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值得一看
七禾网首页 >> 产业调研报告

Mysteel解读:2025年11月广东油脂市场调研报告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5-11-24 16:03:37 来源:我的钢铁网

报告品种豆油、菜油、棕榈油


原文链接:https://ncp.mysteel.com/a/25111810/DFA5007B5D7B96EE.html


一、调研背景与概述


202511月,我们在广东地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油脂市场深度调研,走访了包括大型贸易商、包装油企业、油脂精炼厂及交割库在内的十余家市场参与者。广东作为中国油脂消费的重要区域,其市场动态对全国油脂行情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次调研重点围绕供需基本面、价格驱动因素、基差表现、替代逻辑及后市预期等维度展开,旨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全面的决策参考。


二、市场总体特征


1需求端整体疲软


2025年广东油脂市场呈现明显的需求收缩特征。餐饮渠道用油量同比下降显著,据调研数据显示,餐饮人均用油量是家庭的1.3倍,而今年餐饮消费冷清直接拉低了整体用油需求。广东地区豆油月需求从往年的16-17万吨降至12-15万吨,减少约4-5万吨。终端用户普遍采取低库存策略,物理库存仅维持3-4天,采购心态谨慎,现买现用成为主流。


2品种分化格局显著


不同油脂品种表现分化明显:豆油凭借价格优势成为餐饮主选用油;棕榈油受高价格抑制,需求大幅萎缩;菜油因供应紧张,价格持续走强。这种分化格局既反映了各品种的供需差异,也体现了替代效应在油脂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3区域特色鲜明


广东地区油脂市场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珠三角地区豆油基差全国最高,达到300/吨,而华东地区仅为250/吨。同时,广东菜油主要以本地消化为主,向外流通较少,区域价差明显。


三、分品种深度分析


1棕榈油:需求萎缩下的挣扎


供需基本面:棕榈油市场面临供需双重压力。供应端,11月全国24度棕榈油到港量约30-40万吨,库存持续累积,预计年底库存将达到70万吨。需求端,华南地区月消费量虽然从往年的10-14万吨急剧萎缩至4-5万吨,但是近期也有所改善,由于棕榈油价格持续下跌,相比玉米油有一定性价比,在非转调和油领域可替代部分玉米油,每月需求增量1-1.5万吨左右。


刚需结构分析:棕榈油的刚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食品企业需求和化工企业需求。食品加工企业如生产饼干、面包、方便面等产品,对棕榈油需求弹性较小,全国月刚需约15万吨,华南地区占4-5万吨。化工领域用于生产皂粒、日化产品、油漆等,需求刚性强,基本不受价格波动影响。


季节性特征与技术突破:广东地区棕榈油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传统上五一后需求回升、国庆后需求下降,核心影响因素是气温。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通过添加茶多酚等技术手段,18度棕榈油的使用时间可延长至12月,突破了传统的低温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季节性波动。


基差与价格逻辑:棕榈油基差近期快速上涨,从10月的-100-150升至-80,部分甚至达到-50。这一变化主要源于12月船期采购减少、货权集中且贸易商惜售。短期价格在8500-8800/吨区间震荡,长期走势偏空,核心逻辑在于实际减产幅度低于预期,而需求缺乏实质性改善。


2豆油:稳健中的隐忧


供需平衡分析:豆油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珠三角地区大豆月压榨量约120-130万吨,对应豆油产量23-25万吨。其中大厂包装油自用9-10万吨、饲料厂用3万吨、生物柴油用0.5-0.6万吨,剩余8-9万吨供应市场(或7-8万吨大厂自用,12-13万吨供应市场)。若湖南等外区拿货,市场供应或将出现缺口,需关注广东豆油库存情况。


基差表现与区域流动:广东豆油基差约300/吨,为全国最高水平。这一反常现象主要源于区域供需失衡和油厂控盘能力。往年北方豆油会调运至华南补充库存,但因豆棕价差修复,棕榈油替代增加,北方调运动力不足。山东至华南豆油运费从210/吨涨至230-240/吨,进一步抑制了区域流动。广东基差长期维持280-300的水平,主要是上行空间受棕榈油替代压制,下行空间因供需紧平衡受限。不过随着美豆的陆续购买,基差价格相对承压。


出口市场分析:豆油出口成为支撑基差的重要因素。广东每月出口量约3-5万吨,主要至印度、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全国豆油理论月出口最大量约15万吨,但受仓容、价格波动影响,实际出口量存在不确定性。


3菜油:供应紧张下的强势


供应紧张格局:菜油市场面临严重的供应紧张问题。广东地区自7月起菜油供应量显著减少,流动性下降;8-9月当地及广西澳加等工厂陆续停产,供应收缩直接推动基差上涨——东莞地区基差从8月的80左右涨至近6002个月内涨幅近500元。货权高度集中,部分贸易商手握20-30万吨菜油资源,其余企业收货难度较大。


进口替代前景:市场对澳菜籽进口寄予厚望。某大型油厂计划开展澳菜籽压榨,但受海关检测、通关流程影响,乐观估计需等到12月中旬以后。市场对澳菜籽进口量分歧较大,据市场统计有企业采购9-15船,但实际或未达成规模。若仅此一家压榨,菜油基差或维持高位;若后续出现代加工,或大量澳菜籽到港,基差存在下跌风险。


交割风险预警:菜油市场存在明显的逼仓预期,预计1月菜油交割可能面临空投无货交局面。若逼仓行情启动,菜油期货价格或升至10100-10200/吨。当前11月中旬价格约10400/吨,现货采购难度大,空头交割风险显著上升。


四、替代逻辑与价差分析


1豆棕替代关系


棕榈油与豆油的价格差是餐饮渠道消费选择的核心依据。华南地区棕榈油若比豆油便宜(哪怕平水),会显著挤压豆油出货量。当前棕榈油价格高于豆油,仅维持刚需消费,餐饮端以豆油为主。中包装市场(餐饮核心用油场景)每月用量约15万吨,油种选择完全看性价比,棕榈油价格优势出现时可抢占50%左右份额。


2多品种替代格局


除豆棕替代外,其他油脂品种间也存在复杂的替代关系。棕榈油与玉米油的替代受价差影响明显,当棕榈油低于玉米油150-200/吨时替代效应显著。此前棉籽油在餐饮领域替代比例较高,大厂最高可达28%-30%,小厂或更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棉籽油价格比豆油贵200/吨,仅少量用于调色,无法形成有效替代。


3价差交易机会


豆棕价差(YP)是市场关注的核心。若盘面价差缩小至-200以内(现货平水),可布局空豆多棕;若价差扩大至-1000以上,则可考虑反向操作。当前豆棕价差为-400/吨,仍有200/吨的修复空间。



五、价格影响因素深度剖析


1短期价格驱动


短期油脂价格由买卖双方博弈决定,与供需、库存关系相对较弱。当前棕榈油国内库存60万吨左右,但价格波动更多受卖方惜售(进口商因国内进口利润倒挂不愿低价卖)、买方备货情绪(食品厂刚需采购)影响。市场参与者观点和情绪(如单边看涨/看空资金)对价格主导性更强。


2中长期关键变量


政策因素:美国生柴政策是影响油脂市场的关键变量。12月前是重要节点,EPA2026-2027年生柴掺混量(尤其是中小企业份额分配)的定调将影响美豆油需求。若政策利好(如100%份额豁免),可能推动油脂价格反弹;若低于50%,则利好有限。


供给因素:南美天气与产量预期对豆系价格影响显著。巴西大豆处于播种期,当前市场预期丰产,若后期无极端天气,将对豆系价格形成压力。棕榈油方面,马来、印尼库存或在10-11月达阶段性高点,后续进入去库周期。


贸易因素:中国大豆采购节奏对市场情绪影响明显。国内商业大豆库存可支撑至1月,但采购(计划12月前完成1200万吨美豆采购)的节奏、投放方式不确定,短期影响豆系市场情绪。


六、交易策略与风险管理


1单边交易策略


棕榈油:短期观望,等待美国生柴政策落地。可在8500-8600/吨建立底仓,跌破8200/吨考虑补仓,避免追高。


豆油:因需求受替代压制,单边上涨空间有限,反弹后可逢高布局空单。


菜油:短期以看多为主,但需警惕政策变动,建议小仓位参与或观望。


2价差与套利策略


豆棕价差:关注YP价差修复机会,若盘面价差缩小至-200以内,可布局空豆多棕


月间价差:棕榈油1-5价差当前-120元,05合约较强,若05合约回调至合理区间,可尝试正套。豆油1-5价差为300元左右,换月成本高,远月基差难把握。


七、后市展望


1短期市场判断(12月前)


市场缺乏明显趋势,呈现区间震荡特征。棕榈油受美国生柴政策影响较大,豆系受中国大豆采购不确定性制约。油脂价格大概率区间震荡,棕榈油基差有支撑,豆油基差上行受限。


2长期趋势展望(2026年)


供应端,巴西大豆预计丰产,南美大豆供应宽松预期较强;需求端,若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市场或回归基本面交易,菜油、棕榈油、豆油供需矛盾或逐步缓解。


八、结论与风险提示


11月广东油脂市场整体呈现供强需弱、基差分化、替代活跃的特征。短期缺乏趋势性行情,建议以区间操作与价差策略为主;中长期关注政策落地与全球供给变化,把握结构性机会。


主要风险提示:


1政策:储备豆投放、生物柴油政策变动、进口资质放开可能逆转供需预期。


2外部冲击:南美天气异常、地缘冲突、汇率波动或引发价格异动。


3宏观经济: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可能进一步压制油脂需求。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更多调研报告、调研活动请扫码了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