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价格研究

关注空TF多T机会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5-07-04 14:02:45 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作者:孙玉龙

回顾6月,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涨0.85%,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涨0.17%,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涨0.15%,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涨0.1%。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3.8BP,至1.86%,10年期活跃券收益率下行2.6BP,至1.649%,2年期活跃券收益率下行9.5BP,至1.365%,活跃券10y-2y利差扩张6.9 BP。


单边方向上,6月债市先扬后抑,市场情绪较5月边际改善。中美贸易谈判的影响趋弱,债市关注点重回资金面和经济数据。5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均低于预期,叠加资金面平稳宽松、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等因素,期债迎来温和上涨节奏;月中经济数据强化基本面对债市继续走牛的支撑逻辑;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之后,期债出现调整;6月底,中东地缘冲突并未有效支撑期债走强;6月最后一天,市场对超预期的官方制造业PMI数据反应强烈,足以看出当前做多情绪并不高。值得注意的是,6月一级市场情绪较为乐观,而二级市场在无明确利空的情形下多头情绪偏弱。我们认为,当前期债表现弱势,主要由于权益市场的良好表现对债市资金产生了分流,并非基本面发生改变,此时应关注逢低买入长债的机会。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债市牛平格局有望在下半年继续维持,基于两方面考量——


第一,通胀约束决定流动性宽松基调延续。2019年以来,国内CPI与猪肉价格已历经三轮周期,当前处于第三轮周期的下行阶段。三轮周期通胀高点逐级下移,结合居民活期存款占比持续下滑,长期低通胀成因明晰:居民储蓄意愿高于消费意愿。此现象源于2020年之后地产投资热情退潮及房价上涨预期消散,居民部门开启去杠杆周期。房地产作为居民核心资产,其价格下行预期直接抑制消费支出。同时,地产景气度下滑波及产业链利润与企业收入,间接传导至消费端,形成负反馈。


2025年上半年国内CPI维持偏弱态势。虽市场预期下半年CPI将有所回升,但预计难以超越前一轮高点。2023年补库周期开启,其重要驱动力之一是实际利率接近零。鉴于当前基本面仍面临较强外部压力,本轮补库周期的实质性启动或依赖于实际利率进一步降至负值区间。若以年底CPI达1.7%(已属乐观预期)测算,即使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当前水平,亦需至年底方能满足该条件。因此, 低通胀环境(CPI预期≤1.7%)下,货币政策难以转向紧缩。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实际利率维持低位,构成利率上行的刚性约束。


第二,期限利差短期波动难逆长期收敛。2025年利率曲线再度进入平坦化走势,一季度期限利差收敛是流动性边际收紧驱动短端利率上行所致;二季度在流动性边际转松背景下,经济预期再度成为主导因素,导致利率曲线进一步平坦化。


二季度利差收敛格局或趋于常态,长债持续受到市场追捧。长债强势源于居民理财端“资产荒”,此轮“资产荒”与2014—2016年债牛(由银行间流动性极度宽裕驱动)存在本质差异,核心在于房地产上涨预期降温,导致居民理财端高质量资产供给不足。房地产行业处于长期下行通道,意味着居民部门去杠杆进程将持续。历史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往往对居民部门去杠杆行为提前定价,表现为期限利差收敛。中长期看,在人口出生率下滑的背景下,居民对房价预期保持谨慎,加杠杆行为料延续谨慎态度,利率曲线平坦化乃大势所趋。


套利策略上,6月短债表现略强,多TF空T有一定收益,但我们判断该局面难以持续。资金对长债的偏好并未改变,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央行操作可能偏保守、政府债发行节奏再度加快的情形下,资金面收紧的隐忧仍存,建议关注空TF多T的机会。6月净基差呈现先收后扩的状态,基差中枢随着长债走弱而有所抬升,考虑利差扩张力度有限,该局面亦不具备持续性。目前各品种的净基差水平偏高,短线关注基差空头机会。结合单边判断,期债多头替代现券的思路值得关注。


套保策略上,考虑到各品种近远月净基差处于负值区间,建议长线资金可以参与并持有“利率债+国债期货空头”的套保策略组合。即使二季度债市转暖,但我们建立的“10年活跃券+T主力合约空单”组合持续获得不俗的累计收益。值得一提的是,看多思路与空头套保策略实质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基于防御必要性角度,利率逼近历史低位后,多头情绪易受政策影响,期货空单提供“保护垫”;另一方面,基于基差回归的确定性,期货交割机制与IRR溢价将驱动基差修复,长线资金具备充足时间窗口捕获回归收益。

责任编辑:七禾小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