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年内已有65只新股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1560.32亿港元,同比增长179.86%。在9月30日,还将有三只新股上市,首发募资额约263.65亿港元。此外,新股后备上市队伍持续扩大,有5家企业已通过聆讯,还有242家待处理。 据德勤中国预计,从2025年前三季度IPO融资规模来看,港交所或将以1823亿港元融资额居全球交易所首位,且大幅超过第二名纽约证券交易所的1256亿港元。同时,预计2025年全年香港将有超80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达到2500亿港元至2800亿港元。“A+H”股、医疗及医药公司、消费及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正成为市场亮点。 大型“A+H”股主导 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年内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首发募资约916.89亿港元,占年内总募资额的六成。 从基石投资者认购情况来看,前述11家“A+H”股都有基石投资者参与,表明基石投资者对于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认可度较高。其中,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石投资者分别高达23家、17家,外资机构、上市公司、头部创投均参与其中。 同时,基石投资者不仅踊跃认购,出手也颇为大方,超10亿港元的大额投资频现。科威特投资局单笔投资为38.76亿港元,投向了宁德时代;高瓴资本有两笔超10亿港元的投资,分别投向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德时代,投资金额分别为27.46亿港元和15.5亿港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还有超百家A股公司正在筹划赴港上市。其中,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已递交港股IPO申请书;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已取得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先A后H”上市将继续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的关键动力,200多个处理中的新股申请中,约有三分之一为A股公司。 截至目前,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公司(即“A+H”公司)已达161家。其中,截至9月25日收盘,有2家公司的H股股价已超过A股股价。 与此同时,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也取得新进展。例如,紫金矿业分拆的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即将于9月末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249.84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火热,离不开港交所与时俱进的改革。8月份,港交所为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阶梯式弹性门槛,将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从原来的15%降至10%,或初始公众持股市值达到30亿港元,持续增强对优质A股公司的吸引力。 “科企”专线等改革见效 除A股公司赴港上市外,消费、机器人等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赴港上市。例如,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雪冰城”)、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等茶饮品牌已成功在港上市,并受到市场热捧,年内涨幅分别为99.37%、132.47%;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今年7月9日在港上市;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器人企业也已递交上市申请。 “投资人大多倾向于聚焦增长逻辑清晰、品牌认知度高且客户体验优质的头部企业。”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亚洲区副主席朱正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企业赴港上市,可以利用香港市场进行市值管理、可转债发行等多样化的操作。 此外,为提升港股市场吸引力,港交所5月份推出了“科企”专线,允许科技企业保密递交,并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8月份,港交所再次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进一步吸引国际发行人和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今年已有55家港股公司引入了基石投资者,共吸引了约310名基石投资者,平均每家公司5.63家基石投资者。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有25家公司引入了83名基石投资者,平均每家公司仅有约3.3家基石投资者。 从市场表现来看,约七成赴港上市新股在上市首日未破发,约四成上市后5个交易日仍实现增长,更有30只新股上市至今股价涨幅在10%以上。尤其自8月4日港股IPO定价机制正式实施以来,所有采纳机制B(公开认购下限为10%)分配方式的新股,上市首日全部收涨。例如,银诺医药上市首日涨幅达206.48%,劲方医药上市首日涨幅为106.47%。 此外,年内港股前五大新股募资额均在百亿港元以上,宁德时代IPO规模约410亿港元。从超额认购的新股来看,87%获得超额认购20倍以上,其中,前五大IPO超额认购的公司为大行科工、布鲁可、银诺医药、蜜雪冰城、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超额认购倍数均在4000倍以上。 据德勤预计,随着美联储9月份开始降息,更多资金将流入港股市场,加上或将有超过5只的超大型新股融资,预计香港市场将可继续稳守全球新股融资总额排名的冠军宝座。 南向资金也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更多流动性。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收盘,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约1.14万亿港元。 “全球资金正流入亚洲寻找高潜力、高增长的企业,港股估值上扬利好发行,更多资金正在涌入香港新股市场。”欧振兴说道。 富达国际亚洲经济学家刘培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在多个新兴和尖端技术领域已取得突破。同时,凭借完善高效的供应链,中国已建立了自身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中期来看,预计将吸引全球多个地区和企业参与合作。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