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值得一看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刘晨明/余可骋:6月港元触及弱方保证,为何港股并未走弱?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5-07-28 11:53:41 来源:广发证券 作者:刘晨明/余可骋

一、HIBOR是怎么样影响港股的?


(一)一个常见误区:HIBOR上升→港股流动性收紧→港股下跌


市场上通常认为,港股驱动逻辑上,基本面跟随内地,资金面跟随海外,而HIBOR通常是港股流动性的核心。市场常见的一个错误的逻辑推导:HIBOR上升→港股流动性收紧→港股下跌。HIBOR上升表示银行间的流动性偏紧,但银行间流动性偏紧,股市的流动性就必然偏紧吗?


如果银行间流动性紧会导致股市流动性紧的关系成立,那么,SHIBOR从2018年开始持续走低,但是A股为什么没有持续走牛?实际上,银行间流动性对股市的影响微乎其微。原因在于,银行间流动性再多,资金都没法直接流入股市,银行间流动性主要流向货币和汇率市场,包括购买债券、票据等,从数据结果上看,银行间流动性与创业板指和A股没有直接关系;M2-社融形容的剩余流动性对创业板指的指引意义也不大,因为钱再多,也可能没法流入权益市场。同样的,美股与银行间流动性关系也不大,历史上看,LIBOR/SOFR回落,纳斯达克指数也不一定走强;DR007回落,A股也不一定走强。


(二)HIBOR对港股的影响,偏间接&短期,通过挂钩HIBOR的融资利率


银行间流动性虽然对股市没有直接影响,但不同于SHIBOR的一点是,港股的融资融券利率等,主要是挂钩HIBOR,因此,HIBOR可以间接影响港股。在香港只要是涉及利率,都很大概率会是挂钩HIBOR,几乎是大陆各类利率的结合:HIBOR≈SHIBOR&贷款利率(中小企业)&LPR利率&券商融资融券利率等。因此,HIBOR较低时对港股存在间接的影响,一是投资者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融入资金,投入到新股申购等资产配置策略,例如蜜雪冰城IPO富途证券开放最高200倍杠杆;二是保证金交易挂钩HIBOR,例如盈透的融资融券利率为HIBOR+1.5%~2.5%。HIBOR对港股影响存在一条完整逻辑链条:HIBOR大幅下降→保证金交易的借贷利率,例如融资利率下降→股市流动性上升→股市短期上涨。(但如果基本面较差,杠杆资金可能会反过来做空港股)



HIBOR对港股主要是间接影响,效果偏短期,港股的上涨更多是依靠港股的基本面。


(1)中长期来看,港股的上涨更多是依靠基本面,除了2014-2015年与A股类似,盈利走弱但是流动性极度宽松造成的牛市之外,恒生指数走势与港股净利润同比增速基本一致。


(2)HIBOR对港股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主要是由于通过挂钩HIBOR的融资融券利率进而影响港股,因此,HIBOR对股市的影响偏间接且短期,可以看到前几次恒生指数的上涨并不必然伴随HIBOR下降。


(3)但是,HIBOR快速下降不一定会导致杠杆资金买入港股,例如2007年10月-2008年初次贷危机爆发,杠杆资金反过来大幅做空港股。杠杆入市的核心还是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基本面、未来股市的预期,如果基本面导致行情看涨,无论融资成本多少,也会有杠杆资金入市。


(4)这也是为什么即便HIBOR突然抬升,也不一定会导致港股崩盘,例如2022年二季度开始,HIBOR大幅度回升,而股指早在2021年年初就开始见顶回落了;2022年11-12月HIBOR继续冲高至5%以上,但随着中国大陆防疫政策的放松,经济预期开始好转,股指在10月末已经见底回升了。


(三)HIBOR影响香港经济,进而作用到港股上?可能性也不大


由于在香港只要是涉及利率,都很大概率会是挂钩HIBOR,几乎是大陆各类利率的结合,HIBOR≈SHIBOR+贷款利率+LPR利率+券商融资融券利率等。那是否可能存在一条HIBOR→香港经济→港股企业盈利→港股股价的路径呢?


HIBOR可能确实对香港经济会有影响,但不会影响港股企业盈利,港股市场中,内地公司的市值占比超过70%,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中国内地经济。作为一个验证,我们可以看到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的走势与中国制造业PMI高度一致,但是和香港制造业PMI基本关系不大,结合上文港股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盈利端,可以得出HIBOR可能较难影响到港股企业盈利。


考虑到企业融资主要采用P率,HIBOR影响香港经济,进而作用到港股上,理论上还有HIBOR下降→香港楼市价格企稳回升→房产所有者财富效应增加→进一步推升股市。HIBOR1M在反弹后目前仍然在0.7%~1%的区间,根据趋势动物的数据,香港实际房贷利率从先前的2.75%-3.5%(P按)直接降到了2.0-2.3%(H按),而香港的房屋净租金回报率约2.5%左右,这导致了香港楼市立即回暖,目前反弹已持续2个月。但由于房价→股市的逻辑无法证伪,且没有数量化的可观测、可检验、可修正的跟踪指标,并且2012~2013年中国大陆也出现过楼市上涨但股市没涨的情况,因此逻辑也仅仅局限于理论上。


二、汇率相关的流动性是怎么影响港股的?


(一)美元指数对港股存在影响吗?


历史上来看,恒生指数和美元指数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市场通常给予的解释是:当美元指数下跌(美元走弱),全球资金倾向于流出美元资产,寻找更高回报的市场。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外资流入港股,推升估值。反之,美元走强则引发资金回流美国,港股承压。



如果上述逻辑通顺,一方面,同为金融中心的新加坡、英国伦敦,以及最近二十年来经济常有亮眼表现的德国、日本、印度,资金应该同样会在美元指数走弱的时候,流入这些市场,最终股指会有类似于港股的表现,与美元指数具备极强的负相关性。但现实是,不管是日经225、德国DAX指数、印度孟买30指数、伦敦富时100指数,与美元指数的负相关性都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港股与美元联系汇率制,美元指数下跌意味着港元相对于其他货币同样下跌,因为汇率因素流出美元资产,流入港元计价资产,不符合逻辑。


规律只是表象,更为关键的在于美元指数涨跌的驱动因素。长期来看,美元指数通常是由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差决定的。过去20年,美国与世界的主要经济的增速差来自于中国,而港股市场中,内资企业占比超过70%,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市场又不存在外汇管制。于是资金趋向于买入高增长的市场,最终反应到外汇市场上是美元指数走弱。也就是说,美元指数的变动是结果而非原因,美元指数虽然和港股相关性强,但不存在对港股的影响。中美经济增速差一方面影响香港权益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影响着汇率市场的变化。


但是,如果未来欧洲尤其是德国财政十年万亿计划,使得欧洲与美国经济差收窄,欧元需求大增而导致美元指数回落,那么资金大概率会流向德国DAX指数而不是港股。


美元指数短期还受到利差优势、避险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短期美元指数走强并不意味着港股就一定会走弱。例如18年年末-19年年初,中美贸易战出现边际变化,中国经济预期好转,港股走强;与此同时,美国2018年年末美联储加息,带动美元指数走强。



(二)美港汇率(LIBOR/SOFR-HIBOR息差)怎么影响港股?


路径一(偏间接和短期,汇率通过HIBOR间接影响股市):资金流入港元→兑换港元需求增加→兑换港元需求增加→汇率触及7.75强方保证→金管局以7.75港元兑1美元出售港元→HIBOR快速下降→挂钩HIBOR的保证金、融资利率下降→股市流动性上升→股市短期上涨。典型的还有今年5月初,以及2020年4-11月。


但该路径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金管局以7.75港元兑1美元出售港元,不一定会导致HIBOR快速下降,典型的是2015年5-12月,触及强方保证,但HIBOR同样处于历史低点,难以继续下降,在中国大陆打击伞形信托后,港股同样暴跌。另一方面,HIBOR快速下降不一定会导致杠杆资金买入港股,例如2007年10月-2008年初次贷危机爆发,杠杆资金反过来大幅做空港股。


路径二(汇率上升可能是南向/外资流入的表现):港币向强方保证升值时(例如2024下半年至2025年年初,从7.85升至7.75)↔意味着可能外资或南向资金买入港股资金,而外资/南向资金买入港股是实际能够支撑港股的微观流动性。但实操上美港汇率对港股的指向性不强。


三、南向资金/外资是否对港股存在领先意义?


南向资金/外资属于微观流动性,大幅度的流入肯定对港股会产生影响,关键的核心在于南向资金/外资是否对港股存在领先意义?是否能够跟踪资金流向判断股市涨跌?


从去年年底以来,不管是主动型外资还是被动型外资,往往是港股市场的同步、甚至是滞后指标,并不存在领先性。


南向资金也类似,但最近一年港股的急跌/回调,可以看到南向资金逆势买入。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保险公司修改会计准则,资产荒下持续流入港股高股息;可能是南向资金寻找更纯粹的创新药标的;也可能是买入稀缺科技、消费龙头例如泡泡玛特、小米等。


四、宏观流动性(港元M2)能够影响港股吗?


(1)港元M2、M1增速与香港制造业PMI的相关性较弱。可能是由于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服务业占比超90%),制造业规模有限,因此本地制造业活动对港元M2的拉动效应较弱。


(2)但是,港元M2、M1增速与中国内地宏观经济指标(中国制造业PMI)却呈现显著相关性。背后的逻辑可能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内地经济复苏预期强↔中国制造业PMI持续扩张→内地企业扩张意愿增强→赴港债权、股权融资→外资流入香港→募集的外币/港元资金存入香港的银行→推高港元M2、M1。另一方面,内地经济复苏预期强↔中国制造业PMI持续扩张→投资者对中资股盈利预期改善→港股吸引力上升→外资流入香港,存入香港银行购买港股→M2上升)。


(3)而根据上文,港股市场中,内地公司的市值占比超过70%,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中国内地经济,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的走势与中国制造业PMI高度一致,因此,港元M2、M1与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的相关性较大,可能可以作为前置观察指标。


(4)港元M2与HIBOR的同步性较低:前者主要受内地经济周期驱动,而后者更敏感于全球流动性环境变化(如美联储政策、汇率等),两者主导因素的分化导致相关性减弱。


五、其他香港利率和流动性相关指标


(一)香港基准利率、P率跟对港股影响较小


(1)基准利率:由金管局直接挂钩并同步调整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反应最为迅速直接。


(2)Hibor:受联系汇率机制驱动。资金流入港元→兑换港元需求增加→兑换港元需求增加→汇率触及7.75强方保证→今年5月初金管局以7.75港元兑1美元出售港元→HIBOR快速下降→港元汇率稳定。其走势虽主要跟随美国利率,但因本地流动性波动,同步性不如基准利率。


(3)最优惠贷款利率(BLR、P率,代表Best lending rate、Prime rate):由银行自主确定,调整最为滞后且非必然同步。银行仅在Hibor持续高企显著推高其资金成本压力时,才会考虑上调。例如,在2015-2018年的加息进程中,香港银行直到2018年9月才上调最优惠贷款利率久。



(二)拥挤度: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时候,可能存在一定的指引意义


采用板块10日移动平均成交额占万得香港板块成交额的占比,作为市场拥挤度指标,参考恒生科技、医疗保健、房地产、可选消费四个板块,在拥挤度极高,即市场过热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离开“人声鼎沸”的地方,可能对股市顶存在一定程度的指引意义。


(三)股债收益差:作为观察市场底部指标,效果较好


1.股债收益差背后的逻辑:


(1)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考虑股票和债券之间的性价比关系。这是一种间接的资产荒逻辑,在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不断降低或者维持低位的同时,市场整体有较为充裕的流动性,于是权益资产的吸引力就体现出来。在由标准差和均值构成的通道内,股债收益差形成一个类似“钟摆运动”的格局。


(2)当股债收益差运行到-2X标准差附近的时候,意味着该指数的性价比大幅提升,进入开始酝酿机会的阶段,而同时债券的性价比开始明显下降。


(3)构建“均值+/-1、+/-2X标准差”的通道,本质反映股债收益差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中(μ-σ,μ+σ)概率面积为68%;(μ-2σ,μ+2σ)为95%。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指数仅有5%的概率运行在通道之外。


2.在港股构建股债收益差的效果可能要好于A股。


(1)股债收益差的有效性的核心在于均值回归。即经济中枢、利率中枢不能明显下移,需要处于稳态,做到均值回归,才会出现正态分布的现象。例如日本90年代、美国80年代、中国2023年之后,经济中枢、利率中枢下移,股指会贴着-2X标准差向下移动,出现暂时性的失效。


(2)港股的股债收益差效果可能要好于A股。港股驱动逻辑上,一方面,基本面跟随内地,恒生指数中权重较大的公司普遍较为成熟,盈利能力相对较为稳定;另一方面,资金面受海外影响也较大,考虑到香港上市公司融资的来源比例,无风险利率采用50%的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和50%的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融资成本也相对稳定。


3.历史上来看,可以用股债收益差作为观察市场底部指标,效果较好。每次恒生指数的股债收益差触/接近-2X标准差,恒生指数都会迎来新的一波上涨,例如2012年6月、2016年1月、2019年9月、2020年3月、2022年10月、2024年1月、2024年9月等。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