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何晓斌:2020年贸易战不是主线,指数可能到3500点!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12-20 17:51:08 来源:七禾网 作者:七禾研究

此外,现在开始实施并坚持一城一策。在下图中,部分三四线城市,包括个别二线城市,放松了房地产特别是住宅的限购政策。其实,我所居住的上海市也悄悄放松了。“房住不炒”是好的,但我不认可采取极端的行政手段来限贷限购。我觉得,房地产一定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改善社会关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消费会怎么样呢?大家知道,在过去一年多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已经退居二三线,进出口基本上是零贡献,消费在GDP中贡献的比重已经占到70%-80%。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经济和社会成熟的标志。消费的增长速度比投资、进出口的增长速度来得高。而5G是消费的关键点,可以说,5G必然会成为消费的热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5G手机已经出来了,但5G网络还没有完全覆盖,而且听说收费不低。这样一来,5G能不能铺开,什么时候铺开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它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多大的贡献?可能到明年为止还不好说。


谁都知道,5G现在是全世界竞争的高点。特朗普在今年七八月的时候甚至公开讲,必须打压中国的5G。有关的企业都已经被列入了技术限制清单。


在进出口方面,我们认为无需过度担忧。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是历史形成的,且依然会保持顺差,除非中国政府主动对外投资大幅增加,或者中国资本项下的外汇管制放开,使得国内的外汇外流。今年1-11月,外贸顺差为3776亿美元,全年大数看到4000亿。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暂告段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一定会增加,但关税不可能完全恢复。在中美贸易摩擦暂告段落的消息出来之前,我对进出口的情况用了无需担忧这个词,但随着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明年进出口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在12月13日之前,我的观点是2020年中美贸易战不是影响中国经济全局的主要矛盾。今年中国的经济主线就是被动乃至后来变成主动应对中美贸易战。我们的股市波动基本上就围绕着这根弦。


第一轮贸易协议谈判中,特朗普要求另外3000亿美元的商品关税也加到25%,据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谈下来的结果大概是其中1200亿美元商品关税增加到12.5%,其他部分则不会增加。这个谈判协议文本的签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出口企业总体上利好。个人认为,关税对GDP影响有限,大概在0.2%-0.3%,最大就是1%左右。只要没有战争,我国GDP增长量就可以保持在5.5%-5.8%以上。中美关税水平不可能恢复到贸易战开始之前,贸易战依旧是长期问题。虽然第一阶段谈好了,还有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最重要的是,中美贸易摩擦不光是金融问题,也是意识形态问题,还是军事问题、香港问题、台湾问题,是面向未来市场的剧烈竞争问题,美国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这些问题都是避不开的。金灿荣先生和基辛格先生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过去双方合作大于竞争,而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变成竞争大于合作。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哪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大攻坚战。第一,重大风险防范,包括金融风险。这部分还没有完全做好,体现在供给侧问题、国企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融资平台问题等依旧突出。第二,污染防治。第三,脱贫。脱贫已经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这个目标在明年一定要完成。中国共产党早在十八大的时候,就向全世界宣告2020年之前消灭年收入28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截止到2018年底,贫困人口从7500万下降到了1600万,也就是说,只要每年再扶持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基本被消灭。到了今年这个时候,虽然数据还没有,但我相信人均年收入2800以下的贫困人口基本消失。消除两极分化,降低基尼系数,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方针完全正确。


在拥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后,改革和开放依旧是经济增长最强大的动力来源。改革包括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财税改革等;开放则包括自贸区、持续吸引外资、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某些时候,中国需要作出一点必要的让步与美国搞好关系,才能使我们在目前依然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里面拥有足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



上面这张图很重要。我认为在内部风险防范中最大的风险是债务危机。中国有很多上市公司把股权质押给银行,没有足够能力偿还,导致股价大跌。地方政府财务压力巨大,甚至个别地方已经发不出养老金。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相对其他国家高得多,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从表面上看低于其他国家,但事实如此吗?实际上,地方政府把很多平台债都算在企业的账上,考虑到这部分债务的话,杠杆率已经达到了100%,处于较高的水平。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了日本200%的杠杆率,这是由于日本采取保民生,政府背债。关于日本这个国家,我有一些逻辑关系也没搞清楚,它在近20年的GDP增长速度不高,最多只有2%左右。但是20年以来GNP翻了两倍,虽然政府债务很高,企业债务率也很高,但日本人通过对外投资,在外面赚了很多钱回去。


经济改革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我主要介绍两个关键部分:一,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二,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


资本市场改革措施主要有几点。第一,新三板改革:作为战略举措,放松募集资金对象;精选新三板企业,可以参与集中竞价,并保留做市商;符合条件的好企业可以转到主板上市。这些举措解决了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和分层问题。第二,创业板改革: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效率;定增制度改革,定增周期减半,提高定增积极性。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国的地位很高,“六稳”中就有一条是稳金融,真正的牵一发动全身。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发展遇到瓶颈,很难继续高速发展,而资本市场大有潜力。


期货市场的改革主要有加速上市场内交易场内清算的商品期货和商品期货期权,以及沪深300股指期货期权,通过这些新品种来带动市场活跃性,提供更多的对冲工具。


中央和地方的财税改革非常关键。前一段时间财政数据出炉,很多人应该看到了,今年1-9月地方财政收入盈余的地方只有上海,而去年同期盈余的地方是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共六个地方。个人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经济不好,主要是由于减税降费,地方政府把税收和费用让利给了企业。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自从1994年朱总理推出分税制改革后,税务分配机制和原则就没有改变过。20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政府背负的责任越来越多,支出项目也越来越多。朱总理时代,中央政府财务很紧张,甚至需要向地方政府借钱,现在中央政府财政已经有盈余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既是经济上的关系,也是政治上的关系,分税制度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很少听到有其他人分析到这方面问题,财税改革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开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举措。吸引外资,拉动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以金融机构放开持股比例限制为代表,借助自贸区试点,进一步开放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投资,转移过剩产能;不需过度担心外汇储备,一是外汇储备规模仍大,二是资本项下尚未自由兑换;继续推动制造业升级;现阶段,中国成为了工业大国,美国成为了农业大国。中国已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美国工业生产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中国过去发展的方向比较中低端,我们现在往中高端方向发展,发展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这个苗头已经有了,不是我观察出来的,是美国人自己看到的。美国人察觉若让中国这么发展下去,很有可能自己的老大地位不保,但是到了现在的程度,美国人急也没有用。美国现在就像50多岁的更年期妇女,中国相当于30多岁刚生完孩子的少妇,未来是中国的,美国人急也没用。


下面谈一下通胀与通缩。因为猪的影响太大,有这样一个段子,剔除猪肉,就是通缩。其实这是有道理的,一旦猪剔除掉,CPI增长恐怕不是3,可能只有一点几。还好我们的粮食价格没有涨上去,期货里面,玉米、豆粕和大豆涨得也不是很多。我必须向大家报告一点,我研究了中国和美国的CPI构成,在吃的方面,包括烟和酒,中国和美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CPI的占比上,中国占了31%,美国只占了14%。我们比重这么高,实际上就是制度有问题。


曹德旺曾说,一斤大米凭什么只卖2块钱?为什么不可以卖5-6块。我也在想,大米为什么不能每斤卖5-6块,现在到饭店里吃饭,没有20块左右是不够的,其中主食部分有多便宜,大家也知道。


对于CPI和PPI的问题我不悲观,至于结构性的问题,剪刀差一定会缩小,PPI会往上走,CPI暂时不会掉下来。我觉得国家统计局应该把CPI制度改一下,比如吃的方面,应该降到和美国一样(14%),或者降到20个百分点也行,不要高到31个百分点。另外,猪在“吃”中的权重是否减少一点,假设它的权重占40%,那么把它降到20%或者15%。人可以不吃猪肉,但是不能不吃大米,不能不喝水,不能不呼吸空气,我们没有了猪肉,我们还有鸡和鸭。



工业企业的日子会好起来吗?大家都知道企业利润下降。相信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有阶段性缓解以后,应该会稳住并且有所好转。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这样。企业利润其实受国有企业的拖累非常严重,中小微民营做不好关掉就行,及时止损。但是国有企业为了就业问题,稳定问题,不能随便关掉。例如鞍钢的日子已经很难了,鞍钢凭什么还活着,因为它是20万人就业的企业。



责任编辑:刘文强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4008-277-007
          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六大签约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