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2015年6月12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那天上证指数攀上了5178的周期最高点,然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崩盘、熔断…… 直到五年后的今天,A股依然在3000点的半山腰上蹉跎,令人唏嘘。 这五年对A股来说,是狂风暴雨一般的五年,期间超过1800只股票跌幅超过50%,占比近三分之二。 无数的股民被市场教育,交上了昂贵的学费。 而在这五年间,收益为负数的个股数量接近90%……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2015年6月牛市巅峰的时候被忽悠入市的话,只要你能保证本金不亏,那么大概率已经超越了市场上90%的股民。 这实在是太难了! 而在这噩梦般的五年里,君临发现,竟然还有95只股票,穿越了牛熊,实现了收益率的翻倍! 这95只股票,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存在呢?! 遍览95只股票,其中有19只属于资产重组股和新股上市的情况,需要剔除。 这些股票里当然有优质的牛股,比如中公教育、妙可蓝多等,但毕竟充满不确定性,无法复制。 剩下的,只有76只股票。 它们分属于四大板块: 消费股,24只,排名第一; 周期股,21只,排名第二; 科技股,18只,排名第三; 医药股,13只,排名第四。 消费股里长牛股多,已经是常识了, 吊诡的是,近年来妖风盛行的科技股和医药股数量竟然不如周期股,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其实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数量分布。 这五年来,恰逢我国经济的转型期,大量优质科技型公司密集上市,所以给人科技医药牛股频出的感觉。 但因为统计的原因,回到五年前,科技公司的数量就要少得多了。 2015年之前,由于上市门槛的原因,大量优质的科技股、医药股没有办法在A股上市,比如腾讯、阿里、美团等,最后只得便宜了美股、港股。 当然,现在A股也有了搞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未来科技股医药股的成色应该会越来越足。 第二,周期问题。 2015年的牛市,涨幅最猛的就是科技股,驱动因素主要是估值提升,而跟业绩关系不大。 所以在后来的几年,估值回归也最厉害。 科技股是这么一回事,由于业绩预期高,想象空间大,想象通常跑到了业绩的前面。 尤其是当下的我国,在和美国的竞争中,深知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所以,每逢国难必思科技,就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怀。 你看,最近创业板又开始一马当先,走出三年来的新高了。 消费 消费股虽然多,但是能够穿越周期的,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白酒、食品、家电。 a,白酒。 白酒拥有最好的商业模式,护城河深、定价能力强、现金流棒,简直就是一台超级印钞机。 过去五年,有9只白酒股涨幅翻倍,是长牛股最多的大赛道。 其中涨幅超过三倍的,就有五只: 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水井坊、泸州老窖,可以称之为“白酒五朵金花”。 茅台作为A股股王,受益于高端品牌的集中度提升,一如既往的稳。 不过在近两年,要论成长性,表现最好的是五粮液和山西汾酒。 论品牌历史,汾酒和五粮液都有着不逊色于茅台的过去: 1985-1993年,汾酒称王,连续多年在产能、销量、收入上占据白酒行业第一的位置; 1994-2003年,五粮液后来居上,跃升为第二代白酒之王; 2004至今,茅台崛起,称霸白酒江湖十六载。 ——他们的兴衰变化,跟管理层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 别看茅台如今依然强势,但随着汾酒和五粮液实行国企混改,营销战略和产品战略的改变,王者正在归来。 五粮液方面,2017年李曙光董事长提出“二次创业”目标,随后对产品和营销战略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产品上推出第八代经典五粮液,受到市场追捧,营销上搞精细化管理,将7个营销中心拆分为21个营销战区。 汾酒方面,2019年完成国企混改,实施了股权激励,产品战略上聚焦有很深文化底蕴的青花汾酒,定价能力提升,营销上全力开拓长江以南市场,2020 年省外销售占比将高达 70%。 未来三强混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b,食品。 食品是仅次于白酒的第二大赛道,翻倍股高达6只。 其中表现最出色的,是海天味业和安琪酵母。 海天号称“茅台第二”,各方面财务数据确实是调味品界综合实力最出色的。 奈何估值常年高高在上,根本不给人上车的机会。 安琪酵母就邻家得多了,即使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一波大涨,估值依然比海天便宜一半。 安琪酵母的黑马成色,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这只是个小行业,天花板有限。 不过小行业也有小行业的好处,竞争没那么激烈,集中度高,安琪酵母一家就占了中国酵母市场55%的份额,确定性强。 在当下的环境里,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隐形冠军选手之一。 安琪酵母的逻辑,短期看疫情,上半年受益于疫情的爆发,人们都宅在家里包馒头,销量喜人; 长期看海外,由于中国制造的规模和价格优势,挖掘亚非拉市场的蛋糕潜力还是很大的,随着其埃及和俄罗斯产能的落成,未来还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c,家电。 家电是第三大赛道,5只翻倍股上榜。 除了白电双雄美的、格力,小家电领域更是黑马集中营。 除了我们熟知的苏泊尔、九阳股份以外,新宝股份是今年最值得关注的黑马势力。 跟新股小熊电器类似,新宝股份的崛起依靠的是两大逻辑: 创意小家电+网红电商带货。 新宝股份的网红品牌叫“摩飞”,2019年内销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了350%。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疫情,也差不到哪里去。 其主打爆款包括便携果汁机、便携榨汁杯、多功能料理锅、刀具砧板消毒机等,以外观精致、方便清洁、简单多功能等特点深受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欢迎。 营销战略上,2015年就开始搞微商,随后拥抱微博、小红书、抖音,今年就找李佳琪搞了三次直播带货,对营销风口的跟进很及时。 长期来看,这个赛道创新机会足够多,未来应该还会有许多黑马涌现,值得重视。 周期 周期股空间大,细分领域多,过去五年的牛股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农业、建材、化工。 a,农业。 农业本来不是好赛道,过去造假频发,早已烂大街。 但是近几年,在养殖和饲料两大子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以养猪业为例,传统上是一个高度分散化的行业,散户养猪,效率低、成本高,并且缺乏对市场周期的预见性,对瘟疫传染病的技术抵抗力。 于是只能看天吃饭,利润率微薄。 但是经历了温氏股份、牧原股份这两代猪王的模式革命之后,养猪业的集中度开始大幅提升,散户被迫退出。 尤其是牧原股份,搞垂直一体化战略,从技术门槛高的上游育肥环节,到中游强调规模优势的猪舍建造,都一手把控。 这样在大数据的积累下,决策效率高,周期响应速度快,市场份额便越来越大。 过去十年,牧原股份的收入、净利、出栏量、产能复合增速分别为 47%、52%、39%、48%。 一个传统周期性行业,被牧原股份硬是搞成了科技成长股,你不得不服。 智者说,中国每个传统生意,都值得从头再做一遍。 深以为然。 b,建材和化工。 建材是第二大赛道,有4只翻倍股上榜,其中3只水泥股。 化工是第三大赛道,有3只翻倍股上榜,分别是万华化学、宏大爆破、扬农化工。 这里重点说下水泥股。 水泥行业跟家电行业有相似之处,需求空间大、格局清晰、现金流好。 一方面,月亮足够亮。 行业龙头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依靠规模优势,正逐步蚕食其它公司的份额,也在积极布局海外搞全球化,前景稳定。 另一方面,星星也有闪烁的机会。 由于水泥行业的运输半径短的特点,使得一些具有区域垄断优势的二线公司能够阶段性的爆发。 比如上峰水泥。 2019年实现收入 74.12 亿元,同比增长 39.7%,实现归母净利润 23.31亿元,同比增长 58.4%。 毛利率48.8%,净利率32%,加权ROE53.27%,数据相当华丽。 即使是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影响下,全行业停工停产,市场规模萎缩20-30%,老大海螺水泥的营收、净利跌幅分别高达-23.9%、-19.2%的情况下—— 上峰水泥的营收、净利也只出现了-7%、-6%的微跌幅。 等到疫情受控,基建工程复产+政策逆周期刺激走起,上峰的黑马成色将更加令人期待。 上峰水泥的逻辑,主要是作为盘踞浙江的地头蛇,受益于浙江的超级工程红利。 浙江近几年是受到上面特别关照的福地,大基建络绎不绝,比如沪杭磁浮、沿海高铁、萧山机场枢纽、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 根据公布的数据,2019 年浙江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4875 亿元,为年度计划的 125%。 2019年能超预期这么多,未来几年估计也不会差,目前全省 2020 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 670 个,总投资 30489 亿元,可以期待一下。 科技 过去五年,科技股的机会集中在三大板块:通信、芯片、新能源车。 a,通信。 第一大赛道是通信,6只股上榜。 这个领域诞生了四倍股立讯精密,三倍股胜宏科技、亿纬锂能,两倍股生益科技。 就整体的成长动能来说,是仅次于白酒板块的第二大牛股集中营。 这殊为不易。 正如前面分析过的,上一波2015年的牛市,本来就是科技股的牛市。 能够在2015年牛市的高估值之上,再涨个几倍,可见这个赛道成长动力之强悍! 最近两年来,君临的分析师团队对科技股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且也一直为中国的5G通信产业摇旗呐喊。 其中的逻辑很简单,中国的5G通信产业拥有全球最强大的竞争力,需求大、发展蓬勃,机会无限。 这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第一支柱产业。 过去A股的股王属于消费股,属于茅台,而未来的A股股王,一定诞生在这个赛道。 这里不再多说,继续关注君临即可。 b,芯片。 第二大赛道是芯片,同样是6只股上榜,不过整体涨幅略低一些。 在过去,芯片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赛道,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和西方的芯片产业过于发达,他们有着非常优质的产品供给。 如此,便挤压了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空间,导致许多本土芯片公司只能在一些边缘小市场上艰难求生。 国家大基金的入局,加上中美竞争加剧带来的断供危机,改变了一切。 美国供应链的退出对于本土芯片产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成长机会,向上的天花板就此打开。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上榜的6家企业,在这最近五年间的巨大变化。 我们以雅克科技为例子, 2015年之前,这是一家生产阻燃剂的传统化工企业,营收规模在10亿元左右,突破乏力,毛利率徘徊在20%以下,净利润率6、7个点左右。 前途是令人迷茫的。 2016年开始,全力向芯片材料行业转型,通过收购进入硅微粉、光刻胶、氟化特气等业务。 经历了两年的利润下滑后,终于迎来收获的果实。 2018-2019,营收规模分别突破了15亿元、18亿元,毛利率一路攀升至28%、37%,净利润分别增长284%、120%。 如今,这已是我国光刻胶国产化方面的领军企业,也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芯片材料的平台级企业,同时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提供产品。 同一时期,南大光电也从LED行业切入光刻胶领域,并承担了国家 02 专项“ 193nm 光刻胶及配套材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 ArF 光刻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 太极实业,从一家传统化纤企业,切入半导体工程服务、存储器封测代工市场,营收规模从40亿元级别(2014年)攀升至160亿元级别(2019年)。 北方华创,从一家传统的电子元件企业,升级为囊括光伏、新能源车、芯片三大板块设备业务的平台级公司,营收规模从10亿元级别(2014年)攀升至40亿元级别(2019年)。 闻泰科技,从一家利润率微薄的智能手机代工企业,升级为功率芯片行业的世界级龙头,营收规模从20亿元级别(2014年)攀升至400亿元级别(2019年)。 事实上,上榜的几家企业,只是我国传统行业向高科技产业升级的一小部分。2015年以后新上市的企业,表现出色的更多。 它们群体性的剧变、突破,可以用“鲤鱼跃龙门”来形容。 c,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有4只翻倍股上榜,为第三大赛道。 迄今为止,新能源车行业诞生过两次结构性的牛市机会。 第一次,是2009-2011年间的四万亿时期,我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向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政策性指引。 在强烈的政策预期下,比亚迪、宇通客车等整车龙头开始崛起。 第二次,是2015-2017年的新能源车革命,在政策补贴的强力催化下,我国的新能源车全产业链得以落地,并领先世界。 在此过程中,上游的动力电池材料、锂钴资源、设备环节公司群雄争锋、股价飞升。 这次上榜的四家公司,赣锋锂业是三倍股,主要做锂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先导智能是两倍股,主要做新能源车设备,是其中两家最受益的龙头公司之一。 由于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换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依然很高,赛道还很长,但是毕竟经过十年的大发展,许多细分领域的格局都已经变得清晰,投资的确定性也大大提升。 也就是说,低风险、高收益前景,这正是新能源车投资最大的魅力所在。 医药 医药股在四大板块中排名最低,只有13只股上榜。 其实跟科技股一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老牌医药股集中在中药、仿制药等领域,主要依靠营销渠道能力赚钱。 而在2016年之后,整个医药行业发生了巨大的革命。 首先是2017年初,新出版的国家医保目录发布,对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例如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常见高风险中药注射液都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使得其需求空间大幅萎缩。 接着是两票制改革,要求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 然后是2018年强力推进的药物一致性评价,要求仿制药品要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如果达不到,就无法通过审核,拿不到药品批准文号。 再加上201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带量采购改革,使得仿制药行业变天,利润率大幅被压榨。 可以说,这几年间,一刀刀的政策砍下来,传统依靠中药、仿制药、渠道环节吃利润的公司都已吐血三斤,无可奈何花落去。 但医药股的需求是不会变的,老龄化+医保福利覆盖面的提升,带来的是一个长期的黄金赛道。 于是这几年间,医药股赛道上的牛股依然不少,但更多集中在新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有创新能力的黑马成长股里。 老牌企业里,能晋升五年翻倍股榜单的,集中在三大板块:创新药、疫苗、连锁医院。 创新药方面,恒瑞医药以396%的涨幅,拔得头筹;长春高新以381%的涨幅,屈居第二。 疫苗方面,智飞生物以316%的涨幅,一鸣惊人;沃森生物以229%的涨幅,不遑多让。 连锁医院方面,爱尔眼科以328%的涨幅,通策医疗以168%的涨幅,同样牛气冲天。 这些股票都以稳著称,被机构资金抱团持有,估值从来都很贵。 能够在过去五年的医药政策动荡中走出来,并且穿越牛熊成为翻倍股,股价说明了一切。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