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宋雪涛:当下高胜率的机会在哪?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4-01-24 10:37:41 来源:天风证券 作者:宋雪涛

在随处可见高赔率资产的市场中,高胜率的投资机会可能出现在哪里?当下要重视什么?


第一个重视,是寻找经济转型中的新增量。第二个重视,是观察短期政策的效果。第三个重视,是在外部压力下的主动求变,释放改革的潜力和开放的动力。


所以在转型期,既要调整好心态主动适应转型,也要积极等待变化,不仅向前看——转型中的新增量,或向内看——存量政策的效果,有时也向外看——破解困局的方法在于主动求变。工夫在诗外。


阿根廷总统米莱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似乎是致敬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他的一些讲话让我们想起,阿根廷曾经也是一个发达国家。20世纪初的阿根廷,GDP全球排名前十,人均收入一度超过德国1,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称为“南美巴黎”2。现在的阿根廷,人均GDP只有1万3千多美元,不到德国三分之一。2019年阿根廷一度仅排在世界第86位。


自二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从一贫如洗的收入水平上升到了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水平。但只有少数经济体能够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保持较快增长,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成为2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多数则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甚至出现社会发展倒退。


2012年,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中国2030: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其中指出,在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而其余的88个经济体要么继续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要么下降为低收入国家或地区。


我们认为跨入发达国家的经济体,无一例外经历了经济转型。转型是国家崛起的必然经历,就像人要经历挫折和烦恼,才能逐渐成熟一样。转型不仅仅是完成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更重要的是完成现代化改造,克服民粹主义,破除制度障碍,最终重新焕发增长的活力。


我们认为中国当下的经济结构转型逻辑很清晰。


一方面,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从2017年开始持续回落,新增城镇人口自2017年起进入了持续下降的通道中,潜在的购房需求也随之逐年回落。人口负增长、城镇化放缓导致潜在增长“L”形回落。土地出让收入仍然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房地产长期下行也限制了城投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


2021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约为8.5万亿元,占地方综合财力的29%。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较2021年下滑1.8万亿元,但在地方综合财力中的占比仍有24%。2023年土地财政继续走弱,预计较2022年再下滑1.5万亿元左右,也意味着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将较年初预算目标少1.5万亿元。


另一方面,出口和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在顺境中有竞争力,在逆境中有韧性。


中国占全球的出口份额持续提升。2017年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的比重为12.8%,2019年上升到13.1%,2022年上升至14.4%。2023年1-7月,中国在样本国家中的出口份额比201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欧盟、墨西哥的出口份额均在上升。中国制造产能迁移到墨西哥和东南亚,替代了中国对美国的消费品出口,但又拉动了中国对东盟和墨西哥的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


2023年1-11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58.4%,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占比为24.7%5。2023年中国出口汽车出口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6。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等是中国汽车的主要出口地,2023年1-11月中国对相关地区的出口汽车数量为78.2、37.4、20.3万辆,占总出口的比重为28.5%7。在出口和政策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依然是房地产投资负增长、基建投资下行时最稳定的支撑。


我们认为在转型中,悲观情绪很常见。因为转型所面对的新旧动能更替和经济增长回落,必然会带来风险释放和利益再分配,这是一个消磨信心和耐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破解过去增长模式形成的制度障碍和利益约束,也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崛起成本剧增,信心必然容易受到影响。


另外,旧模式的成功离不开符合经济规律的激励机制,而新模式的成功也必须要有符合基本规律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这个基本规律就是市场和信任。但市场不是一天建成的,信任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需要有一个博弈和演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在消磨耐心。


股市短期是情绪的投票机,市场显然受到了短期情绪的影响。股市长期也是经济的称重器,当前经济最大的基本面是转型,转型则意味着过去经验有可能已经失效。所以在这个短期悲观的环境里, 应该避免惯性思维,避免随大流。


在随处可见高赔率资产的市场中,高胜率的投资机会可能出现在哪里?当下要重视什么?


第一个重视,是寻找经济转型中的新增量。


不可否认的是,转型在经济总量上面临一定压力时,也会有结构上的走强。目前看,转型过程中最明显的增量是出海和下沉。


早年的中国企业出海,以沿海制造代工企业为主,初衷可能主要是为了应对成本压力或者贸易摩擦的不得已而为之。当今的中国企业出海,已经有了主动开拓市场、挖掘需求的特征,不限于制造业和代工厂,而是全面开花,开启了中国企业的“大航海时代”。


商务部《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简明统计》显示,2023 年前 11 个月中国投资者对全球 154 个国 家/地区的 7149 家企业进行投资,累计投资了 8145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18.4%。中国出海的不仅是可贸易商品和制造业产能,服务业也在出海。比如做游戏的星辉娱乐和掌趣科技,2023 年海外营收占比为 77.8%和 55.7%。拥有用户量前四的全球电商,除了排名第一的 Amazon 是美国企业以外, 剩余三家——temu、Aliexpress、shein 都是中国电商。


出海和下沉是一体两面。2015 年拼多多成立,依靠着下沉市场,拼多多业绩快速增长,2016 年拼 多多活跃买家数破 1 亿,单月 GMV 破 1 亿。2017、2018 年活跃买家数连续突破 2、3 亿,2019 年全年 GMV 踏上“万亿”新台阶,达人民币 10066 亿元。从成立到 GMV 突破万亿,拼多多用了近 5 年,而阿里用了 10 年,京东用了 13 年。


出海和下沉也是生产型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中国是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是全球 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但随着需求放缓、成本抬升,中国企业也面临着生存考验,必须思考 怎么提升产品竞争力,把商品和服务卖到更多的地方去。


中国企业具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最懂人性的商业模式,以及允许不断试错的庞大市场。依托着此 前在从中国市场“内卷”出来的经验,中国优秀企业在出海或下沉市场时,往往能够更加的游刃有 余。


实际上,发达经济体的转型时期也都经历了相似的过程。日本从 1985 年到 2021 年,制造业海外生 产占比趋势性上升,2021 年达到了 25.8%。


第二个重视,是观察短期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方面,2024 年央行工作会议指出,要“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 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货政司司长邹澜表示,“将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 再贴现、准备金等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为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要“确 保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可持续较快增长”。央行对社融增速的要求体现了配合财政、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态度。我们认为一季度存在降准的可能性,既能够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又能够传递货币政策积极信号。


财政政策方面,2023 年 1 万亿增发国债资金目前已经有 8000 多亿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12 月 3500 亿元 PSL 资金也已经下发。2024 年除前期万亿资金国债继续落地外,地方政府也在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去年 12 月建筑业 PMI 和新订单 PMI 环比上行了 1.9 和 2 个百分点,基建投资也超季节性增长 10.8%,高于 11 月的 5.4%。值得关注基建投资景气度回升的持续性。


第三个重视,是在外部压力下的主动求变,释放改革的潜力和开放的动力。


改革和开放,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翼”。


今年是改革的大年。讨论改革与发展等若干重大问题的三中全会可能在今年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收入形式是税收,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分税制,分税制是现代财政体制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何进一步完善分税 体制应该是改革的重点。


分税制的成功,离不开商品房的全面放开和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在中央对房地 产长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判断之下,分税制的改革,离不开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户籍制度 改革和要素流动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把推进新 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


国常会也提出,“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以人为本重要原则,把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 域投入,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今年也是开放的大年。今年的世界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重建信任”19,可见今天世界的分裂之加剧, 信任之稀缺。刚刚落幕的 CES 是全球电子科技的“风向标”,今年 CES 全球参展商约 4000 家,其 中中国参展商超 1000 家,是去年中国参展商 485 家的两倍多,中国企业仍在深度参与全球消费电 子行业并探索前沿领域。


去年 12 月中国主动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六国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单方面免签。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政策实施后的一个月,上述六国来华人员共计 21.4 万人次,较 11月份环比上升 28.5%,其中持普通护照免签入境人数占比超过一半。


今年 1 月 11 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了便利外籍人员来华五项措施,包括放宽来华外籍人员申办口岸签证条件、在华外籍人员可就近办理签证延期换发补发等。这些措施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开放。


所以在转型期,既要调整好心态主动适应转型,也要积极等待变化,不仅向前看——转型中的新增量,或向内看——存量政策的效果,有时也向外看——破解困局的方法在于主动求变。工夫在诗外。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