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9:请问这十多年,策略上经历了哪些重大变化? 朴时投资:我们的择时体系自最初至今始终在演进。整体方向未曾改变,但细节上每年都会迭代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提升。这种演进并非在某个时间点骤然切换为另一种策略,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如同生长发育般自然成长,而非瞬间转变成另一个体系。过去十年里,较为显著的调整发生在2015年9月后的一段时间。当时市场环境出现明显变化,包括股指盘口和交易手数的限制,我们因此采取了降频处理。这是顺应市场的必要调整,而非策略方向的根本性改变。除此之外,我们的迭代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跟随市场一同进化。 问题10:请简要描述一下目前的股票策略? 朴时投资:公司是研究股指期货多空策略“出生”,其本质就是指数的多空择时,因此股票策略也天然承载着“择时”基因,形成以择时为核心的多维度组合。首先,通过量化模型精选具备长期爆发力的个股,再对每只股票独立进行量化多头择时,并采用等权配置,使整体仓位在0–100%之间浮动。等权结构有效分散了单一股票的黑天鹅风险,而整体仓位则由各个个股的仓位变化叠加而成。 同时,公司配置股指择时对冲:需要保护时介入,不需要时则退出。股票多头择时与股指对冲择时相互独立,结合后既能降低平均敞口,又能实现收益叠加与风险降低。从整体设计看,公司始终在最大程度上平衡风险与收益:既获取多空两端的收益,又通过相互抵消来控制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偏向绝对收益的策略。 问题11:根据行业数据,相比2023年,2024年及今年至今,量化Alpha衰减显著,超额的拥挤度较高,策略的同质性也没有显著减弱,请问如何保持策略的差异化? 朴时投资:我们的关注点不在于阿尔法的高低波动,也不在于谁的规模更大、谁在市场上更活跃。从我们的视角来看,我们只专注于市场本身,而非外围因素。我们始终跟随市场进步与演化,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在成长与迭代之中。 保持策略差异化与核心竞争力,根本在于对策略的深入研究。市场的本质是波动,交易的困难是常态;随着时间推移,交易难度增加反而是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始终以策略本身为第一出发点,通过系统性的持续创新与迭代,不断实现自我进化。 问题12:请问贵司策略的生命力是什么?即策略的核心竞争力和如何保持策略的持续有效性。 朴时投资:我们最大的特点在于,策略与传统量化路径存在差异。传统量化策略多以大数据挖掘为起点,从数据出发推演结果,再反向验证因子或策略的显著性;而我们的策略则是从底层逻辑出发,先形成清晰的思路,再通过量化工具验证,并借助量化手段将执行过程精细化。 我们相信,基于底层逻辑构建的策略生命力更强,因为其每一步都具备逻辑性和可解释性,这也是策略能够穿越牛熊的重要基石之一。因此,量化对我们而言,仅是一种工具,而非出发点。 问题13:您们认为,目前中证指数处于波动率的新周期,相比过去的7年,现阶段所处的周期可能会带来更多机会,请简要分析。 朴时投资:我们长期观察各类指数,包括海外指数的波动率周期,发现其始终呈现出显著的周期特征: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不断更替,小周期构成大周期,大周期又叠加形成更大的周期。在这一框架下,波动率往往经历由低到高再回落至低的过程,这一规律在商品期货指数中亦清晰可见。基于长期跟踪与研究,我们早在2023年底便提出“波动率即将进入新周期”的判断,而2024年的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尽管在2023年,不少人认为未来波动率将趋于平稳,不会再出现大的波动,但我们并不认同。在历史长河中,波动率的高点与低点本身就是被不断突破的:过去的最高波被突破过,过去的最低波也同样被突破过,因此我们相信未来必然还会继续演绎。进入2025年,无论从市场情绪还是活跃度来看,都与以往显著不同。我们相信,随着赚钱效应的不断释放和正向反馈的增强,市场将愈发活跃。 问题14:遇到极端行情,当出现剧烈波动,比如股指品种在2024年1月、9月或是今年4月的行情,朴时均有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表现,请问是如何应对的? 朴时投资:作为量化机构,我们并未针对特定环境做额外应对,而是交由策略本身去实现。策略在这些阶段的表现基本都在预期之内,这与我们一贯强调的“策略依赖环境特征”相符。以股指策略为例,它与波动率高度相关,在高波动环境下更易产生收益;而股票策略则依赖趋势性,在趋势明显的阶段表现更佳。总体而言,我们顺应大的波动趋势,因此波动在多数情况下对策略都是有利的。历史表现也证明,我们的策略体系具备典型的“危机阿尔法”特征,并且与市场上大多数策略保持低相关性。 问题15:就目前来看,小盘股的量化超额收益优于中大盘股,您认为未来小盘股的超额收益是否依然会保持? 朴时投资:如果市场保持强势并维持赚钱效应,那么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认为小盘股的超额收益仍将延续。原因在于,小盘股的波动性在多数阶段天然高于大盘股:上涨时因更高的波动弹性往往带来更强超额收益;下跌时其回调和跌幅也通常更大。这是波动弹性所决定的自然现象,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小盘股长期优于大盘股,这样的判断并不科学。 更合理的理解是:收益与风险本质上是一体两面,来源都在于波动。如果一个策略是有效的,那么波动越大,潜在收益的释放空间就越大。小盘股因其天然高弹性,收益天花板也相对更高。这并不意味着小盘股会持续跑赢,而是说在小盘股这一更具弹性的品种上,长期策略更容易依托波动特性体现出有效性,从而获得更高收益。 关于市场和行业 问题16:请问相比较主观策略,您们认为量化策略有何优势或局限性? 朴时投资:主观策略相较量化策略更具灵活性,可以随时调整以应对特殊事件,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点上优于量化工具。量化的本质是等待数据或信号出现后才触发,因此在短时间内,若人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会比量化更快。但人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长期保持稳定一致。 主观策略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完全依赖感觉和个人观点,缺乏系统研究逻辑,结果表现高度不稳定;另一类则建立在完整分析框架之上,包含定量研究与判断。这类主观研究的逻辑性较强,与量化相比谈不上孰优孰劣,只是不同工具和体系。 量化的优势尤为明显:一是执行力更强;二是数据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更大;三是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量化工具都能帮助研究并形成可追溯的表达。这些优势保证了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当然,量化也有局限。面对黑天鹅或突发事件,缺乏能动性,难以提前介入判断;此外,若量化策略不可解释,容易陷入纯粹的数学建模而忽视底层逻辑,从而导致模型快速失效。而一些真正扎实的主观研究,其底层逻辑反而更具韧性。我们自身的路径就是从主观起步,再逐步转向量化,始终强调先厘清底层逻辑,再用量化工具去表达和执行。归根结底,关键仍在于人的思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问题17:我们有时会将投资顾问与医生作比较,医生管理健康,投顾管理财富,好医生需要德艺双馨。您认为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应具备哪些核心素质,作为资产配置,我们的投资者应该如何筛选? 朴时投资:核心素质首先在于专业素养。所谓专业素养,即策略研发的能力,包括逻辑的严谨性与执行环节的完整性,这是根基,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其次,产品最终由人来完成,而人是不确定性最大的因素。无论是量化还是主观投资,管理人的出发点、公司创立的目标以及创始人的理念都至关重要。 优秀的管理人必须始终以投资者收益为核心。他不会将注意力放在短期自身能获得什么,而是专注于如何把产品打磨完善,如何让投资者真正获益。 具备这样的核心理念,本身就能天然规避掉许多不利于投资者的行为;再叠加策略层面的持续优化,更能形成优势与长远价值。我们公司正是秉持这一核心理念而行。 问题18:历史经验显示,每一轮经济周期同频,往往会催生由基本面驱动的新一轮指数级别牛市,展望未来,您觉得我们普通投资者可以关注哪些市场机会呢? 朴时投资:我们认为,从指数级别来看,A股的未来行情值得期待,时代背景中也孕育着诸多机遇。我们坚定地在月线级别上看多A股,这一观点最早在2024年春节致投资者的年度信中提出,并在2025年春节的信中进一步强化,体现了我们对长期机会的信心。 不过,值得特别提醒的是,牛市虽然机会丰富,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反而更容易出现较大亏损,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牛市往往伴随更高的波动率,上行虽快,但调整幅度也更大,容易引发人性的恐惧与贪婪,导致操作失真,知行难合一;其二,很多投资者在牛市中杠杆使用失衡——前期犹豫不敢入场,后期市场亢奋时却过度加仓,反而容易在高位遭遇调整甚至严重亏损。 由于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完整的投资体系,难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坚持明确的操作计划,更容易被情绪和环境左右。从这个角度看,牛市中将机会交由专业机构把握往往更为稳妥,而自行操作则难以保持长期稳定。 关于团队发展 问题19:你们对未来团队的发展有何规划吗? 朴时投资:团队规划中最核心的仍是投研,把产品做好。我们必须保持产品策略的竞争力和稳定性。目前的重点,是进一步细化和强化股票研究与选股能力,并与择时体系相结合,从而在未来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也在考虑引入具备独特选股思路的人才,使其与我们的择时体系形成良好互补。 与此同时,我们会加强合规风控岗位的人员配置,更好地落实监管对于合规经营的要求,确保公司稳健发展。 至于市场和中后台等岗位,本质上是通过服务提升投资者体验,并保证公司运作的顺畅高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公司不仅务实运营,也能成为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成长、并按劳分配的平台。 在人才理念上,公司从未把员工视作“螺丝钉”,而是希望为其匹配合适岗位,助力长远发展。我们会观察每一位同事的特点与潜力,结合其个人意愿,帮助规划更合适的发展路径。由此,个人、团队与公司能够形成良性、持久的共同成长,这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问题20: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量化行业尤为如此,您们在人才的筛选上考虑哪些维度呢? 朴时投资:人才筛选的首要标准是人品。我们认为,人品端正,聪明才智才能用在正途;若人品不足,聪明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因此,我们从两个维度考察人才:其一是品德,这是最基本的;其二是能力,其中尤以创新思维为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能够提出市场上未有的新想法与新思路。同时,还需具备基本素养,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洞察事物底层逻辑和本质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策略持续创新与不断迭代。 如果仅停留在市场已有的传统方法中,随波逐流甚至陷入内卷,那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方向。 问题21:请问如何看待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投资上? 朴时投资:在我们的视角下,无论是人工智能、量化还是主观,本质上只是不同的人在使用不同的工具。量化和AI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类会被淘汰,我从未认同这种观点。 从宏观来看,基于主观方法论并做到优秀的公司依然能够保持优势,差别仅在于所用工具不同。就像武侠小说中,高手们各有武器,但真正决定胜负的始终是使用武器的人,而非武器本身。 我们会在自身策略框架下持续优化工具,这一过程可能非常长期。我们不会因市场上的流行而盲目跟随,而是立足自身需求与适配。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让投资者赚钱,并以更加稳定、长期的收益为导向。只要能实现这一目标,方法本身并不受限。换言之,什么方法有效、什么方向正确,市场会逐步给出答案,而我们会顺势投入。 问题22:您们早在2013年参加过蓝海密剑实盘比赛,请问对我们大赛有何建议和期许? 朴时投资:首先,我们真诚地希望蓝海密剑能够越办越好。作为一项已经连续举办十余年的赛事,它在整个行业内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相比许多赛事仅维持数年便戛然而止,蓝海密剑却始终保持活力,并不断提升影响力,这与东航期货的背景和公司战略密不可分。 展望未来十年,相信蓝海密剑实盘大赛不仅将继续为量化领域,更会为整个交易市场输送和筛选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为交易员们提供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这将十分有意义。我们在此衷心祝愿蓝海密剑能持续举办并越来越好! 七禾网注:成绩代表过去,未来充满挑战! 东航期货&七禾网联合访谈整理 2025年9月 责任编辑:七禾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