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面
棕榈油指数已跌破2008年11月以来上升趋势线。5.13-7.10日的调整呈5浪结构,回调幅度远超过62.8%,不在正常回调范围内,随后的上升目前暂划为abc结构。后市中线偏空。
豆油指数略强,双顶可能性大。
二、基本面:
1、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
近期大部分商品的上涨不是因为具体商品的供求关系,而是流动性过剩及其引起的通胀预期和美元贬值。我们坚持认为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弱化,流动性过剩的直观表现为股市上涨,政策微调后,股市直线下跌几无反弹,甚至不排除反弹结束的可能,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市场资金趋紧。驱动商品市场的另一核心变量美元,突破了2009年4月以来的下降趋势线,对6月底部的突破宣告为假突破,欧元兑美元汇率第三次测试10年期长牛压力线(1.46附近)失败,美元企稳反转是大概率事件。在全球经济修复尚需时日的大背景下,双引擎驱动(股市、汇率)乏力预示着大宗商品牛市“幻象”行将终结。
2、供求预期,库存增加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2009年 8月份中国油脂油料供需平衡表调整概要》,2008/09 年度,我国食用油生产量预计为 1749 万吨,较上年度提高 175万吨;进口量预计为 86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 22 万吨。该年度食用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 2151 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 210万吨,年度节余量预计为 232万吨。2009/10 年度,我国食用油生产量预计为 176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 11 万吨;进口量预计为 817 万吨,较上年度减少 43 万吨。该年度食用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 2237 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 210万吨,年度节余量预计为 112 万吨,期末库存预计增加。
3、国家连续三周拍卖临时存储大豆。自 7 月23 日起, 国家连续三周竞价销售临时储备大豆, 每次竞价销售投放量为 50 万吨,总量 150 万吨。前两次竞价销售全部流拍,第三次竞价销售成交 0.49 万吨。国内加工收益普遍低迷,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此外,目前,国内大豆及豆油库存压力较大,价格上涨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以临储大豆为原料加工收益较低的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成交率偏低的状况将会持续。
4、美国大豆产量将创纪录新高。8月17日盘后,美农业部公布的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8月16日,当周美国09/10年度大豆开花率为93%(5年均值为96%,去年同期为93%),结荚率为72%(5年均值为85%,去年同期为73%),大豆良好率为66%(上周为66%,去年同期为62%),最近美国天机降水略增,利于大豆生长。周二,Pro Farmer考察团行至内布拉斯加州,报告显示,当地玉米、大豆作物生长状况非常不错。天气及作物长势普遍良好,可能预示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将突破创纪录的32亿蒲式耳。这也意味着大豆未来走势趋于下行。
5、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周一(8月1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马来西亚7月份毛棕榈油库存环比减少5.67%,至1,328,440吨,6月修正后为1,408,317吨。市场原本预期棕榈油库存下滑3.7%,至135万吨。马来西亚7月份棕榈油产量环比增加3.02%;该国7月份棕榈油出口环比增加13.23%。
三、总结:
支持商品上涨的两个关键因素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已发生变化;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数据,2008/09 年度、2009/10 年度食用油库存将增加;近期天气良好,利于大豆生长,扭转了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下降的影响;豆粕、棕榈油等已跌破反弹上升趋势线。我们认为油脂类将有望考验7月低点。操作上,中线找寻机会做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