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值得一看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再论钢厂出海,越南钢铁行业发展情况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5-09-30 10:59:58 来源:正信期货

回顾越南钢铁的发展历史,其经历了早期小规模、中期外资驱动、近期高位运行阶段,从电炉占比较高转向长流程主导,但核心技术与设备多来自海外。原料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焦炭等依存度超 60%,中国是主要供应国之一。贸易呈 “大进大出”,进口以中国热轧板为主,出口侧重板材至欧美东盟,兼具加工中转属性。其高端产品出口增长逐渐挤占我国海外市场份额,应对这些压力,我国可通过技术服务输出应对,积极把握出海机遇。


一、越南钢铁提速发展,离不开短流程到长流程的装备升级


越南国内钢铁企业的发展,整体呈现早期平稳量小、中期外资入场加速、近期伴随国内基建、地产减速发展高位运行的状态。2005年前后,越南钢铁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小型本土钢厂为主,生产设备陈旧、产能规模有限,全年粗钢产量不足300万。而其规模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资的持续涌入。


2008年以来,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资本,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布局和市场开拓,推动越南从钢铁进口国向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转变。截至2025年6月,越南规模以上钢铁企业中,外资及合资企业占比达35%,贡献了45%的粗钢产量和60%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量。


追溯其长流程生产工艺的发展历史,要从2008年台塑河静钢铁成立开始,当时其展开钢铁生产设备建设项目招标,我国的中冶赛迪将4000立方米级大型高炉技术、标准和装备整体成套出口,为其建设了两座越南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高炉,容积为4350m³,分别在2017、2018年投产。


2020年之后,受越南国内房地产下行与外部市场波动影响,其国内粗钢产量出现震荡回落走势,2024年,随着出口的转好和国内大型高速、机场等一批基建项目的开工,需求回升明显,钢材产量再度回升。2024年,越南全年粗钢产量突破2210万吨,同比增长15%,成品钢产量达2670万吨,同比增长13%。


与印度这个东南亚国家一样,越南也制定了中期和长期的钢铁工业发展规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其产业贸易部制定了2030年中期发展规划及2050年长期发展规划,其计划中期钢铁产量达到4000-4500万吨水平,长期钢铁产量达到6500-7000万吨水平。较当前钢铁产量分别增加68%、160%。



生产工艺方面,2011年以前,越南钢铁产业以小型电炉钢厂为主,电炉工艺占比高达95%,这些企业主要依赖进口废钢生产低端建筑用钢,产能规模普遍在10万吨以下,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国内工业化发展的需求。2012年后,随着台塑河静钢铁、和发集团等大型钢铁项目的陆续落地,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开始快速崛起,推动越南钢铁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台塑河静钢铁作为越南首个大型一体化钢铁项目,2018年投产后迅速改变了行业工艺格局。和发集团紧随其后,在榕桔钢厂建设多座高炉,形成从烧结、炼铁到轧钢的全流程生产线。截至2024年,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占比已升至64%,成为支撑越南钢铁产量增长的核心力量。


高炉工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技术的支撑,台塑炼钢厂和和发钢铁的高炉项目均由中冶赛迪、中冶南方提供核心技术支持,90%以上的核心设备来源于中国,包括高炉本体、转炉、连铸机等关键装备。越南部分大型钢厂生产情况如下:


从产品结构来看,根据越南官方数据,2023年越南粗钢产量为1920万吨,成品钢表观消费量约2200-2300万吨,其中长材产量约为1250万吨,占成品钢总产量的65.8%,板材类占比相对较低。长期以来,建筑用钢在越南钢铁产量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部分轧线的投产,2024年建筑钢材产量占比有所回落,但仍达55%,大量高端板材仍依赖于韩国、中国等出口。



二、与国内资源环境相似,越南钢铁原材料同样依赖进口


与国内环境类似,越南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面临“资源禀赋不足”的先天制约,本土矿产资源难以支撑规模化生产,形成了高度依赖进口的原料供应体系,铁矿石、焦炭、废钢三大核心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均超过60%,全球资源价格波动与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影响行业盈利水平。


铁矿资源方面,越南北部的铁矿资源主要分布于红河流域的老街省、安沛省、富寿省等地,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铁矿成矿带。该区域探明铁矿储量约为13亿吨,品位约为42%-55%,是越南最重要的铁矿资源集中区之一。


中部方面,位于越南中部的河静省,石溪铁矿(SuoiMuoi),是越南已知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铁矿床之一,总储量达5.5亿吨,铁品位高达60%-65%,主要供给台塑河静钢铁自用。


尽管越南地区铁矿储量相对丰富,全国铁矿资源量超过20亿吨,其中已探明可利用储量约占一半,但受制于国内基础设施和装备的落后,大部分铁矿未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根据市场数据,2024年越南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长25%至2614万吨,其中自澳大利亚进口铁矿1147万吨,自巴西进口铁矿707万吨。



焦炭方面,越南煤炭探明储量约为38亿吨,其中优质无烟煤储量高达34亿吨,占总量的绝大多数,焦煤占比则偏低,仅有10%以下。因此,越南炼焦煤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进口来源国同样是中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根据市场数据,2024年越南进口6382万吨煤炭,同比增25%,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是越南最大的冶金焦出口国,2024年供应占比达58%。



废钢方面,随着长流程钢厂的投产,短流程占比逐渐下滑,越南废钢进口量基本趋于稳定,2020年以来,废钢作为电炉工艺的主要原料,进口量呈现震荡走低的情况。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越南废钢进口量达492万吨,同比增长14.3%。



三、越南钢材出口正在升级,奠定加工中转地位


越南钢材进出口贸易呈现鲜明的“进出口双高”特征,成为全球钢铁贸易版图中颇具代表性的中转型市场。据世界钢协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钢材进口量达1770万吨,进口量1258万吨,越南净进口钢材超500万吨,同比增加超2倍,这种“大进大出”的格局与印尼等东盟国家高度相似。


尽管越南近年来钢铁产能加速投放,但受到其出口中转及国内自身发展的需求,其钢铁资源仍然偏紧,整体维持净进口国家的角色。今年以来,受到国际贸易冲突加剧、内外价差走低的影响,越南钢材进口量同比走弱,根据越南海关数据,2025年前四个月,越南共进口热轧钢卷(HRC)逾310万吨,同比下降15%。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量占比高达62%,约为190万吨。



进口方面,热轧板仍然是进口的主打品种,其进口数量占比超70%。其次是建筑钢材和镀锌板,占比为20%左右。从进口国别来看,中国占据越南进口市场半壁江山。根据2024年统计局数据,国内出口越南钢材1220万吨,占越南进口钢材的70%。而排在我国之后的就是日本和韩国,其占比分别为14%和8%。



出口情况来看,出口品种以板材和钢坯为核心,2024年全年出口量中板材占比超六成,美国、欧盟和东盟国家成为主要流向地,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14%,构成越南钢材出口的重要支柱。这种贸易结构既反映出越南钢铁产业的加工中转属性,也暴露了其本土产能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错配。


四、总结:重视其对我国出口份额的挤占压力,关注技术出口的持续性


与我国钢铁行业最初粗放式发展的路径不同,越南钢铁行业似乎是骑在巨人肩上发展,一开始就选择了大高炉+电弧炉的双路径发展模式,可以说是照抄我国多年以来的发展经验总结了,这也决定了其生产结构相对平衡,板类加工工艺逐渐升级,工艺相对简单、市场竞争力稍弱的建材相对增量较少。


而关注其地产和基建发展迅速的时期,与国内需求和增量同步释放有所不同,其地产在2014-2019年投资增速飞速发展,一度达到20%的增速水平,彼时出现钢铁工业的第一轮加速产能释放,其国内尚未出现产能过剩的压力,反而是资源紧缺,而随着地产增速的下滑,建筑钢厂产能投放减速,市场锚定占GDP超30%的制造业用钢需求,将产能投放集中在工业材上,极大程度避免了国内供需失衡的风险。



越南对美出口的钢材中,有30%实际使用中国热轧基材加工,这种“进口-加工-再出口”的模式成为重要贸易路径。在国内大量升级中厚板、宽厚板等基材产能的时候,越南也在利用国内过剩的基础热轧产能,实现其工业材出口重要供应商身份的转变,不过这也无可厚非,作为亚洲国家的老大哥,我国也不是第一次被人摸着石头过河了,过剩的产能总有出处,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需求创造的路径。


但仍然需要警惕,追求弯道超车的不止我们一家。越南钢材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正在提升,和发集团的镀锌板、南金钢铁的家电用镀层板已打入三星等国际企业供应链,2024年高端板材出口量同比增长25%,显示越南钢铁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从数据来看,2024年1-10月,越南对欧盟出口的镀锌板、彩涂板等产品同比增幅达18%,反映出其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而应对越南钢材出口对于我国出口份额挤占的压力,一味强调成本优势显然不现实,工业化发展的后期,规模化对于压低成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为何印度、越南都在强调钢材规模的原因。


而国内仍有后手,虽然出口大高炉技术屡屡遭人诟病,但实际效果仍然明显。日本、意大利在电弧炉技术上一骑绝尘,迄今为止,我国新建的电炉仍然自夸采购全套进口设备,其技术实力可见一斑,而韩国浦项则深耕于板材加工技术,其汽车板的制造水平拿下几个东南亚小果更是小菜一碟。我国高炉技术的领先优势,完全可以复制欧美技术出口,从单一设备供应向“设备+技术+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升级。而下一步,还有我国的超低排放的环保设备,投入天量的资金相信一定有一箭双雕的可能。


而朴素的人民群众所担忧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问题,从技术出口持续性的角度来看,欧美技术出口持续了三十年,我们也应当适当对我国的工程师、科学家们增加信心,就如同国内的高铁,一旦形成自己的标准和生态,就可以大面积铺开,相信技术领先的鸿沟不至于在短短几年内被追赶上,走出去,也许才是国内钢铁企业卷生卷死下的最优解。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