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期货市场,王向洋的名字或许不如傅海棠、葛卫东那般耀眼,但翻开全国期货实盘交易大赛的历届榜单,这位低调的实战派高手却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 从国债期货到商品期货 王向洋结束的第一个期货品种是国债期货。当时,国债期货市场处于单边上涨行情,这位王向洋赚取第一桶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其资金也积累到了14万元。然而,好景不长,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国债期货市场通过反向3个跌停板而强行平仓,王向洋也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尽管国债期货市场的经历以失败告终,但王向洋并没有放弃期货交易。他随后转账商品期货。然而,商品期货的行情比国债期货更为复杂,有涨有跌,难以把握。王向洋在绿豆期货买卖中爆仓,资金只剩下1万多元。这样的经历在王向洋的早期交易生涯中并不罕见,他多次爆仓,几乎每次都在生死边缘徘徊。 趋势交易的辉煌与困境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王向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交易策略。1997年,他读到了美国期货大师斯坦利·克罗著的《克罗谈投资策略》一书,这本书教会了他什么是真正的期货,什么是趋势交易。 他意识到,要想在期货市场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掌握趋势交易的精髓。他开始专注于研究市场趋势,通过技术分析和基本面研究,寻找那些具有明确趋势的交易机会。他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强调在趋势明确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仓位管理和严格的止损策略,来控制风险并获取收益。 趋势交易为王向洋的期货交易生涯带来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2002年到2008年的商品牛市中,他凭借趋势交易的方法,在橡胶期货的上涨中发挥出色,资金量迅速增长。与一般期货投资者不同,王向洋在看准市场趋势后,会重仓进入,并追加仓位。这种交易风格使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然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从2008年开始,市场体制发生了转折,从牛市转为熊市。这段时间对王向洋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他原本固化的趋势交易方法在这个市场中不再适用。他发现,市场中的交易机会越来越少,而单边的行情也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的入场点或许可以赚钱,但一加仓,行情一个回调,盈利便化为乌有。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王向洋开始调整自己的交易方法。他依然以技术面为主,但开始更加注重基本面的分析。他认为,只有技术面和基本面吻合,才值得参与交易。这种策略调整使他的交易曲线更加平稳,也使他能够在震荡的市场中保持盈利。 一战成名,大赛中的惊艳表现 2009年,王向洋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在蓝海密剑实盘大赛中,他凭借出色的交易能力,将5万元本金在5个月内做到278万元,收益率高达54倍。这一成绩震惊了整个期货界,王向洋也因此一战成名。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积累和不断探索的结果。他通过精准的趋势判断和大胆的仓位管理,在比赛中充分展现了自己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交易能力。 2014年,王向洋再次在蓝海密剑第六届大赛中夺冠,账户净值达到惊人的24.7。这一次,他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更向市场展示了他持续盈利的能力。他的交易策略和方法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众多交易者学习的榜样。 从个人投资者到基金经理 王向洋的交易生涯不仅经历了市场的变化,也经历了从个人投资者到基金经理的转变。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他主要进行个人交易,资金量小,有不断的试错机会。他可以在交易中选择品种,发现不对马上就能换一个品种。然而,成为基金经理后,他管理的资金规模增大,试错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王向洋发现,基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个人投资者可以在感觉不对的时候轻松地清仓溜掉,但机构投资者没有犯错的机会,必须一开始就作对,并且必须对自己的投资有信心。这让他深感压力,也促使他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策略的稳定性。 为了降低基金产品的回撤率,王向洋开始寻找合作伙伴。他与一个量化交易团队进行了合作,通过量化分析来优化交易策略。这种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他的基金产品在市场中保持了稳定的收益。 强强联合,交易策略多样化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王向洋意识到,单一的交易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他开始寻找各种能人,将整个公司的交易策略多样化。他认为,强强联合是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弥补单一策略的不足,提高整体收益。 除了与量化交易团队合作外,王向洋还积极参与各种调研活动,与同行和相关研究员进行交流。他注重收集市场信息和研究报告,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来发现有价值的交易机会。这种注重基本面分析的策略使他的交易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王向洋的期货交易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凭借趋势交易的方法在商品牛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市场变化后,他及时调整策略,注重基本面分析,使交易曲线更加平稳;从个人投资者到基金经理的转变让他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策略的稳定性;他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和能人,将交易策略多样化;他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学习和改变自己的交易方法,积极寻找更多的交易机会。 王向洋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期货交易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只有不断学习、适应变化、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交易策略,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期货交易存在风险,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制定合理的交易计划。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