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百科

《金属期货》之说说钢材贸易的一些事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3-12 08:59:24 来源:中期协

钢材贸易是架起钢铁生产与消费之间桥梁的中流砥柱,贸易背后的事儿常常牵动并影响着市场。


01

被蒙住眼睛的银行


2015年,在福建莆田出生、长大后落户上海的黄先生,先后向上海的几家银行提交商品房抵押贷款申请后都被拒贷。黄先生大学毕业后就在上海一家知名的信息科技公司工作,个人贷款偿还能力好,且无任何不良信用记录,但银行却都拒贷了。这让黄先生百思不得其解,遂鼓足勇气一探究竟。让他出乎意料的是,银行口头回复的拒贷理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的身份证号码头三位数是福建省的代码350,银行出于信贷风险考虑,暂停福建人贷款申请。一脸茫然的黄先生不知道的是,几年前在上海爆发的钢贸商信贷危机仍余波未了,他成了“躺着中枪”的无辜被波及者。


这场信贷风波要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说起。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是空前利好,钢贸商们的生意也是如日中天。由于钢贸商在向钢厂订货时需预交订金,提货时还要付足全款,而销售给下游用户后回款较慢,因此,钢铁贸易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有很大的贷款需求。钢贸商为了便于获得更多贷款,用以扩大销售规模,数量较多的福建籍贸易商抱团互保互联,以共担信贷风险的“联保制”申请贷款。而一路看涨的钢材市场也弱化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福建籍的钢贸商就成了银行的头号座上宾,甚至仅凭一张福建籍身份证就能轻松地从银行获得50万元贷款。仓单质押融资更是乱象丛生,“无中生有”的虚假仓单、“移花接木”的虚假交易、“一女多嫁”的重复质押现象屡屡出现,甚至出现水泥做成热轧卷板“以桃代李”;很多钢贸企业通过关联交易将资金挪用于地产矿产、期货股票、民间典当借贷等风险领域。钢贸信贷泡沫逐步产生,不断膨胀,并于2011年达到顶峰。


自2011年下半年起,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转折,信贷政策转向收紧,贴现利率一度高达14%,多家钢贸商资金链陷入紧张。2012年1月,无锡一家钢材市场法人外逃,成为刺破泡沫的那根针。“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银行开始本能地收缩信贷,联保制的弊端与抵押套现乱象的恶果一起暴露出来,钢贸商“跑路”“破产”、银行“坏账”“追责”等坏消息接连不断。繁华退去,银行对福建籍贸易商从“相爱”变成了“相杀”,而且还“错杀”了黄先生这样的无辜者。这起事件在资金层面,对当年的钢材现货与螺纹钢期货交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小贴士


据不完全统计,因2012年钢贸信贷泡沫破灭,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方市场的钢贸商几乎锐减一半,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北方市场的钢贸商缩减了近30%以上。


02

从未停歇的钢铁贸易之战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商品在全球主要市场获得了比过去更为有利的出口条件。中国钢铁及钢铁制品在自给自足后,部分钢材也转向出口。中国的钢铁生产成本较低,对出口地一些生产成本高的钢厂或钢铁制品制造商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这些钢厂或制造商在压力之下向本国政府提出抗议,并要求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对我国钢材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就是“双反”调查。如果认为反倾销和反补贴成立,那么就会对原产地为我国的钢铁或钢铁制品附加征收很高的“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使其出口商品失去应有的竞争力。我国在收到被“双反”调查后,所涉及的钢厂或制造商可以提出申诉,但一般效果甚微(见下表)。


表  中国钢铁遭遇“双反”调查数量

单位:起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自2004年加拿大首次对我国铁制烧烤架发起“双反”调查以来,中国钢铁与钢铁制品遭受的调查就从未停歇过,其中遭受美国与欧盟披着合法“双反”的外衣,以提高贸易壁垒、加强贸易保护为实质目的的调查居多,特别是在它们经济压力越大时,遭受的调查越多。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2013年的欧债危机,就导致中国钢铁及其他产品受到的调查明显增多。


随着东南亚国家钢材需求的增加,目前东南亚已成为中国钢铁及钢铁制品的主要出口增长地,因此欧美对中国钢铁出口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小贴士


截至2018年,中国已连续24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