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的双11,这个作为购物狂欢的节日,似乎不在狂欢,甚至有些冷清了。回想往年,大家各种凑单,看机制,算价格,甚至还有双11晚会,几乎全民沉浸于购物狂欢之中。 作为期货人,若说对双11的印象,不仅是购物狂欢,更多的还是2016年的那场惊魂之夜,从涨停到跌停,空头多头全爆仓,市场一片腥风血雨,恐怖至极! 这应该是期货市场上一次风险极大的时刻了,虽然不是金融危机引发的崩盘,却让我们见证了当市场发生踩踏时,人的行为有多可怕。九年后,当我们重新审视这场崩盘,会发现它不仅是监管政策、市场情绪与交易技术的共振产物,更是一面映照人性贪婪与恐惧的镜子。 崩盘时刻:从涨停到跌停 2016年11月11日夜盘开盘后,期货市场处于一片火热的氛围中。在此前一周,商品期货多头大爆发,连拉四根大阳线,各品种轮番上涨甚至冲击涨停,空头叫苦不迭。 11月11日晚21:00,夜盘开盘延续日间涨势。黑色系中,铁矿石、焦煤、焦炭率先涨停;有色系沪铜封板;农产品板块,棉花、棕榈油大幅冲高。市场情绪达到亢奋顶点,多头坚信“牛市不言顶”,部分投资者甚至在涨停价加仓。 然而,这种繁荣的景象并未持续太久。转折点出现在21:41分左右,市场突然急转直下,多个品种合约突然出现异动。棉花期货成为首个“牺牲品”,短短7分钟内,从涨停直接跌停,成为当天最极端的品种,真正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更可怕的是,这不是个例,而是全线崩溃。随后,PTA、橡胶、棕榈等11个品种也纷纷触及跌停。市场瞬间陷入混乱,多头资金纷纷撤退,空头势力大举反扑。 截至收盘,期货市场几乎全军覆没。菜粕以5%的跌幅封于跌停板,沪锡和PTA跌幅超过5%,橡胶、沥青、郑醇等7个商品主力合约跌幅超过4%。黑色系商品如焦炭、铁矿石、螺纹钢等也未能幸免,由大涨转为大跌。
投资者惨状:挣扎与哀嚎 这种极端的行情,使得空头和多头都遭受了重大损失,整个市场一片腥风血雨,充斥着“瞬间拉爆、太吓人了、全部亏死了”等哀嚎。 对于当天做多的投资者来说,这场暴跌如同一场噩梦。许多投资者在开盘初期看到市场大涨,纷纷加仓追多,却在短短几分钟内被市场无情地打回原形。一些投资者甚至在涨停时加仓,结果不到半小时就面临爆仓的惨状。 在这场多空“双杀”的行情中,许多投资者因为过度杠杆交易,被市场无情地 “收割”。当市场行情突然转向下跌时,由于账户保证金不足,他们面临着被强制平仓的命运。大量的强制平仓指令如雪片般涌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卖盘不断增加,价格持续下跌,更多的投资者被强平,市场波动被急剧放大。 这场暴跌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许多人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涨停到跌停的过山车行情,心理上难以承受,哪怕在事后回忆时仍心有余悸。 据资管网统计,双11当周,单账户产品平均收益率暴跌3.16%,20%的账户单日亏损超历史极值。大量CTA基金净值回撤超20%,部分产品面临清盘风险。 崩盘诱因:多重矛盾集中爆发 回顾过往,市场认为,造成此次极端行情的原因有三: 一是监管加码、交易受限。2016年下半年,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持续火热,多个品种价格一路飙升。为了抑制过度投机和防止市场价格操纵,证监会下发通知警告期货公司不得参与配资,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过度投机。同时,各大期货交易所也连续发出调整商品合约交易手续费、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幅度等监管措施。这些监管措施的加码使得市场下行压力累积,为双十一的崩盘埋下了伏笔。 二是价格短期大幅拉涨,风险积聚。价格短期大幅上涨的过程也是风险积聚的过程。部分品种的持仓量和成交量均大幅增加,虚实盘对比也反映出虚盘大幅超出常态水平。大宗商品量价的大幅提升已逐渐脱离现货供需市场,投机风险显著。在风险积聚与市场预期中,市场集中涌现巨额空单,最终引发了暴跌现象。 三是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当期货价格下跌引起市场恐慌时,投资者纷纷跟风抛售,加剧了市场的下跌趋势。 四是技术风险。在下跌发生时,主要的期货交易软件系统出现短时崩溃,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心理。此外,由于品种价格下跌迅猛,采取程式化交易策略的止损单也无法报出,期货公司、技术供应商以及交易所的服务器均出现拥堵,甚至出现网络中断现象。这些技术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崩盘。 崩盘后果:行业的重塑与反思 1. 投资者结构的洗牌 据资管网统计,双11当周,单账户产品平均收益率暴跌3.16%,20%的账户单日亏损超历史极值。大量CTA基金净值回撤超20%,部分产品面临清盘。这场崩盘淘汰了高杠杆投机者,也迫使机构投资者转向更稳健的风控策略。 2. 监管框架的完善 事件后,监管层进一步收紧量化交易监管,要求期货公司上报资管产品账户信息,并限制高频交易策略。交易所引入“交易限额制度”,对异常交易行为实施实时监控。 3. 市场教育的深化 双11崩盘成为期货行业风险教育的经典案例。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在杠杆市场中,控制欲望比预测方向更重要。一位从业11年的投资者回忆:“那天之后,我再也不敢在涨停板追多了,因为市场教会我,天堂和地狱只隔7分钟。” 九年后:我们学到了什么? 1. 敬畏市场:流动性是杠杆的命门 双11崩盘证明,当市场流动性枯竭时,任何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判断都会失效。投资者必须预设极端情景,确保在黑天鹅事件中存活。 2. 监管与市场的动态平衡 监管政策需与市场情绪同步调整。过度干预可能引发反向波动,而放任投机则会导致系统性风险。2016年的教训促使监管层探索更精细化的调控手段。 3. 人性的永恒挑战 期货市场的本质是人性博弈。当市场连续上涨时,投资者容易陷入“贪婪-加仓-爆仓”的循环。九年后,我们仍需反复提醒自己:在杠杆游戏中,活得久比赚得多更重要。 结语:在风险中寻找确定性 2016年双11的崩盘,用血淋淋的代价告诉我们:市场永远比我们更聪明,风险永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复杂。九年后,当我们再次站在双11的节点上,或许最值得铭记的不是那个惊魂夜的暴跌,而是它留给行业的永恒警示——在杠杆的世界里,控制欲望,敬畏风险,才是生存的唯一法则。 责任编辑:七禾小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