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杜坤维:每周四家IPO是一个较为均衡的结果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6-06 10:46:58 来源:东方网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话还真是说的不错,中国IPO就是这样,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IPO说法,尤其是IPO节奏对股指运行的影响更是针锋相对,争论了几十年依然没有结果,就笔者来说,不反对IPO,但反对以市场化名义实施大跃进式IPO,成为市场不堪的重负。


自2016年11月以来,证监会审批脚步明显加快,IPO批文的下发时间固定在了每周五,这也就意味着每月将有4批次的IPO批文下发,基本上批文下发是按照每周10-12家的发行速度向前推进,同时,单次融资额保持在50亿元左右,这一IPO被市场称之为常态化,但在投资者看来,却是过度融资,韩志国就认为全世界绝无仅有,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元凶之一,证监会不管因何原因,IPO节奏开始松动, 5月26日,证监会下发了7家IPO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23亿元,明显少于此前单次50亿元的融资量。而6月2日,IPO批文缩减至4家,融资额也相应减少至15亿。


IPO节奏快与慢在全世界恐怕都没有一个准确标准,但是每周10家以上的速度确实全世界都是没有的,是中国首创的,之所以有每周10家的速度,就在于资本市场承担了去杠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的重任,但是这与欧美国家资本市场建立初衷是相违背,只是到了中国才有这样的说法,但把股市完全定位于融资市也导致资本市场牛短熊长,给股市赋予太多的额外经济发展任务按照社科院白皮书的说法股灾总是难以避免,因此回顾中国股市几十年总是暴涨暴跌,新股停停发发。


4月10日以来一个月时间有近1800只股票跌幅超过10%,其中,450多只股票跌幅超过20%,60多只股票跌超30%。A股总市值也出现大幅下降,从4月7日的近55万亿元跌至最新的50万亿水平,按照5000万持仓账户粗略计算,户均亏损超过8万元。这只是下跌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此后中小创继续暴跌,闪崩个股继续蔓延,针对股市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称之为股灾4.0板。市场呼唤IPO暂停与减缓IPO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证监会终于开始了IPO缩减版,6月2日,IPO批文缩减至4家,融资额也相应减少至15亿,笔者认为这一节奏是合理的。


从成熟的美国股市来说,近年来基本上保持150余家的首发公司数目,折算下来也就是每周3-4家,美国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对新股承接力更加强大,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机构云集,IPO基本与美国不差上下,而中国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对新股的承接能力应该弱与香港和美国,IPO节奏按照常理应该低于美国香港。虽然中国IPO堰塞湖严重,经济亟待资本市场支持,IPO可以适度的加快,但是IPO节奏与美国香港相比不应该有太多的差距,否则市场就会超出市场承载力,出现抵触情绪,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17年中国股市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管理层以市场化改革的名义实施IPO常态化,新股节奏相当于美国的1倍,导致中国股市与世界主要股市完全背离,再度垫底全球。


人的日常工作需要劳逸结合,每周需要两天的时间休息,甚至有人建议每周两天半休息,股市亦是如此,也不能够天天打新,也需要休养生息,即使天天打新,最多也就是每周5家新股,但问题是现在是每周10家是标配,意味着天天加班打新,天天加班工作就是最牛逼的人也会有熬不住而累到的一天,资本市场何尝不是如此,就是再牛气的市场也会被新股压垮,再多的资金也会被快速消耗,即使IPO任务繁重,一周休息两天发行三家可能有点困难,一周休息一天停止打新发行4家新股也属于情理之中,何况发行四家新股也与注册制的美国相比已经是只多不少了,已经是事实上的注册制了。


资本市场要最大化支持实体经济,一周四天打新,按照世界股市新股发行节奏看也算是最大化的支持了实体经济融资了,在此基础上再度加码IPO就容易引发投资者的抵触情绪了,搞不好就会造成双输,回顾资本市场历史,新股总是在暂停-重启-IPO加快-减缓-暂停之间不断循环,这样的悲剧不应该重演,毕竟IPO停停发发充满着机会主义色彩,加重市场政策市的依赖,不利于股市长期健康运行。


每周四家新股市场是可以理解的,投资者也不至于怨声载道满腹牢骚,信心也不至于被IPO彻底压垮,股市也不会出现与世界股市背离的走势,也不会出现股市大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而减少消费,妨碍经济的复苏,笔者认为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节奏。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