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荀玉根:政策加力,经济向“新”——《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5-03-07 11:16:00 来源:海通证券 作者: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政策如何发力?与往年有何不同?


1、增长目标持平,物价目标下调 


今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在外部形势上,报告作出判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具体的表现主要包括: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


在国内形势上,短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报告指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社会矛盾化解和风险防范”、“政府效能和依法行政能力”等四点问题,具体的表现主要包括: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仍较突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有的政策落地偏慢、效果不及预期等。但是长期来看,报告明确 “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是立足当下,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


2025年GDP目标增速5%左右,自2023年以来保持不变。我们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共中央还将提出“十五五”规划建议。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今年GDP目标增速之所以不变,一是为了引导预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二是为了政策可持续性,以便与“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目标相衔接。


2025年CPI目标增速2%左右,这是2015年以来长期保持3%后的首次下调。作为对比,上一次CPI目标增速低于3%还是在2001至2003年。2001年全国物价增速处于负向区间,直到政策持续发力才推动经济走出通缩困境。2024年全年,CPI上涨0.2%,PPI下降2.2%,低于当年目标增速。我们认为,今年CPI目标下调不等于要求降低,反而体现决策层对价格温和上涨仍有较高要求,这意味着积极政策基调还需要持续,预计边际加力,逐步加码。


此外,2025年就业目标持平,能耗目标小幅上调。从其他预期目标看,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与2024年目标持平。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相比2024年目标分别上调0.5个百分点、1000斤左右。



面对短期困难和挑战,政策要对症下药。所以,在政策基调方面,报告指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目标引领,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2、政策发力:赤字升,货币松,汇率稳


对于宏观政策,报告突出三大特点。一是要“协调”。报告提出“提升政策目标、工具、时机、力度、节奏的匹配度”。二是要“尽早”。报告提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三是注意“积极预期”。报告提出“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今年宏观政策方向不断积极,有利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但需要提醒的是,稳增长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发力,不会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积极财政赤字调升,政府债务增加2.9万亿元。政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去年表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更加积极。这一点在目标方面也有所体现:一是,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二是,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三是,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总结来看,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我们测算后发现,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


财政节奏有望前置,方向聚焦扩内需、稳地产、惠民生。报告提出“要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体现今年财政节奏发力靠前。财政方向聚焦三条主线。一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加码“两新”、“两重”领域,同时补充银行资本金。二是,部分专项债的使用重回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值得关注。报告提出新增专项债“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三是,结合专项债券管理确立新机制,或增加对新兴产业的基建支持。此外,我们认为,财政留足政策空间,如果下半年稳增长仍有压力,不排除临时提升财政力度的可能。



货币适度宽松,节奏权衡汇率。政府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去年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更加积极。同时,“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我认为,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宽松方向较为明确。


报告新增“适时降准降息”表述。我们认为,短期来说,我国经济在去年四季度以来表现较好,降息可能性不大。同时,考虑到美元走强,海外局势不确定性增加,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或是央行的重要目标。政府报告也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期来看,货币宽松方向明确,但不会大水漫灌式强刺激,预计降准降息节奏或渐进式、小步伐推进。


在方向上,货币政策体现在对实体经济、关键领域的支持,特别是楼市股市等领域值得关注。政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3、工作任务:扩内需首位,“两新”扩围,“两重”加码


报告提出十大任务,亮点之处在于:第一,“扩内需”由去年的第三位置移居首位。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第二,“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是相比去年的新增内容。第三,生态方面“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比去年更加清晰,值得关注。


扩内需是首要任务,其中消费是重要一环,所以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具体手段聚焦两方面:一是,提升消费能力,促进增收。报告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二是,供需两端双管齐下。在需求端,其主线或在于:“两新”政策向数码产品扩围。第一,“两新”加力扩围。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相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结合国家发改委部署,2025年将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此外,在供给端,报告提出“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


扩内需需要兼顾投资和消费,我们认为投资端有两大亮点。第一,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相比去年的7000亿元有所增加。同时,强调“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旨在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第二,报告指出“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我们预计今年“两重”建设重点支持城市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网和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


稳外资方面,关注服务业扩大开放。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此外,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4、房地产:托底为主,关注量价拐点


房地产方面,报告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我们认为,房地产政策仍以托底为主,重点是落实好现有政策。一方面,报告提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另一方面,报告提出“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我们认为大城市对房地产或进一步松绑。比如取消调减商品住房限制政策、优化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加大人才购房补贴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交易等。此外,报告提出,“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开年以来,多地新房市场成交持续回升,二手房市场有企稳迹象。接下来,房地产的量价拐点或对经济恢复向好至关重要。


5、调整供给:整治“内卷式”竞争


供给端的调整我们认为要关注两条主线。一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我国一些行业和领域出现“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为行业内无序竞争,且同质化竞争显著、低价格竞争模式盛行。与以往相比,我们认为本轮改革的不同在于:更多依靠市场化行为而非行政规制。比如,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节能降碳或继续推进。“十四五”规划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报告提出,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我们认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或持续推进,完成目标难度不大。


6、改革深化与产业政策:关注哪些?


标志性改革值得关注。2025年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作为承上启下之年,报告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是相比去年的新增表述。


财政关注零基预算改革提速。报告提出“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这或将腾出财力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的财力保障等。此外,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


金融亮点在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根据近期政策部署,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预计中长期资金入市趋势将进一步巩固,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有望改善,A股有望迎来增量资金。


产业政策还需关注对科技创新等新经济的支持。我们认为重点关注三方面:第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第二,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第三,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


民生方面,普惠养老、托育服务值得关注。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政策不及预期。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