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七禾研究

拒绝“中国制造”?可能未来几年全世界都只能穿Made in China的衣服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10-20 18:57:32 来源:七禾研究

最近这段时间,纺织行业无疑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股市相关板块表现亮眼,期市相关品种更是多次涨停。而引爆国内纺织市场的原因与一则消息有关,9月底,有媒体曝出印度大量纺织订单转移至中国。


印度大量纺织订单转移至中国


据媒体报道,受疫情影响,印度很多工厂没有办法如期开工,纺织企业无法保证正常交货,于是越来越多的纺织订单被取消,或者转向中国等其他国家。


印度纺织工业联合会在7月致印度央行行长达斯的一封信中表示,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本财年总体需求量预计大跌25%~50%。在需求量的影响下,有25%左右的纺织厂和制衣厂可能将永久性关闭,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失业。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也在今年表示,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纺织业可能会裁员1000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全球最大的黄麻产国、全球第二大丝绸生产国、其纱线产能占全球22%。2019年,印度纺织服装市场的规模在2500亿美元左右。纺织服装业也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该行业占印度出口总收入的15%左右。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印度在防控方面做得不太理想,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印度卫生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新冠肺炎总确诊人数接近750万,居全球第二位。



抵制中国制造 惨遭“打脸”


由于印度纺织订单转移至中国,这也使得我国部分服装制造的订单排期已到明年5月份。


其实在今年上半年,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很是萧条,此前受经济不太景气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就已经存在不少亏损。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大爆发,外贸订单突然大幅萎缩,更令纺织行业雪上加霜。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数量为13876家,其中亏损企业数为2225家。而到了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数量为13113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4587家,亏损企业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以上数据很明显揭示了纺织服装行业上半年的窘境。犹记年初中国疫情爆发之时,一些印度媒体认为,这次疫情可以令更多外资涌入印度,以减少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的依赖,从而取代中国制造,然而如意算盘打翻了,无论是纺织业还是基建,印度的愿望都一个个落空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抵制中国制造上也惨遭打脸。一直以来,特朗普常在各个场合频繁抨击中国,并且声称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然而他却难逃中国制造。近日有媒体曝出,跟特朗普竞选相关的帽子是中国制造,实际上,不仅仅是帽子,很多和美国大选相关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


订单激增 纺织市场迎久违火热行情


自疫情发生以后,国家科学的防控管理,使中国成为疫情恢复最快速的国家,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国内经济形势逐步好转,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内需也在持续回暖。此外,下半年开始,随着欧美经济的重启,海外订单陆续重启,再加上印度疫情的加重,使印度工厂难以承担国际市场上大量纺织订单,这部分订单转移至国内。


受以上等因素的影响,艰难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久违的火热行情。


有记者实地探访了多个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发现,多数企业订单状况较上半年有大幅改善,部分企业订单暴增。例如浙江金华的家纺工厂横岗家纺,在1688这一内贸批发平台上接到了国际品牌ZARA几十万条桌布的订单,这占到今年以来该公司总产量的60%,接单后其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暴涨了5倍。该工厂经理说:“这些桌布之前都是在印度生产的,没想到ZARA会来,以前不敢想,从没见过这么多订单。”


10月14日,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数据显示,从5月份开始,中国面料及纺织原材料订单数增长超100%;服装行业订单数同比增长20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服装行业在7月份实现3倍增长。



商务部回应: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


对于印度多个订单转移至中国,东吴证券分析师吴劲草分析称,“哪里能生产,订单就会去哪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是企业的自发行为。”


天风证券认为,印度纺织业转移至中国的订单主要集中在家纺行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拥有纺织行业全产业链,且对于疫情的控制力较强,各工厂的复工复产有序进行,能够承接大批量纺织订单;国内棉花价格相对较低,原材料成本优势明显。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10月14日回复记者时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我们真诚希望印度能早日遏制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明显。疫情对供应端和需求端都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同步受阻,中国也经受了同样的考验。


李兴乾称,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面对多样化市场供给,采购时都会货比三家,挑选质优价廉又可靠的商家和产品,国际贸易也是如此。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订单生产、国际采购商根据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中国也有一些行业和地方的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市场生产。


他还表示,中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国际市场供给,支撑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我们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互利互惠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将尽己所能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早日重现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订单能否长期留在国内?


那么纺织行业这样的火爆行情能持续多久?这些订单能否长期留在国内?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认为,此类订单更多还是应急之举。转移速度快,说明此类订单通货性质更强,买家更看重价格、加工速度等因素。一旦印度国内生产能力恢复,国内生产成本优势降低,订单能否长期留在国内还需进一步观察。


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陈经表示,受制于印度的疫情和供应链管理的惯性,海外企业很难在生产者之间随时切换,这一现象预计将维持两到三年时间,但从长久来看,实现纺织行业的高科技革新才是未来发展之道。


陈经认为,首先订单的转移与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是紧密相关的,印度的生产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干扰,疫情在短期内很难结束。陈经还表示,更为重要的是海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容许他们在中印之间随时切换,在建立了稳定的生产流程之后,若没有特殊原因,就不会断然进行变化。如今印度是无法交货,海外商家才会被迫把供应链转到中国来。一旦转移到中国来,就将维持一段时间,哪怕印度生产商表示可以重新接单,切换也将是个缓慢的过程。因为企业需要进行认真考察,是否“靠谱”,而经过一段时间后,海外企业已经适应了中国的生产体系,包括物流、检验,报关等流程。如果客户最终接受中国的成本,订单或将长期留存在中国。


纺织板块股价整体表现突出


对于印度大量纺织订单流入国内的消息,二级市场的反应总是最快的。10月份以来,纺织板块股价整体表现突出,呈现明显上升势头。以10月9日开盘价和10月19日收盘价来算,纺织制造行业指数累计涨幅达12.91%。


纺织制造行业指数


个股方面,10月份以来,截至10月19日收盘,聚杰微纤涨幅为95.71%。昨日晚间,聚杰微纤公告,针对近期部分社交媒体报道的印度纺织业订单因疫情原因回流到中国一事,经公司多方核查,未发现因该事项导致订单量增加的情形。公司近期订单量平稳,未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订单量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公司股票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


聚杰微纤


此外,万里马期间累计涨幅为53.35%,百隆东方期间累计涨幅为34.41%,酷特智能期间累计涨幅为37.41%。


万里马


10月15日,联发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近期确有印度订单转移到国内,主要是以涤纶材质的毛巾、床单等家纺产品为主,但公司主要以生产色织布、印染布、家纺坯布等纯棉制品为主,因此目前受益不明显。


10月以来,截至昨日收盘,联发股份期间涨幅为13.34%。


联发股份


西南证券指出,纺织品订单的集中大爆发直接拉动了上游化纤、染料等原材料的需求,粘胶短纤、涤纶长丝、涤纶短纤、氨纶等产品价格近期均出现了明显的上涨。由于下游需求较为饱满叠加上游化纤产品价格处于历史偏底部位置,因此相应化纤价格还将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建议关注粘胶短纤行业龙头、涤纶行业龙头和氨纶行业龙头。


对于纺织服装板块的上涨,万联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外销方面,国外疫情严重致使供货受影响,近期印度等国家的纺织订单转移至国内,同时近几个月我国纺织品出口连续高增,未来几个月外销的火爆现象有望持续;内销方面,国内疫情控制得当,纺织服装销售迎来了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叠加拉尼娜现象下的冷冬到来刺激棉麻、羽绒服、被芯枕芯等纺织服装制品的需求,他们认为纺织服装行业四季度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故上调行业评级至“强于大市”,同时建议积极关注纺织、羽绒服、家纺等优质标的。


天风证券认为,纺织服装行业下游终端持续恢复,上游纺企订单回流,四季度板块有望强势复苏。在天风证券看来,2019年四季度由于暖冬影响,基数较低;2020年四季度冷冬催化,且冬装销售在部分地区提前开启;同时2020年-2021年春节在2月中旬,相比2019年-2020年春节时间延后,冬装销售季节拉长。多重因素叠加利好品牌冬季的销售,四季度各品牌有望持续恢复。


对于板块布局方面,天风证券建议,首先,上游纺织制造方面,关注申洲国际、健盛集团、酷特智能;其次,下游品牌端方面,关注波司登、李宁、安踏体育、南极电商、开润股份、太平鸟、稳健医疗。


开局就王炸 短纤期货多次涨停


不仅股市中纺织板块表现亮眼,期货市场中的相关品种表现也同样亮眼。


其中,短纤期货的表现是最为“惊艳”的,开局就王炸。自10月12日上市以来,短纤期货走势强劲,多次涨停,若以挂牌基准价5400元/吨来算,截至今日(10月20日)收盘价6564元/吨,短纤期货主力合约涨幅为21.56%。


不仅价格大涨,短纤期货的成交量也持续攀升,成交量已超百万手。截至今日收盘,短纤期货主力合约报6564元/吨,涨幅为0.43%,成交138.8万手,持仓30.65万手。


短纤期货主力合约


在短纤期货的火爆行情下,郑商所今日发布公告,经研究决定,自2020年10月22日结算时起,短纤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7%,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6%。



对于短纤期货此轮上涨行情,市场观点认为主要来自需求端的驱动,国内消费的复苏、“双十一”需求的拉动、印度疫情导致订单转向中国、以及“寒冬”的预期,林林总总多种原因叠加带来了超预期的利好。


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庞春艳分析,短纤期货挂牌基准价为5400元/吨,参考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的短纤市场价格,相对偏低,期货上市之前,现货价格已经在快速上涨中,因此开盘首日涨停。之后,随着短纤库存不断下降,企业开始超卖,市场气氛可谓火爆,但短纤价格虽有反弹,依旧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上行空间较大,因此短纤期货上市后价格多次涨停。


棉花、棉纱也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不仅短纤期货上涨,与纺织订单相关联的期货品种棉花、棉纱也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PTA、MEG(两者为短纤原材料)也出现了小涨幅。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订单转移的消息大幅提振了聚酯品种行情,但后市仍需谨慎。


棉花期货主力合约


PTA期货主力合约


中信建投期货能源化工事业部研究员刘洋称,作为聚酯产业链的终端行业,纺织外贸订单的恢复将向上对聚酯各品种乃至聚酯原料——即PTA以及乙二醇的需求表现形成提振,也将对于棉花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提升。


他还指出,对于纺织订单的回流也不宜过分乐观。首先,过去几年国内纺织行业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当地的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即使因疫情因素订单在短时间之内离开东南亚诸国回到国内,但其很容易流转到其他一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订单在国内停留的时间和体量可能都有限;其次,一旦海外订单再次转弱,国内聚酯产业链的需求表现将受到较大冲击。


理性对待,注意控制风险


对于后市行情,浙商期货朱展天认为,在终端需求好转的背景下,短纤期货在10月12日上市首日即录得涨停,现货也由节前的5250元/吨涨至10月19日的6000元/吨。从基本面来看,直纺短纤的开工负荷在国庆节前已升至99.3%,接近满开,短期内没有装置检修计划,而工厂库存处于同期低位,对价格的支撑较强。与此同时,海外订单回流加上国内消费回暖,下游纱厂销售顺畅,纯涤纱、涤棉纱开工负荷均有回升,且两者的成品库存下滑、价格上涨,以至于工厂利润迅速转正。截至目前,纯涤纱利润约400元/吨,涤棉纱利润约900元/吨。短纤市场供需结构良好,成为聚酯产业链中表现最强的品种。


至于终端需求能持续多久,他认为,目前工厂接单多到11月上旬,10月订单拥挤的情况会在11月下旬逐步缓解,加之纯涤纱、涤棉纱工厂的原料库存大幅攀升,下游工厂的备货力度势必减弱、采购将趋于理性。


当下短纤盘面利润接近1200元/吨,现货利润也升至850元/吨,均处于高位,且双十一的销售情况能否达到或者超出市场预期仍是未知数,回流的订单量到底有多大、国内外需求的可持续性依然存疑,期货盘面操作风险加剧,建议投资者理性对待,注意控制风险。 


庞春艳认为,聚酯产业链上下游短纤和长丝的价格偏低,利润较差,消费好转后,涤丝市场将有明显改善,因此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但其上游PTA和MEG因本身库存偏高,又有新产能投产的压制,表现相对弱于下游产品。但短纤价格经过次轮快速上涨后,行业的利润明显扩大,价格继续上涨后,也存在回落的风险,因此不宜持续追高。


刘洋表示,从短期来看,需求端的上佳表现有望维持一段时间,在供给方面暂无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整个能化板块,尤其是聚酯产业链中各品种有望维持偏暖态势,但由于2020年能化板块大多处于产能扩张阶段,部分品种产能增长近三成,在需求回暖持续性仍存疑的情况下,PTA、乙二醇、涤纶短纤等品种的上涨空间及时间恐有限。从中长期来看,当前价格大多处于历史低位的能化板块将获得较好的上涨空间,但若疫情形势迟迟未有改善,后期能化板块或将维持低位震荡态势。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唐正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4008-277-007
          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六大签约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