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国GDP增速目标设为5.5%左右,而赤字率安排在2.8%,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次低于3%。去年四季度国内GDP增速仅为4%,经济增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俄乌冲突以及各种制裁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经济稳增长压力骤升。 今年可能成为基建大年 去年国内出口虽然超预期,但与特定的疫情演变有关,不一定具有持续性。面对经济中的三重压力,投资的可控性较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动经济企稳、改善市场预期。在去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基建投资分别占24%、25%。去年房地产投资由于房屋销售下滑、资金吃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全年仅增长4.4%,相对于8.1%的GDP增速明显偏弱。今年房地产投资政策已经偏暖,但是短期内房地产投资或难以有大的改观。去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仅有0.4%,今年基建投资被寄予稳增长、稳预期的厚望。 那么,具体到基建投资的执行上关键是要落实项目和资金。项目方面。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22年2月12日,中国PPP项目投入建设和运营阶段的有1831个,投资额为2.72万亿元;还有总投资额高达8.33万亿元的储备项目有待投入建设运营,其中1641个项目处于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阶段,1151个项目处于实施方案审查阶段,3164个项目处于社会资本方遴选阶段。中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且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巨大。资金方面,虽然赤字率下降,但是中国财政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央行已经上缴利润1万多亿元),是去年的6.6倍。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指引下,2021年12月中旬,财政部向各地提前下达1.46万亿元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实际操作中,2022年1月各地发行地方债规模为69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365.64亿元,近乎翻倍,其中60%直接投向了基建。考虑到以前年度财政结余资金、政府引导基金、城投债等多种资金来源,基建投资资金也是比较充裕的。人民银行公布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944亿元。或许佐证,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和落实中。 新基建和传统基建都要抓 基建投资应配合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方向。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结合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很多重大项目既涉及新基建,也包括传统基建,两者是相互融合的。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除了传统的交通、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以外,在5G基建,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工业互联网、汽车充电桩(加能站)、城际轨道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方兴未艾。从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看,2022年,中国有21个地区将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工作,8个地区明确规划年内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已达约27.6万个。随着新基建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它将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 注意低估值蓝筹板块 基建大年,考虑的就是建筑材料的买入机会。之前提示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PVC、沥青、铜、铝等都出现了较大的涨幅。比如铁矿石,几个月时间涨了60%。历史上看,目前的价位也不低,况且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已经放缓,房地产的建设投资增速也在放慢。部分改善型需求,通过拆旧建新来解决,需要的螺纹钢部分通过回收再造,不需要铁矿石。钢材的其他需求主要看轨道交通、汽车、家电等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卷板上。 当然投资人应将视野拓宽些,宽信用、稳增长必然对银行、保险等资产规模的增长及利润的提升有利。减税减费和适度的经济增长,也会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个人的收入,进而有助于化解风险、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等。从整个大金融、大基建板块看,其估值无论从市盈率还是从市净率的角度看均处于历史偏低水平。比如,基建板块普遍的市盈率不到10倍,市净率也仅约1倍,均处于历史低位。而基建板块整体股息率在2%以上,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在大金融(银行、保险)、大基建(交通、水利、电力、建筑、建材、房地产、5G、新能源)等板块挖掘机会,抓住内外股市大跌的机会,逐步吸纳低估值蓝筹板块,或适时买入股指期货IF、IH、IC等都是好的策略。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