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以来大豆1005合约在3560一线出现一小波上涨,涨幅达3.79%。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天气的不确定引起市场的过度反应,但随后下跌。笔者认为,现在市场将受到以下三大利空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主导后期行情。
利空因素一:有权威媒体周二(9月22日)表示,巴西农户将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因与谷物和棉花相比,大豆价格相对强劲。
同时,预计本季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50-60万公顷。在天气状况正常的情况下,巴西大豆产量料为6,200万吨,高于2009年的5,760万吨。巴西农户倾向于播种大豆,受价格因素激励。
利空因素二: 美国农业部九月初预计2009年美国大豆产量为32.45亿蒲式耳,高于上年的29.59亿蒲式耳。但是中西部地区晚熟大豆作物要到十月中旬或下旬才会完全成熟,至少比正常晚两周左右。春季播种耽搁,夏季气温一直偏低,放慢了大豆生长。
暴雨影响了三角州地区的大豆收获工作,进而导致美湾出口地区的供应中断。中西部南部以及三角州地区的大豆供应本来应该在九月中旬运至出口码头,但是暴雨中断了收获,同时也引起市场对质量的担忧。
截止到9月17日的一周里,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数量只有20.5万蒲式耳,比一周前低了98%,比上年同期低了92%。虽然上周大豆出口检验数据急剧下滑,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需求前景依然旺盛。本年度迄今为止的出口检验总量已达1750.5万蒲式耳,比上年同期的1253.1万蒲式耳增长了39.7%。
美国农业部在9月供需报告中显示,截止到9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为1.1亿蒲式耳。而2009/10年度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为2.20亿蒲式耳,2008/09年度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为1.10亿蒲式耳,2007/08年度大豆实际年末库存为2.05亿蒲式耳。
利空因素三:9月23日有权威人士透露,国家将在东北、内蒙划拨临储大豆195万吨转地储,一次性补贴费用约为210元/吨,于10月起实施。
与此同时,国储大豆第十次拍卖再次遇冷。计划销售大豆50.5453万吨,实际成交1.4848万吨,成交率2.94%。其中内蒙古区域的全部流拍。此前拍卖成交1.5482万吨,成交率为3.08%,成交量进一步萎缩。
国内大豆收储是从2008年10月至今年上半年,有关部门共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下达了725万吨的大豆收储指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收储大豆进行拍卖。但是当前拍卖底价每吨3750元高出市场认同价格,拍卖累计成交量才10万吨左右,几乎陷于滞销状态。
9月24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本周“中国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趋势指数”报告。中国大豆市场需求趋势指数 为51.3,较上周指数51.9降低0.6,连续第二周下降,但仍高于去年同期49.4的需求指数,继续处于50的中性需求水平之上。由于近期美国中西部地区大豆作物生长受到霜冻威胁减弱,本周美盘大豆期价震荡下跌,加上我国前期采购了大量美国大豆,国内厂商采购进口大豆观望心理有所增强。监测显示,截止到9月10日,我国厂商累计购买了2009/10年度美国大豆1047.33万吨,是去年同期购买量的2.27倍。调查参与者认为,未来几周我国厂商采购近月船期的美国大豆数量将会减少,但采购明年1-2月份船期美国大豆和3月份以后南美大豆的积极性仍然较高。
从上述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出口检验数据显示大豆出口检验数量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近期供应吃紧,新豆运至美湾地区的步伐缓慢,这并不标志着需求放慢。从历史角度来看,目前是大豆出口步伐最为缓慢的时候,因为库存非常紧张,出口商等待新豆上市。 同时,从预计09/10年度 美国大豆库存看,明年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笔者个人认为,国外大豆产量与国储大豆已是压在豆类市场上的两座大山,而南美大豆大面积种植又将开始,这又是一座大山,三座大山将使豆类市场还将继续下跌,继续寻底。随着长假临近,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操作上应以短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