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7月30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值得一看
七禾网首页 >> 期货百科

亚洲蒙古地质与矿产分布特征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5-07-29 11:46:15 来源:高维度地质科技

蒙古国,这片坐落于亚洲大陆腹地的广袤土地,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质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亚造山带的核心区域,蒙古国横跨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及华北板块的交界地带,其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孕育了多样化的矿产资源。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战略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图1 亚洲构造略图


蒙古国的地质构造极具复杂性,其地处中亚造山带,受近东西向(EW)巨型断裂及NW、NE向断裂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断块构造格局。北部构造大块涵盖北蒙褶皱系、蒙古阿尔泰褶皱系等多个褶皱系统,南部构造大块则包括南蒙褶皱系、南戈壁褶皱系等,这些构造单元以蛇绿岩带为界,呈现出鲜明的区域地质特征。从地层序列来看,蒙古国发育了从元古界到中生界的完整地层系统,记录了地壳从沉陷到隆起的造山过程,为贵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使得蒙古国在亚洲地质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连接东北亚和中亚地区的重要地质枢纽,更是研究大陆构造演化、成矿作用的关键区域。同时,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金、稀土等,使其在全球资源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影响全球资源供应的关键因素。


一、蒙古国地质背景与构造演化


(一)区域地质概况


1.地理位置与构造格局


蒙古国位于中亚核心区,北接俄罗斯西伯利亚板块,南邻中国华北板块,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华北板块交汇带。其地质构造受三大板块长期相互作用控制,形成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


2.地层与岩石类型


(1)前寒武系变质岩系


内蒙地轴基底:作为华北地台北缘的隆起带,广泛出露前寒武系结晶变质岩(如元古界白云鄂博群石英岩、板岩、大理岩)。研究证实其基底形成于长城-蓟县期(约18-14亿年前),经中生代逆冲推覆作用抬升至地表,埋深曾达24千米,形成多期构造隆升特征。


构造意义: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作为其北界,控制了基底与北侧地槽的边界演化,断裂带两侧分布华力西期、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


(2)古生代海相沉积岩与火山岩


南蒙古海西古洋:志留纪—早泥盆世形成蛇绿岩带及岛弧火山岩系,证实洋壳俯冲与陆-陆碰撞过程。海西古洋于晚泥盆世萎缩,早石炭世晚期闭合,形成贵金属(如金、银)和有色金属(铜、铅、锌)的成矿基础。


典型案例:内蒙古毕力赫斑岩型金矿(金储量26.6吨)和维拉斯托斑岩型锡矿(锡储量约9万吨),显示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与成矿的密切关联。


(3)中生代陆相碎屑岩、煤层及火山岩


印支运动影响:北部隆起、南部下沉,形成煤等沉积矿产。燕山期岩浆活动(花岗岩侵入、玄武岩喷发)形成斑岩型矿床,如维拉斯托锡矿的"地下室+楼阁"式矿化结构。


岩浆岩特征:燕山期花岗岩多为高硅富钾、富含挥发分(F、Cl)的壳源花岗岩,控制钼、锡等成矿元素富集。


(4)新生代沉积与构造活动


多年冻土区特征:蒙古阿尔泰山、杭爱山及肯特山分布典型多年冻土,2025年监测数据显示活动层水热动态与气候联动,如地温变化引发热融滑塌。


构造联动效应:印度—亚洲碰撞引发走滑断层(如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左旋走滑),导致成矿带后期偏移,气藏沿断裂分布。



图2 蒙古国地质构造简图



图3 蒙古国东部的肯特山


(二)构造单元划分


1.一级构造单元


北蒙褶皱系、蒙古阿尔泰褶皱系、蒙古外贝加尔褶皱系:控制北部地壳稳定区与南部活动带界限。


南蒙褶皱系、南戈壁褶皱系、内蒙褶皱系:南部单元以中生代断块构造为主,如南蒙古印支褶皱带跨越中蒙边境,需进一步对比研究。


2.断裂系统


(1)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带


几何特征:NW向展布,长约100余公里,左旋走滑兼具逆冲运动。


构造意义:属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分支,调节鄂尔多斯地块与华北地块差异运动,控制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及气藏分布。


活动证据:2025年卫星影像解译显示断层陡坎、断塞塘等地貌,印证其新活动性。


(2)蛇绿岩带与岛弧岩浆岩带


南蒙古褶皱带:自北向南分为海西褶皱带、微地块带、印支褶皱带,微地块带发育前寒武纪基底岩系。


研究进展:Dilek分类确认蛇绿岩生成环境,如与俯冲作用相关的SSZ型(弧前、弧后盆地)及火山-弧型(VA型)。



图4 蒙古国内区域构造划分示意图


(三)地质演化历史


1.古生代(加里东—华力西运动)


加里东期:形成巨厚海相地层,伴随贵金属矿化。


华力西期:洋壳俯冲——南蒙古海西古洋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张开,晚泥盆世萎缩,早石炭世闭合。成矿作用——形成金、银、铜、铅、锌等矿床,如毕力赫金矿的斑岩型矿化。


2.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


印支期:北部隆起、南部下沉,形成煤等沉积矿产。


燕山期:岩浆活动——花岗岩侵入(如维拉斯托石英斑岩体)及玄武岩喷发,形成斑岩型锡、钼矿床。成矿系统——斑岩-脉状多金属成矿系统(如维拉斯托锡矿的深部云英岩化、中部隐爆角砾岩、浅部石英脉型矿体)。


3.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


构造效应:印度—亚洲碰撞引发走滑断层,成矿带偏移。


气候联动:多年冻土区监测(2025年数据)显示地温变化与热融滑塌,揭示构造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资源效应:气藏沿断裂分布(如商都盆地),通过断裂输入盆地,形成工业气流。


二、蒙古国矿产资源类型与分布


(一)金属矿产资源


1.金矿


主要矿床:巴彦洪戈尔地区(石英脉型、斑岩型金矿)


成矿时代:石炭纪—二叠纪,与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密切相关。


分布特征:集中于蒙古西南部,受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控制。


2.铜、钼等有色金属


典型矿床:奥尤陶勒盖(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全球第四大铜矿)


分布特征:沿古生代岛弧带及中生代岩浆带展布,与板块俯冲-碰撞构造相关。


资源潜力:铜储量超3000万吨,伴生金、银等贵金属。


3.铀矿


主要矿区:杜尔恩塔盖(Dornogobi)铀矿


地质背景:与中生代花岗岩体热液活动相关,属砂岩型铀矿化。


开发前景:蒙古国铀资源潜力居全球前列,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


(二)能源与非金属矿产


1.煤炭


主要煤田:塔温陶勒盖(Tavan Tolgoi)煤田(中生代盆地沉积)


煤层特征:厚层状分布,含多个可采煤组。煤种以动力煤为主,部分为焦煤。


资源量:储量超60亿吨,为全球最大未开发煤田之一。


2.稀土矿产


新发现:白云鄂博矿床"钕黄河矿"(富钕稀土碳酸盐矿物)


资源潜力:白云鄂博为全球最大稀土矿床(占全球总储量80%以上)。矿物种类持续更新,近年发现镧、铈、钕等轻稀土新矿物。


经济价值:轻稀土(钕、镨)在永磁材料领域需求旺盛。


(三)其他矿产


1.油气资源


烃源岩:海拉尔盆地扎赉诺尔群(下白垩统湖相泥岩)


勘探进展:蒙古国东部盆地群(如塔木察格盆地)已发现多个油气田。


开发挑战:基础设施薄弱,依赖中俄合作开发。


2.铁矿


矿床类型:与古生代蛇绿岩带相关的磁铁矿床


典型矿区:霍特戈尔(Hotgor)铁矿(储量超2亿吨)


资源特点:磁铁矿品位较高(TFe 30-50%),但规模较小。



图5 蒙古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四)矿产分布规律与地质背景


1.构造控制:古生代岛弧带——控制铜、钼、金等斑岩型矿床分布。中生代岩浆带——与铀、稀土及煤炭资源形成相关。


成矿时代: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金、铁矿成矿高峰期。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煤炭、铀及斑岩型铜矿富集。


区域聚焦:南部戈壁地区——集中煤炭、铜、金、铀等战略资源。北部山区——以铁矿、稀土及非金属矿产为主。


三、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关系


(一)构造控制成矿


1.断裂与褶皱带


(1)深大断裂


中蒙构造线:作为岩石圈级断裂,控制岩浆岩分布及矿液运移。例如,海拉尔盆地的断裂系统是油气运移的主通道,主干断裂附近油气富集,盖层(如嫩江组、青山口组)有效封存油气,形成复式聚集区。


澜沧江深大断裂:长期活动控制印支-燕山期岩浆喷发与侵入,关联铜、锡矿床(如云南姚安铅矿),验证断裂作为矿液通道的功能。


(2)褶皱带


南蒙古褶皱带:蛇绿岩带中的碳酸岩脉与金矿化密切相关。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蛇绿碳酸岩与金水泉金矿空间共生的案例表明,海相火山活动及交代作用为金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新疆西天山:古生代褶皱带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如达巴特矿床),成矿流体通过断裂和接触带富集,显示构造-岩浆-成矿的耦合关系。


2.盆地系统


海拉尔盆地:中生代断陷盆地通过区域性盖层(如大磨拐河组、南屯组泥岩)封存油气,烃源岩(暗色泥岩)在断裂作用下生成油气,经不整合面和断裂运移至圈闭中,形成“生储盖”组合。


鄂尔多斯盆地:新生代构造抬升形成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带发育,早期“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因构造抬升而二次还原,如东胜铀矿。


(二)岩浆活动与成矿


1.古生代岩浆作用


花岗岩侵入为金属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


典型案例: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早燕山期,180-170Ma)的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岩体中磷灰石、锆石副矿物富含Cu(100-500ppm),直接指示岩浆热液成矿。


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类属磁铁矿系列,Sr/Sr初始比值0.7035-0.7060,表明源区为俯冲板块与地壳物质的混合,与斑岩铜矿的角砾岩筒构造(NWW向,角砾大小1-10 cm)形成机制一致。


2.中生代岩浆活动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玄武岩喷发与花岗岩侵入共同促进非金属矿产形成。


典型案例:蒙古中部晚三叠世玄武岩与花岗岩双峰式火山岩组合(SiO2含量30-50%),其拉斑质岩性为煤层沉积提供热源,例如塔温陶勒盖煤田的厚层状煤组(储量超60亿吨)形成于断陷盆地热沉降环境。


成矿关联:玄武岩中Cr+V/Nb+Ta比值高,指示幔源物质参与,与铀矿化(如杜尔恩塔盖铀矿)的砂岩型成矿流体来源一致。


3.成矿时代与构造阶段


(1)古生代: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高峰期


加里东—华力西期构造运动驱动下,南蒙古洋俯冲闭合形成岛弧带,成矿作用集中于晚古生代。


典型矿床: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373-370Ma),矿体产于长石角闪斑岩与硅化热液角砾岩中,Cu储量超3000万吨,伴生Au1200吨。


构造背景:蛇绿岩带与华力西期花岗岩侵入共同构成成矿系统,例如小坝梁铜金矿的二叠纪火山—次火山岩与砂岩的接触带控制矿体分布。


(2)中生代:煤、铀等能源矿产形成关键期


印支—燕山期构造转型,蒙古高原北部隆升、南部断陷,形成大型煤田与铀矿。


典型矿床:塔温陶勒盖煤田(中生代盆地沉积,储量60亿吨),煤层厚达50米,与海拉尔盆地南屯组湖相泥岩烃源岩形成同期。


铀矿化:杜尔恩塔盖铀矿(中生代花岗岩体热液型),U含量0.1-0.3%,与玄武岩喷发提供的还原环境相关。


(3)新生代:构造改造与成矿带偏移


喜马拉雅期印度—亚洲碰撞引发走滑断层,成矿带发生后期偏移。


典型现象:色楞格—杭爱断裂带活化,导致奥尤陶勒盖矿田的斑岩体发生张扭性断裂,矿液沿断裂重新分布,形成次生富集带。


气候联动: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增加(2025年监测达3-5米),反映构造抬升与气候变暖共同作用,影响表生氧化带型金矿的形成。


4.争议与科学问题


蛇绿岩带成矿机制:南蒙古蛇绿岩带与金矿化的因果关系需进一步验证,例如巴彦温多尔金矿的锆石Hf同位素是否显示地幔来源。


斑岩型矿床成因:欧玉陶勒盖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岩浆水vs. 大气降水)仍存争议,需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明确。


新生代构造驱动:印度—亚洲碰撞与贝加尔裂谷扩张的耦合机制需量化模拟,解释蒙古高原的差异升降。


四、蒙古国矿产开发利用现状与挑战


(一)开发现状


1.主要矿区开发进展


(1)奥尤陶勒盖铜矿


产量与投资:2025年铜产量预计达78万-85万吨,较2024年增长50%,未来四年露天矿和地下矿年均铜开采量计划达50万吨。力拓集团已投资约170亿美元,占蒙古国GDP的30%-40%。


经济贡献:2024年至2051年,蒙古国将从该项目获益119亿美元,税收贡献超34.53亿美元,国内采购支出达136.4亿美元。


(2)塔温陶勒盖煤矿


储量与产能:探明储量增至81亿吨(2024年核准),焦煤占比40%。2022年铁路专用线建成后,出口能力提升至3000万-5000万吨/年,主要对华出口(占比超95%)。


运输瓶颈:甘其毛都口岸至矿区公路段仍为运输瓶颈,2023年配套铁路通车但效率受限。


2.中蒙合作成果


跨境铁路: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计划2027年建成,年运量预计达3000万吨,促进中蒙贸易升级。


冻土监测:2023-2024年,中蒙联合完成气候与多年冻土综合观测网络建设,布设5套气象和活动层水热监测场,数据支持矿区稳定性评估。



图6 2025年蒙古多年冻土野外调查线路图


(二)面临挑战


1.基础设施不足


铁路:现有铁路总长约1811公里,使用俄罗斯标准宽轨,需换装车厢,效率低下。中蒙跨境铁路虽在建设中,但短期内仍依赖公路运输(成本高昂)。


公路:国家级公路总里程11218公里,柏油路面仅2395公里,偏远矿区交通不便。


电力:国内电力装机容量88万千瓦(93%为火电),设备陈旧,部分省份未接入中央电网,需从中国和俄罗斯进口电力。



图7 蒙古国行政区划地图


2.环境问题


草原生态:露天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周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2022年塔温陶勒盖煤矿曝出38.5万吨煤炭走私案,暴露国营企业管理漏洞。


冻土退化: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2025年监测达3-5米),影响矿区地基稳定,需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水资源污染:煤矿开采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需加强环保措施。


3.技术需求


深部勘探:需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三维地震勘探、电磁法)以定位深部矿体。


高效开采:推广自动化设备、智能矿山系统,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蒙古国技术缺口较大,依赖国际合作(如中国新疆斑岩铜矿带勘查数据整合)。


4.政策与法规


政治稳定性:政治稳定性低影响外资信心。


法规明确性:环境法规、税收政策等指标评分中等,需优化政策以吸引长期投资。


五、结束语


蒙古国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金属与非金属资源并存。其地质演化历经前寒武纪基底形成、古生代板块碰撞、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新生代构造隆升等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统。


蒙古国成矿条件优越,金属与非金属资源并存。构造演化阶段控制矿产类型与分布,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物质基础。阿尔泰山、杭爱山及肯特山等断裂带控制了铜、金、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如奥云陶勒盖铜金矿、乌兰铅锌矿等超大型矿床均沿区域断裂带展布。新生代断陷盆地与冻土区耦合,形成了煤、油页岩等能源矿产的富集规律,2025年冻土监测数据显示,肯特山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变化与地下煤层赋存深度呈显著负相关。


未来研究方向:深化中蒙地质对比研究——利用最新数据(如2025年冻土监测成果),构建跨境成矿带模型。加强深部资源探测与绿色开采技术研发——推广电磁探测技术,发展低碳开采工艺。推动跨境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优化物流通道,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致谢:中国地质调查局、蒙古国统计局、力拓集团、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知乎、搜狐、百度百科、豆丁等,百度及微信等网络媒体。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