话,我开始相信中国经济将从此一路下行,商品需求要崩溃了! 2015年,我抄底商品忙活了一年,虽然略有亏损,但我对“商品价值”的判断理念没有改变。只是,2015年底到2016年初,一个当时影响很大的观点改变了我,那就是“人口红利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中国已经进入人口红利衰退期,正像当年的日本一样,经济繁荣将从此一去不返。我还专门买来了一本阐述人口理论的书,彻夜通读。在强大的理论影响下,我原先坚定的抄底商品的信念动摇了……也因此错过了抄底中国大宗商品最为辉煌的2016年!也就是这一年,老傅依赖他坚强的信念,实现了资产70倍的升值,实现了从中产阶级到财富完全自由的完美升级。后来,老傅用一句话给我批驳了人口理论:“十个30岁的劳动力收割一顷麦地,一个60岁的人开着收割机可以收割更多的小麦!”

追求真理的傅海棠

为了寻求老傅再次成功的原因,2016年9月20日晚我拜见老傅。 “数学不是圆的,它是一条直线,二三得六。化学、物理不是圆的。但是逻辑、道理都是圆的,我们说任何观点也都要自圆其说,那些明显不能自圆其说的论点,我们为什么要相信呢?但奇怪的是,偏偏大部分人喜欢听那些不能自圆其说的结论!” “判断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以偏盖全,我们要站在‘天下为公'的角度上看问题,不能站在你一个人的角度上,也不能从局部利益上去看问题。要有胸怀,胸怀越大,看问题看得越开。问题看开了,看公正了,自然就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你要不断的思考,独立的思考。接受任何信息,都不要盲从。任何信息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过滤,才能接受。存在就是事实,对存在的客观现象要想通它的原理以及延续的时间,不能主观盲目的直接判断它合理不合理。” “普通人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最后可能把自己搞晕了,而聪明人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 整整三年,我才理解老傅的话。说实话,有点对不起老朋友,但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由衷的佩服起老傅来!

1、真实的去思考
老傅经常说,我们要相信事实,不要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理论。我们看到的许多现象,都像是魔术,魔术之所以让我们相信,是因为没有看清破绽,没有追寻到事物的本质。没有看到本质,就信以为真,便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做投资,特别是做期货,理念要正确。理念正确,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要做到理念正确,首先一定要将事物发展的道理想明白,比如一直有人说,房价要崩溃。但是,三年了不崩溃,五年了没崩溃,十年了没崩溃。不仅没崩溃,反而一片欣欣向荣、稳定发展。存在就是合理的,房价既然没有崩溃,我们就要思考它,就要想通它。只有想通它,我们才能做投资。如果你一直认为它就是不对,自己就是没有想错,那就是不适合干这个行业了。” “我们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就是一个小散户。我们是弱者,我们斗不过市场中的大鲨鱼(指基金和机构)。你在里面晃来晃去的,早晚会被鲨鱼吃了”。“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大的机会(常常是物极必反的机会)。这就要靠真实的思考,真正正确的大的机会到来的时候,是任何对手都没有办法左右的,你看到了,而且参与了,你就能赚到了!” “在我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中,有些一开始我也是没有想通的。比如,我以前一直认为中国要像西方国家一样进行普选,但是后来慢慢的认真的去想,最终也是想通了,中国没有必要那样。想问题,我们不能只站在个人利益角度,或者局部利益角度,要站在大局利益、国家利益上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公正的看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2、真实的去调研

老傅对真理的追求,除了使用“真实的去思考”这一方法外,还使用了比别人付出更多精力的实地调研来实现。 2015年5月11日到19日,我和老傅一起参加了郑州商品交易所组织的棉花调研。在为期9天的北疆调研结束后,我们都疲惫不堪了。老傅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要独自去南疆看看的想法。我想劝他,独自去南疆不太好,但是看他非常坚决的样子,也就放弃了劝他的念头。同行的中国棉花信息中心领导帮他联系了去南疆的私家车。看着他独自远去的身影,我不由得一阵的担心。后来,在2016年的棉花大涨中,他第一个重仓做多。他总结的理由是,虽然过去五年里一直去新疆调研棉花,但是那次因为多去了一次南疆,比我们多看了一眼棉花市场的实际情况,给了他更大的信心。那次在南疆,他还认识了以棉花贸易为生的私家车司机,并且做了朋友。南疆随后的棉花现货价格上涨的启动,他就是从当初这位一天收他1000元车费的私家车司机手中获得的。 2015年至今,我陪同老傅进行了不下于17次的市场调研,特别是东北玉米大豆的调研。他的认真、不辞辛苦,以及他的客观、计算缜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习到了不少。在调研的过程中,他总是能比别人看到更真实的东西。最新的一次调研是2017年9月份的沿海菜籽调研,调研结束后他得出结论:菜油当前没有供求矛盾,但是三年内必然有大机会。后来的市场演变也和他说的逐渐一致。 也许,上帝造就了他天生的赚钱能力。但是,他的客观冷静,慎独执着,让我叹为观止!

乐观的傅海棠
2017年10月初,我受傅海棠邀请,协助他审定《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初稿,我用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仔细阅读完。虽然有着对老傅数年的认识,但我仍被书稿深深的吸引了。我对老傅洞察经济本质的“原始能力”由衷的佩服起来。实际上,有关经济的本质问题,早在2009年(老傅期货投资成功之前)他就想透、想明白了。《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这本书,是他对2013年和沈良合作出版的《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附录3中所记录思想的延展和续写。 突然间,我非常非常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的读完他的第一本书,只是对他第一本书中的交易细节倍加关注,没有注意到那不引人注目的附录3,由此也导致我三年来,一直没有真正理解我身边的傅海棠。 在读完两遍书稿后,许多以前我看不懂的现象,一下子变得一目了然起来,我万分感慨。 纸币应用后,或者说货币信用时代开启后,使得人类在地球上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调控自身经济发展节奏的能力,也具备了物质财富大发展的能力。按照傅海棠《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的论述,在纸币时代,只要各国政府在货币自主的前提下,保持有效而合理的调控,不断的适度增发货币,保持持续的适度通胀,人类就具备了源源不断的物质生产的动力和能力。不断适度增发的货币就像源源不断的萝卜,劳动就像一头拉磨的驴子,而磨盘就是经济。一切都是自然而有序的发展着…这在西方经济学者眼里看不清的判断,却是真实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合理药方!各国政府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人类物质财富的建设、人类在地球上的发展也将是一片坦途! 傅海棠《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认为,物质财富和生产能力(效率)才是经济的核心,物质和生产物质能力(效率)的多寡,才决定经济强弱。按照这样的理论,2008年的金融危机根本不是经济危机,因为那时的全球物质增长以及生产能力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生产反而是突飞猛进(特别是中国四万亿投放后),农业生产效率反而是大幅提高。 所以,全球经济在纸币时代开启之后,增长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上升的势头一直在维持中。明白了这一点,我真正意识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价格高点不会是大宗商品的顶点,而全球不可再生的资源也会越来越稀缺! 《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总结了中国经济过去30年成功的经验,也给世界经济开了一个稳定增长的合理药方,它认真的阐释了经济如何持续稳步增长的基本方法。它解决了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经济是可以摆脱所谓“经济周期”,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下,维持长期稳定繁荣的!我也可以说,这本书能让国人和世界受益,能为人类实现幸福目标作出贡献。它是一本最接地气、最实用的经济学著作! 人类是追求进步和发展的。这一方法,即使傅海棠不出来阐释,它也会成为,并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想到这些,也就能理解老傅为什么能够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

更加忙碌的傅海棠
我们期货市场上常有一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因为运气对成败有绝对影响作用。因此这个市场上的失败者从来就对成功者不服气。但是,对傅海棠这样的成功者,大家由衷的佩服! 2016年后,老傅真正的富有了,但是并没有见到他买游艇,藏书画,安享逍遥。相反,我们只见到他日益忙碌的削瘦身影、日程满满的四处讲课,传播正能量,中秋节不回家却在宾馆写作。《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已经成为他投资成功后最大的精神寄托。他迫切的想告诉人们,“对经济的观念要改。什么是泡沫,什么是经济过热,经济过热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好的,过热又不是害人,又不是败家,是生产物质财富。一天能生产三年的财富才好呢!”他憧憬着,人们能够接受他的思想,“全球能够没有穷人,十年时间,全球大干快上,一片灯火通明,实现物质极大丰富,全部实现‘共产主义'!”(引号中为傅海棠2016年9月20日和我聊天的原话)

在我驻笔时,就要出发去参加他的第七次书稿修改会,我满怀激情的前往。因为我知道,不论老傅的想法能否实现,但至少我们这样想过,这才是我们努力的人生价值! 此时此刻,坐在彻夜通明的北京金融街,我临窗外眺北京越来越清朗的夜空,突然想起伟大的毛主席的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后语2:中国崛起 世界大同

沈良

2017年12月 杭州

现实生活中,当看到很多人对经济运行的理解比较迷茫,对梳理清楚经济和财富逻辑的需求越来越大时,让我对某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的作用和言论,产生了一些怀疑。他们是否真的较好解释了经济学的逻辑,解决了经济理论如何指导经济发展、财富创造的问题?

主流的经济学家所做的,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贡献,但还是远远不够的,至少站在中国特色的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研究经济和社会现象、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初步实现国强民富这样的伟大现实,还是远远不够的。

而傅海棠先生,以一个朴素的农民哲学家的眼光、智慧、思路和见解;以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参与者的身份,来努力理解、剖析和向大家展示中国崛起的奥秘;以一个已经获得一些成绩,并且其投资方法被事实证明能够复制,能够产生较好盈利的投资者的锐利眼光和博大胸怀,更重要的是用满满的善意和充分的正能量,来向大家阐述劳动是创造财富唯一路径,生产和消费如何互相促进,货币作为经济的血液、命脉和总轴,如何以财富容器的形式发挥作用,和如何起到促进财富创造的作用。

傅海棠先生没有在政府部门谋职位、谋好处,不需要向政府拍马屁。但他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府,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带领了我们这样一批勤劳的人民,努力的劳动创造,不断的创新和提高效率,并用自主的货币政策,调节生产和消费,促进财富的创造,用近40年的时间,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事实证明,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有效的。

这样的经济奇迹表现为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机场,我们的摩天大楼,我们住的房子的面积越来越大,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物质越来越越充裕,我们的精神也越来越丰满。这样的经济奇迹,助推我们逐步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助推我们走向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都羡慕的幸福的生活环境,助推我们逐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经济自信和民族自信,助推我们复兴华夏文明,助推我们重新走向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助推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且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

傅海棠先生在《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一书的研究和创作过程中,孙成刚先生在逻辑讨论、思路疏理、文字形成等方面和傅海棠先生亲密合作,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只是做了文字整理工作。

在我和傅海棠先生、孙成刚先生三人多次见面讨论的过程中,曾有马明超先生、林存福先生、何爱忠先生、郑木青先生、李永顺先生、皇超杰先生、徐文杰先生、王飞东先生、陆海鹏先生、刘芸通先生、郑晓宇先生、曾文杰先生、王磊先生、刘健伟先生、贾子岳先生、果圆女士、傅旭鹏先生、许剑锋先生、王海波先生、黄翀先生等朋友一次或数次参与讨论,还有钟哲宇先生对图表的设计和完善、赵荣华先生提供相关图片,他们对本书的出版也有一定的贡献。在此一并感谢。

最后,我衷心希望,中国的崛起,能引导人类实现共同富裕,全世界在华夏文明的光辉下走向世界大同。

开篇:研究经济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一、什么是经济学

 

研究和应用西方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家有些只是经济史家,他们研究历史上的经济现象,归纳出结论,形成所谓的理论观点,由此就算是经济学家了。这还不算,一旦成为这类经济学家,他们便开始把现实的经济现象生搬硬套到他们的理论体系里去分析研究,若发现经济运行没有按照他们的模型走,没有按照他们的理论走,就开始大叫世界末日,似乎离开了他们的所谓经济学规律,经济就真的不行了。

 

西方经济学经常从现象推导结论,并把结果当成原因,而没有找到本质原因。有些现象只是结果,看着结果找原因可能找不到,而拿着结果当原因,还认为是客观规律、是必然,那就大错特错了。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应是先找到原因,再推导结果。比如,人怎样才能吃饱?看到有人吃肉,就说吃肉是规律,并总结出必须吃多少肉才能如何如何饱,实际上食物能填饱肚子才是本质,吃肉可以填饱肚子,吃米饭、吃蔬菜、吃鱼也能填饱肚子,不要被“吃肉能吃饱”所迷惑,也不要单纯统计肉的数量,重要的是去分析和了解肚子什么时候会饿,饿的程度是多少,不同程度的饿要吃多少食物才能饱。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常把错误的观念当成必然的前提,比如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兴衰周期是必然的,认为繁荣之后必然萧条,认为萧条是不可避免的,然后以这样的前提去研究经济学,非要找一切的原因和说辞去对应这个前提,去分析和预测经济,制定经济政策,指导经济活动,当然难有好的结果。由此指导经济,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放任自流、引发危机、带来萧条,而不是对经济加强管理,根据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地采取措施,预防危机、维持繁荣。

 

西方经济学理论预测经济经常南辕北撤、啼笑皆非,一次次的出现错误,这说明西方经济学理论用来研究和预测经济的指标、公式、理论本来就是错的,如果是对的,那为什么预测的结论经常是错的呢?

 

有人师从西方经济学,骨子里是放任自流市场经济那一套,他发现中国有产业政策、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于是就开始说中国模式错了,产业政策无效,未来迟早进入发展陷阱——不符合他们的理论,中国经济就真的走不下去了?

 

众多经济学家研究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从信贷规模到汇率水平,从股市泡沫到房地产泡沫,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在2007年就已经相当于日本的1988年,意思是中国的股市和房市要崩溃。如此十年如一日,一个又一个经济学家叫嚷中国崩溃论,结果却是中国经济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房地产市场每次在有经济学家预测要崩盘之际都能相对平稳度过、较好发展——凭什么不符合你们的经济史,就一定要崩溃呢?

 

发达国家的日本和欧洲及美国一些人,明显能感受到中国民众的生活富裕,物质条件不差,但为什么在GDP统计上中美却有那么大的差距呢?为什么日本的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但较多日本人却感觉生活有时还不如中国人呢?

 

当代经济学固然能做出一些解释,但那就好比在千疮百孔的破船上加几个补丁一样,掩盖不了日益没落的西方经济学的虚弱。妄图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经济,无异于刻舟求剑、瞎子摸象。

 

为什么呢?

因为经济学根本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样子。

 

首先,经济学其实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隶属于哲学、管理学的范畴(如果一定要说它是科学,也是哲学科学),哲学讲究辩证,哲学经济学要有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和利益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经济问题和研究经济学得出的结论往往南辕北辙。经济学是讲究高度对立统一、逻辑严密、辩证施治的哲学科学。

数学是科学。万有引力,苹果掉到地上而不是飞上天,所以物理学是科学。氢和氧结合就是水,试验无数次结果都一样,化学也是科学。诸如此类,可试验、可反复、可证伪、独一无二的,就是科学。

但经济学呢?虽然当代理论界将经济学纳入社会科学范畴,但与其说它是社会科学还不如说它是社会学科,是哲学。一切与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关的学科,都不宜纳入科学范畴,以免误人子弟。

经济学是一门实用的哲学,辨证施治。是需要脚踏实地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用、娱乐、安全等的根本需求的现实学问。凡是说不明白,虚设或假设前提的经济学,都是在中微观层面瞎兜圈子。也即他们根本看不清经济的全貌,只能通过盲人摸象的方式去研究经济学的某一个分支学科或某一个具体问题。

 

第二,经济学的前提不应是假设性,而应是确定性。西方经济学习惯于给出一些假设前提,比如假设人是理性的,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对信息都是快速充分获取的,假设……这些假设前提本身就有问题,由此进行的推演当然也会有问题。研究经济学的前提应当是:人有“追求更好”的本性。这不是假设的,而是确定的,是实事求是,是本质。人是自然的人,人有“追求更好”的本性,追求舒适、追求安全、追求长寿、追求繁衍、追求发展、追求……,不能说完全理性也不能说完全感性,人不管理会行“恶”(侵害他人、侵害社会),人只有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才能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他人的人。

 

第三,经济学不应是概率论,而应是确定性。有人说经济学要讲概率,任何事情都只能推测而不能确定,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回避风险,云云。其实这都是有问题的。经济理论应该有唯一性,经济政策应该有确定性。它的方法不应是从过去习惯数据去拟合未来,更不是以不切实际、相互矛盾的假设来塘塞。没有找到合适的理论,没有制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那是研究还不够深、不够透、不够正确,还没有找到最优的解而已。

 

第四,经济学不该割裂宏观和微观。经济一学,本就是经世济民的学科,既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又有利于普通百姓。宏观的经济政策,势必影响微观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又反过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所以,人为割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缺陷之一。相比之下,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也许更能反映经济学的本质。任何经济的现象,都与政治相关;大多政治的行为,也都围绕经济而展开。政治经济本是一体,宏观微观本是一家。

 

二、经济学的目的

 

如此看来,西方经济学的漏洞是较多的,比如西方经济学有几个假设前提:理性人假设、自我利益最大化假设、信息完全假设、市场出清假设等,但这些假设前提都不是真实的、不是确定的,和现实不相符的。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经济学就变成了“动物经济学”,我们要研究的是“人的经济学”,“动物经济学”显然不能指导和解释人的经济世界。

 

西方经济学非但不能指导中国经济,就算用来指导西方经济也未必行得通。近二十年西方各国经济停滞不前,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没有突破是有关系的。不能指导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就是无效的、无用的,甚至对经济还是有害的。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呢?当然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经济问题、使经济平稳/快速/健康/高效的发展。

 

医学的目的在于有病治病,对症下药,要让病人重新健康,无病防病,要让正常人不轻易得病。医学发展了,攻克疑难杂症,最后人就不容易得病了、有病也容易治好了,人人都超过百岁。有病,让病人自己抵抗,自生自灭,这不叫医学,如果这是医学,那研究医学还有什么意义,医院还有何用?农学的目的在于保持丰产、稳产、高产。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旱了就浇水,涝了就排涝,肥力跟不上就施化肥,长草了就把草除掉,生虫了就打药,风刮倒了就扶起来,冬天冷空气来了、条件不匹配了就搭棚,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条件,照样冬天结茄子、西红柿,一年四季蔬菜、水果不断,不断地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及时合适的措施,让农作物保证生长,这叫农学。如果干旱了不浇水,生虫了不除虫,长草了不除草,不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让农作物自己进化,自己提高抵抗干旱、虫子、杂草的能力,这不叫农学。如果这是农学,那研究农学还有何作用?

 

研究经济学目的应是指导经济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实事求是,针对性解决问题。同时要借鉴历史经验,研究上一次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未来如果有同样的问题,提前把它避免过去。由此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这就是经济学的意义。

 

反观那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观点,他们认为经济出了问题,应该让市场主体自由竞争、自我调整、自生自灭、自己出清,甚至认为死了也该死,这叫不破不立、推倒重来,这是经济规律。如按照这种逻辑,生病就该自生自灭,还要医生干嘛?这显然是不对的。那研究经济学的意义何在?出了问题,坐地等死,不是经济学。如你预测哪年出现危机,然后真的爆发了危机,那也是算命先生而已,因为你没有解决方案,并且没有预防方案,因为你认为经济危机发生了才是规律,企业破产了、楼市崩盘了、工人失业了、经济萧条了才符合经济规律,这不是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的大幅波动必然循环,认为经济危机的伤害必然发生,这不是经济学。如果病人得了病,医生让病人在家坐地等死,不诊断、不对症下药进行治疗,还美其名曰让病人自我康复、自我抵抗、自生自灭,说病人多少年时间得一次大病是必然周期,说得了大病没法治是必然规律,那要医生干嘛,研究医学还有何用?经济学是要解决问题,避免问题,让经济持续发展,平滑经济周期,避免经济危机,这才是研究经济学的意义所在。

 

还有的经济学家说,经济从繁荣到萧条再到繁荣,这是经济周期,是自然法则,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观点也是错的。自然法则是维持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相互制约,在一个完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草多了兔子就多,兔子太多了把草吃没了,兔子又饿死了,兔子少了,草又多了,如此循环,哪有发展?我们要发展,要打破平衡,有效管理,快速发展。鱼塘经过投放鱼苗,投放饲料,单位产出量大大提高,而自然状态下的产量何其低下?如今,就连自然周期都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大棚技术使得北方人在冬天也可以吃到新鲜蔬菜了),更何况经济周期是人参与而出现的?你不能说因为不少驾驶员10年会出一次事故,把它当成规律,把10年当作一个周期,来研究以后的所有驾驶员,并以此推测所有人的车开到10年就必须出事故,这是规律?这是周期?殊不知,事故是驾驶技术差、驾驶不谨慎所致,驾驶员完全是可以提高驾驶技术、注意风险、谨慎驾驶,根据路况、天气、车流量等,灵活调整车速,及时调节方向,进行安全驾驶。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是完全可能的——也就是说,如果经济学有点水平,应该促进经济长期发展不出问题。

 

经济学的作用在于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经济学是用来指导经济发展的,有了问题,解决问题,由此指导和保证经济更好、更快、更平稳地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强大的国家,这是经济学的意义所在。我们必须要想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财富的生产不停,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有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一发展,所有的问题自然而然的消除。发展、效率,来自于管理,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稳定增长,是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的结果,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率。放任自流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对经济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指导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更多财富。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好坏的标准,是经济是否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是否实现了国泰民安。而评判国家强弱的标准,则是财富的多寡。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国家就越强大、社会就越安定、政治就越能清明、民众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就越好,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这个道理。反之,社会财富不足,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都无以为继,国家就不会富强、人民就不会富有,社会就不会安定。长远来看,有利于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经济措施,都是对的;阻碍财富创造的措施,都是错的。

 

 

三、经济学的使命

 

所以,经济学的使命就应该研究经济本质、提出经济政策,有效管理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可见,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管理经济的学科。

经济需要管理,因为只有管理,市场才有效率。

市场的效率来自于管理。

教条地应用西方经济学,用所谓的规律、周期、自我调整、自生自灭那一套,非但无益,还对经济有害。比如他们认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切顺应市场规律,让经济自己发展、自己纠错。这哪行呢?

 

还有人说政府不要干预管理市场,让市场自己来,因为政府也未必能管好。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整个财富生产和交换的体系。(所谓的农贸市场、股票市场等都只是市场这个体系中具体而微的组成部分。)

 

市场这个体系的建立,是政府规划的。

市场这个体系的制度,是政府制定的。

市场这个体系的完善,是政府推进的。

市场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是靠政府监督、指导、组织和调控的。

市场这个体系的效率,是政府管理出来的。

市场这个体系的维护,是靠政府完成的。

 

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政府有效管理下的市场经济。

 

按照放任自流的自由市场原则,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放任自流,自由竞争,自生自灭、自我出清,破坏力是非常之大的,对经济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是没有效率没有出路的。这即跟农民种地的道理一样。种地的农民都要对他所种的农作物进行管理,没有农民想把地故意管坏,一定是想往好了管。即便管理措施偶尔有偏差,也会较快调整管理措施。在不断的调整、纠错、提高过程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管总比不管好,水平高的人,管理得当,亩产会很高;水平差一点虽然产量低,但横竖都比让庄稼自生自灭要好得多——自然生长,不经过管理,自己抗旱、抗涝、抗虫、抗草的玉米的亩产量不到100斤,是没有效率的。管理不好的农民也可以做到亩产七八百斤,管理好的则可以实现亩产一千斤以上。尤其是近代,有了更好的技术,生产力的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几乎旱涝保丰收,年年高产,这都是管理出来的。

 

不只是如此,我们看人类社会从小到大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管理:

人出生之后,需要父母照料管理,等他懂事了,要进行教育培训,直到他成年能独立生活。没有父母或长辈的养育管理,孩子不可能良好成长;没有幼年和少年的教育管理,完全让他随心所欲自生自灭,就是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道德观念、没有劳动意识的动物而已,怎么可能成为一个造福于社会的人呢?

人成年后,每天学习、上班工作,与人相处、结婚生子,也要有规划,也要有社会约束,如果真的没有任何人和组织进行管理,哪有成年人的有序发展?有的人能玩游戏昏天黑地甚至虚脱,有的人能赌博倾家荡产,有的人能吸毒丢掉性命。

男女成婚,组成家庭,也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是需要规划、需要管理。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生子、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面对亲友、如何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孩子未来成年如何走向社会等等,家庭里的大事小事,都需要统筹、规划、管理,才能家庭和睦处世有方。如果家庭里的夫妻完全随意自然,什么事情都不提前规划,孩子生得随意、教养得随意,结果怎样?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贫民区里的家庭,就是这样的模式。

孩子上学,要遵守校规校纪,班级里有班长,学校里有老师,有校长,校长也要遵从规则和上级的指令。老师对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才能进步。

去商场购物,环境看起来很悠闲,但商场里的无数商品都有标签,所有柜台都按照设计定位,购物者和营业员都只能在特定区域活动,商场里的音响、灯光、气氛,一切都要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展开。没有管理,商场将乱的一团糟。

厂矿企业也一样。从只有两个人的家庭作坊,到几十人的小加工厂,从数百人的矿山企业,到数千人的钢铁企业,从数万人的连锁企业,到数十万人的企业集团,无论企业规模多大,无论产品属性如何,企业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小到基层科组,大到董事会层级,都需要有相应的管理者。企业竞争能力高低、企业生存期限长短、企业发展前景好坏,都取决于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国家更需要管理。有法律,有规范,这是立国之本,但这些法律和规范是需要靠人制定出来的。这些人,就是国家最初的管理者。从个体的生老病死到家庭的起伏兴衰,从村落的群居到城镇的发展,从区域的兴盛到国家的崛起,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人的主动管理。管理得好,则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管理得不好,则国家衰败、民不聊生甚至国破家亡。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去游乐场娱乐要排队,谁先谁后,需要有人管理;在战场上搏杀的士兵,谁冲锋谁后退,生死一刹那,同样需要有人管理、有人指挥。

道理是如此浅显:只要是人的活动,就需要管理;只要有人在生活,就需要管理;只要与人相关领域,就需要管理。既然如此,由人参与的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领域,怎么可能离开主动的、有为的管理呢?离开了管理,哪一个层面能有序运行、良好发展呢?

经济领域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活动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人生产,有人消费;有人赚钱,有人花钱;有人管理别人,有人被人管理。个体与个体竞争,企业与企业博弈,国家与国家交流。国富的,为万众景仰;国穷的,为万民唾离。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活动。既然如此,这样一个巨大的系统,怎么能不要管理任其放任自流的发展呢?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企业、一个家庭都要有规划,国家也有“十三五计划”、“十二五计划”,怎么能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呢?自由是相对的。

管理出效率。一句话,管总比不管好,种地尚且如此,何况更为复杂的经济建设?

所以,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管理经济的学科。经济学研究,是要提出经世济民的良策,经济学家,是能给政府提出有效管理经济意见的专家。

 

 

四、正确理解经济学

 

对经济学家来说,研究经济学,是为了认识经济本质、解决经济问题。对政府来说,要通盘考虑经济状况,并根据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适时做出经济决策,促进经济更好发展。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一些经济学常识,可以更及时的理解政府的决策,理解社会现象,并且可以胸有成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却经常会有误解。私下聚会,我们经常会听到抱怨经济、不理解政策的声音;网上的各种评论,也充斥着片面理解的论点;一些所谓经济学家和网络名人,动辄对经济现状进行抨击或挖苦,却大大偏离了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这都会影响到普通人的判断。

 

比如,关于房价是否高低、房价涨跌趋势的争论持续了十多年。有的人长期看空中国的房价,有的人甚至言之凿凿论断房价要崩溃,更离谱的是有人用各种图表和历史现象及数据做分析,得出房价要跌去一半以上的轻率结论。论者或许有心或许无意,但听者如果被这些观点吓倒,较多人持续不敢购买房屋,不但会错失过去二十年中国房价上涨带来的全部经济红利,更重要的是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风险和阻碍。在上海,很多房子以前只要20万元一套,现在却要500万元。仅仅买房与否,一个家庭的财富和生活就可能出现非常大的差异。

 

所以,普通人学习正确的经济学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正确理解经济学呢?如何正确看待经济问题、经济现象呢?需要有正确的角度和高度。

 

所谓“站得高,看得远”,需要有一定的高度,角度也要对。所谓正确的高度和角度,是指应更多站在全体人民、国家和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只站在个体的角度。即不要时时处处仅仅算自己的家庭、企业的账目,而应该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来冷静看待社会现象。应从管理者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谋求公利、谋求发展,而不是从个体的角度,片面、主观地谋求私利。

 

比如看待种地这件事,应站在玉米地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一颗玉米的角度。管理者更多考虑的是整片玉米地的高产,尽量让每颗玉米都茁壮成长,而一颗玉米更多考虑的是自己长得好不好、如何长的比别的玉米好,希望浇水、施肥最好从自己这里开始,并且得到比别的玉米更多的水分和肥力。一颗玉米想的最好是自己多得一些好处,但管理者不可能满足每颗玉米的优先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实际上,一颗玉米好了,整片玉米地不一定会好,而只有整片玉米地好了,每一颗玉米才会好。玉米地的管理者要考虑水够、肥够、阳光充足,让每一颗玉米都得到水分、肥力和阳光,而至于具体哪一颗长得最好,则在考虑和满足每颗玉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要看每一颗玉米的自己的努力和各颗玉米之间的公平竞争。

一颗玉米应该懂得换位思考,如果让你做玉米地的管理者,应当如何做才能让大家都好。站在一颗玉米的角度,当然希望自己获得的是最好的,是最优的,是最早获得的。而站在玉米地管理者的角度,则是要保障群体的发展,促进个体的发展。具体每一个个体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要靠个体自身的努力。一颗玉米可能会觉得管理者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株距、浇水的顺序、施肥的顺序不合理(自己没有得到优先照顾)。但如果让你做管理者,你也会去做保障总体公平和促进个体发展的规划、安排和调节,而不是优先考虑某一颗玉米的需求。

 

比如优秀的果树管理员为了保证丰产、优产必须对果树实施剪枝,还要进行疏果,目的在于整棵树的果实更大、产量更高。就像老师对学生严厉教育,一篇作文要求删掉一部分内容然后重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学生本人可能不一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为什么果树管理员要对果树进行剪枝和疏果,为什么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因为果树自己达不到修剪、疏果后的产量和质量,学生自身达不到老师批评教育后的学习质量。对果树和学生来讲,果树可能觉得管理员太苛刻了,学生可能感觉老师太严厉了,其实,管理员和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我们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和层面,自觉度还不够,所以有时候才会不理解。

 

比如某人把一笔钱买了房子,对他来说,得到了房子,而对应的钱已经没有了,后续关注的是房价的涨跌带来的账面盈亏。而对国家来说,房子在,钱也在,这套房子卖出了有人住上了,改善了生活就是好事,钱还在银行,依然可以贷款给需要的企业或个人,至于房价的涨跌只是账面数字(当然,国家要努力实现房价短期不暴涨和任何时候不大跌);并且只有这笔钱买了房,开发商的房子销售了,就会建新的房子,就会带动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比如钢筋、水泥、玻璃、家电、家具等),经济效益远不止卖出一套房子那么简单。

 

再比如有些行业以盈利为目的,而另一些行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是消费型、享受型的。

同样是房子,投资建一个宾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入住率不高可能就会亏损,投资就收不回来,而如果是自家建个房,就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的是改善家庭的住房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就不讲投资是不是收得回来。

国家的很多投资,比如高铁、地铁、公园、道路桥梁等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公共消费。大家的事大家办,办好了,有成果了,大家一起享用。自家的房子只有自己才有权利享用,而公共的设施每个人都有权利享用(为了有序的运行,防止个别人浪费公共资源、损害公众利益,有些公共设施还是需要适当地收费,比如地铁的低收费,而本质上地铁依然是政府补贴、全民享用的设施)。如果用建企业、开工厂的投资效益去看待政府修桥建路的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自家建个花园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环境更好,而不会向自己收门票,买个私家车是为了家人出行更方便,而不会租给自己收租金。对个体来说,一家三四口人是家庭成员,而对国家和政府来说,全民都是一家人。政府建一个公园是为了改善全民的生活环境,政府建一条地铁是为了全民出行方便,这些行为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精神享受,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自家建个花园是一个小家庭的需要,而国家建个公园则是一个大家庭的需要,本质上是一样的。政府作为家长,协调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全体家庭成员服务。一家建的花园是一家人的财富,政府建的公园是全民的财富。个人投入10万元建花园只能3个人享用,政府每投入10万元建公园却能让30人甚至300人享用,社会效应更大。

 

对个人来说,之所以会有很多人对现状不理解,就其根本来说,还是因为表面看来是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优先考虑。如果不能认识到大局需要,仅仅对一次次的个体利益获得的多寡而斤斤计较,就难免牢骚满腹,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了家庭的发展。所以要放大自己的格局,不能处处局限于短期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要以大局为重,以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发展的眼光作为考虑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由此,我们才能人人得利,这才是最终的利益所在、发展所在。

 

其实,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能保证所有人都同时同等受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总是有人先受益有人后受益,但只要有利于全局,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就是应该被首肯的,最终才能保证人人受益。

 

另一方面,如果自己感到利益受损或者没有得到好处,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

 

其一,正向去推演,如果这样,正常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比如,2017年后,各地陆续出台住宅限购政策,看起来影响了人们的购房行为,似乎很不方便。但实际上,这样的措施能够达到抑制投机性需求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保障刚性需求,真正实现政策的本来目标:房屋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其二,反向去想,如果不这样,极端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比如,2017年后,中国在各个领域加大环保力度,地条钢限了,养鸡场搬了,违规的门面房关了,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被叫停整顿,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问题是,如果不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呢?如果任地条钢盛行,钢材价格长期处于低位是小事情,全国的钢材质量下降才会影响到百年大计。如果放任企业发展而不关心环保措施,我们失去的不只是绿水青山甚至可能是子孙后代的福祉。这样去想,就不会再对违规者简单表达同情,而是支持政府的合法治污。

 

其三,思考一下如果按照个体的所想所愿去做,结果会怎么样。个体的高度和理解层度往往是不够的,如果按照个人自私的角度去做,开车最好一路全是绿灯,没有红灯,走路过马路最好到处都是斑马线,随时可以穿马路。但这样一来,整个交通就乱了,交通事故频发,所有人(包括自己)最终的出行也都不便了、不安全了。遵守交通规则,虽然我们受到一些约束,但最终的结果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利的。我们经常对一些政策和政府的措施不理解,对一些现象有点埋怨,其实要换位思考,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观察现象、考虑问题、评判好坏,更要从整体、全局、社会和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问题。

 

其四,乐观预期,预判可能的发展路径,从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了几十年,即便按照惯性去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所以,对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现象,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保持乐观心态去做预判,能够看到当前事情持续下去后的积极结果,从而坚定对未来的信心。只有这样,才可能抓住各种机遇。

 

此外,还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经济常识,才能够对纷繁的社会事务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被人牵着鼻子走。

 

比如,很多人受到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从思想上反对政府干预管理市场,认为应该让市场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去运行。但如果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就能知道政府这只手本来就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无法缺位的。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市场不是万能的,而政府的管理是有效的”。市场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政府能,政府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水库的水源源不断,就不怕天旱。市场只能解决相互博弈、相对平衡的问题,付出惨痛的代价,形成兴衰周期的循环,但解决不了公平、效率和稳定的问题;政府的管理规划和有效干预则能让市场更公平、更高效、更稳定,并且保持良性发展,保持持续繁荣。

 

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和管理,就是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与西方经济学理论关系不大,中国经济不是靠西方经济学理论,也不是靠哪一位经济学家的理论,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的经济理论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因素。如果能总结出这一套理论,并将之系统化,就能进一步指导未来中国经济不断创造奇迹。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揭示中国崛起的奥秘,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劳动创造财富”展开。因此——

 

评判经济学的最终标准,就是它是否实现了国强民富、国泰民安,指导经济实现长期持续的繁荣;

评判经济学理论的最终标准,就是它是否有利于创造更多财富,解决经济问题;

评判经济学家的最终标准,就是他是否为创造更多财富做出了贡献。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