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专栏 >> 皮海洲

皮海洲:A股市嘲牛短熊长正在消失?言之尚早!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9-09 09:20:11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皮海洲

9月6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运行质量的提升,价值投资理念更加巩固,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估值更加合理,长期困扰我国股市的所谓“牛短熊长”,也就是脉冲式的市场正在消失,更加理性的市场为IPO常态化发行和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基础。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国策。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也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如到今年为止,QFII、RQFII额度限制已全部取消,外资对券商、基金持股比例的限制也全部取消,越来越多的外资已经或正在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也正因如此,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对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成就予以肯定,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说到我国股市“牛短熊长”正在消失的话题,就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未免还早了一些。虽然最近两年,A股市场的行情有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将其认定为“全面牛市”,至多也就是“结构性牛市”,或称为“慢牛”。而且这波行情还能走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就此认为“牛短熊长”正在消失,在时间上还是难以成立的。


而且就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所带来的作用来看,目前外资进入的数量还是相对有限,其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据方星海介绍,截至今年9月3日,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持有我国股市的股票市值2.01万亿元,在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是3.28%,如果加上QFII和RQFII的持股,所有外资持有我国流通股市值的比重是4.69%。跟日本、韩国等股市相比,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因为这些国家占比已经达到30%以上。也正因为外资持股比例较低,所以外资的作用还不足以充分发挥,外资带入A股市场更多的还只是一种“价值投资”理念,还不足以对A股市场的“牛短熊长”现象带来太大的改变。


那么,如何让A股市场告别“牛短熊长”局面呢?从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说,继续对外开放这是必然的,A股市场还要吸引更多的外资加入进来。不过,要改变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局面,仅仅寄希望于外资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把希望寄托在“国内因素”的身上,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外资永远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最终还是“国内因素”。而就告别“牛短熊长”来说,其关键因素主要在于这样几点。


首先是要保证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股市行情向好的基础。如果上市公司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公司上市之后业绩就发生变脸,那么,这样的公司显然是不足以支持牛市行情的发展的。特别是在外资进入的情况下,一些没有质量的垃圾公司完全不符合价值投资的要求,是属于外资抛弃的对象。因此,要告别“牛短熊长”的历史,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要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让A股上市公司普遍具有投资价值,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其次,要告别“牛短熊长”的历史,这就需要A股市场与投资者能够走向成熟。这种成熟至少需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股发行价格趋于合理,如果发行市盈率太高,动辄40倍、50倍甚至上百倍,这已经完全透支了股票的投资价值,那么这样的股票上市只会加剧股市的“牛短熊长”局面。二是投资者理性投资,而不是投机炒作。如当下的新股上市,在取消涨跌幅限制的情况下,新股涨幅动辄4倍、5倍,甚至达到10倍、30倍的水平,这种疯狂的投机炒作,同样也只会加剧股市的“牛短熊长”局面。


其三,A股市场要告别“牛短熊长”,这也需要股市的一些基本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比如,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要进一步完善,改变目前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让首发新股规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0%以上。又比如,规范限售股股东的减持,不仅要延长限售股的锁定期,而且还要进一步控制限售股解禁后每年的减持额度,严禁限售股股东“变脸减持”等,避免股市沦为控股股东以及公司高管们的提款机。


此外,股市要切实保护好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加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这也是让股市告别“牛短熊长”历史的一个重要因素。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只要投资者对股市充满信心,股市行情的发展就有了保证,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局面自然就会得以改观。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4008-277-007
          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六大签约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