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值得一看
七禾网首页 >> 价格研究

期现联动 玉米价格攀升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5-11-26 11:52:17 来源:宝城期货 作者:毕慧

11月以来,玉米期货主力合约连续4周上涨,并成功站上2200元/吨整数关口。在玉米期价节节攀升的背后,也获得了玉米产业链联动走强的有力支撑。


东北农户惜售心理较强


国内东北产区玉米价格震荡上涨,截至2025年11月20日,吉林深加工企业潮粮折干价达2040~2100元/吨,周比上涨20~40元/吨,黑龙江为1990~2060元/吨,周比上涨10~30元/吨。由于农户惜售心理较强,同时产区物流紧张推动价格上涨。截至11月20日当周,全国玉米售粮进度为27%,同比偏快2个百分点。其中,东北产区玉米售粮进度整体达22%,同比偏快2个百分点;辽宁售粮节奏最快达到53%,同比偏快8个百分点;黑龙江售粮进度为20%,同比偏快1个百分点;吉林售粮进度14%,同比偏快4个百分点;内蒙古售粮进度为15%,同比落后1个百分点。目前东北产区玉米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其一,东北部分地区气温降至0℃以下,可能引发卖粮压力,但铁路运力的紧张制约了玉米的外运量。截至11月中旬,沈阳铁路局和哈尔滨铁路局粮食运输量同比增加50%左右,自11月下旬开始,各地铁路局陆续发布停限装通知。其二,今年东北玉米虽然丰收但粮质不均,短期仍需关注产区售粮节奏和物流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


华北地区购销平淡


华北产区玉米价格震荡上行,山东深加工收购价为2180~2350元/吨,周比上涨10~90元/吨,河南地区深加工收购价2200~2320元/吨,周比上涨20~90元/吨。截至11月20日当周,华北地区的玉米售粮进度为26%,同比偏快1个百分点。其中,河北售粮进度为18%,同比持平;山东售粮进度为22%,同比持平;河南售粮进度为37%,同比偏快3个百分点。华北地区玉米购销平淡,市场的核心问题在于粮质普遍偏低,霉变率达到3%~4%。山东多地玉米不符合禽料标准,饲料企业仅能通过掺兑东北优质玉米来调整配方,从而抬升了饲料成本。华北粮质问题导致东北玉米需求激增,加剧物流压力。


图为北方四港玉米库存


部分地区饲料企业转向小麦替代,目前华北小麦价格为2460~2600元/吨,较当地玉米高100~150元/吨,正处于可替代的价格临界点。短期需关注产区售粮节奏和替代需求对玉米价格的影响。


北方四港库存开始累积


目前国内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整体上涨。北方港口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0日当周,锦州港二等玉米平舱价为2220元/吨,周比上涨20元/吨,鲅鱼圈港价格同步上涨至2216元/吨,周比上涨40元/吨。东北产区至北方港口已经实现顺价,汽运到货量连续8周增长,北方四港库存升至117万吨,周比增加9.9万吨,港口库存自低位开始累积,但仍处于近7年同期次低水平。同时,周内散船下海量约100万吨,但实际北粮南运量降至40万吨,周比减少18.2万吨,凸显物流瓶颈,制约玉米外流速度。南方港口因到货成本高企和库存偏紧而价格坚挺,广东蛇口港散船玉米报价2340~2360元/吨,周比上涨30~40元/吨,集装箱玉米价格2360~2380元/吨,周比上涨30~40元/吨。从库存结构看,广东港内贸玉米库存降至27.3万吨,周比下降18.1万吨,外贸库存35.5万吨,周比下降5.7万吨,总库存60万吨,处于近3年低位。


高粱、大麦等替代谷物库存近100万吨,有效填补了内贸供应缺口。价格方面,进口高粱2470元/吨,较玉米价格高150元/吨;大麦2040元/吨,较玉米价格低300元/吨。谷物之间的价差优势促使饲料企业调整配方,禽料中大麦替代比例提升,猪料则倾向采购优质的进口玉米。此外,巴西玉米11月到港47万吨,成本集中在2040~2150元/吨,较国产玉米低200元/吨,直接抑制南方企业采购内贸粮的积极性。南北价差方面,南港理论散船到港成本2335~2355元/吨,与南方现货2340~2360元/吨相比,即期理论利润仅为微利状态,这也抑制了贸易商的积极性。


当前国内玉米政策调控呈现托底与市场调节并行的特征。中储粮在2025年11月17日—21日当周共进行19万吨轮换采购计划,实际成交9.5万吨,成交率49%,周比提升25个百分点,成交价格集中在2050~2400元/吨区间。不同区域分化明显,辽宁分公司采购价2260~2270元/吨全部成交,北京分公司部分库点2280元/吨成交,而黑龙江分公司底价2060元/吨仅成交28%,内蒙古分公司因2240~2250元/吨的底价偏高而全部流拍。可见,中储粮轮换采购通过差异化定价,实际成交价成为产区玉米价格的底部支撑,在供需格局差异化的产区引导粮源合理流动。


中储粮将继续通过动态轮换采购与定向拍卖相结合的方式平滑市场波动。同时政策将更注重精准调控,一方面通过储备调节缓冲东北产区集中上市的压力,另一方面借助陈小麦、陈稻谷的投放平衡饲料需求。因此,后续政策的变化将成为影响玉米阶段性供需平衡的关键变量,这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七禾小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