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猪期货盘面深度贴水,反映市场对生猪价格未来前景的悲观预期。在行业整体呈现偏悲观氛围之际,我们去草根调研走访了部分养殖单位,发现有一些小而美的养殖单位,在仔猪外销这条赛道上精耕细作,经历几轮周期后仍积累了较为可观的收益。当生猪产业遭遇周期性震荡的洗礼,仔猪销售模式犹如一匹轻骑兵,在传统育肥模式的钢铁洪流中开辟出新航道。 仔猪外销这个细分赛道引发我们对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的思考,这场由产业链分工重构引发的变革,不仅重塑着养殖主体的经营逻辑,更在生物安全、资金效率、风险管控等维度构建起全新生态体系。 一、解构与重构:仔猪销售模式的产业逻辑 在传统自繁自养模式下,养殖场犹如精密运转的机械钟表,从种猪选育到育肥出栏的全链条控制,形成了沉重的资产枷锁。而仔猪销售模式将产业链切割成专业化模块——种猪场聚焦基因改良,保育场专注断奶技术,育肥场强化生长管理。这种解构重构形成生物安全隔离带,每个环节都成为疫情传播的天然防火墙,采用分段式管理的猪场发病率有效下降。 资金周转率在这场变革中实现质的飞跃。传统模式下3年才能完成的资本循环,在仔猪销售体系中被压缩至14个月。养母猪卖仔猪模式与育肥模式的差异本质在于风险收益结构的错配。前者以牺牲短期高利润换取稳定性和灵活性,后者则需承担高波动以博取超额收益。仔猪外销利润分析测算如下: 1.单头仔猪利润测算 ①成本:每头断奶仔猪成本约300元。 ②售价:按当前市场行情,7斤仔猪售价约500-550元。每头仔猪利润约200-250元。 2.规模化利润 ①30头母猪年利润:按每头母猪年产16-20头仔猪计算,年出栏480-600头仔猪,总利润约9.6万-15万元。 ②对比育肥模式:卖仔猪的利润率(约40%-60%)高于育肥猪(约10%-20%),且资金周转更快(饲养周期仅1-2个月)。 二、市场启示:风险对冲的生态重构 当生猪产业进入“微利纪元”,风险管控能力正在重构竞争格局。仔猪外销模式将风险锚定在产业链传导效率上。其核心脆弱性在于,仔猪作为中间商品,承受着上游饲料成本与下游育肥需求的双重挤压。2023年行业数据显示,当生猪价格波动幅度为±20%时,仔猪价格震荡区间高达±35%,成为价格波动放大器。 生猪育肥模式如同负重前行的“登山者”,全产业链育肥模式则将风险沉淀在重资产堰塞湖中,在周期波动中难逃资金沉没漩涡。从种猪选育到出栏屠宰的18个月周期,形成超亿元级资产的流动性黑洞。当猪价下行周期持续12个月以上时,全自养模式成本倒挂幅度比外购仔猪模式高40%,如同背负沙袋对抗退潮。 产业链协同与规模化趋势视角下,集团企业倾向全产业链布局(仔猪+育肥+屠宰),通过内部调配平滑风险,散户则需选择专业化分工,如专注卖仔猪或育肥以提升效率。 从风险视角下,即使养殖主体选择仔猪外销赛道也难以避免市场波动风险,生猪产能过剩时,仔猪价格也可能下跌至非常极端位置,导致利润大幅缩水,如2015年仔猪价格曾跌破150元/头。疫病风险方面,非洲猪瘟仍是最大的黑天鹅,其他疾病如蓝耳病、腹泻等,若疫苗免疫不到位,可能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至70%以下。销路与竞争风险方面,区域竞争难以避免,规模化猪场通过低价策略挤压散户市场,可能导致部分地区仔猪滞销。 在这场没有终局的产业进化中,仔猪外销与生猪育肥的博弈本质是风险偏好的镜像投射。这两种模式的风险分野与博弈逻辑,进一步折射出生猪市场进化中的未来图景。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