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专栏 >> 赵克山

赵克山:豆油和棕榈油走强有望拉动菜油上涨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3-24 15:42:49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赵克山

近期西南地区的干旱使菜油领涨油脂类期货。后市来看,今年国内油菜生产不容乐观, 政府对菜油的扶持一如既往,加之豆油、棕榈油后市也将逐渐走强,菜油期价易涨难跌。

政府托市收储,封杀菜油价格下跌空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菜油也是目前提高我国油脂自给率唯一可以凭借的植物油脂品种。保护油菜籽生产、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其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对小麦、稻谷等粮食作物的保护。所以,从2007年开始政府就开始对种植油菜进行补贴。2008年10月20日开始在油菜主产区,按每市斤2.2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充实食用植物油中央储备。总量达150万吨。2009年,又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对油菜籽进行托市收储,国储收购价格按1.85元/斤,同时对油厂收购给予补贴。经过政府的收储,国内菜油价格避免了进一步下跌,相对豆油和棕榈油明显偏强。今年政府对油菜籽的托市收储将继续进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表示,今年将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笔者认为今年油菜籽收储价格应该比上年有所提高,其理由:一是油菜种植成本增加;其二是政府前一段对小麦、稻谷、大豆、玉米的收储价格都有所提高。一旦政府提高油菜籽托市收储价格,菜油价格也将相应地被稳定于高位,菜油价格跌破政府收储成本的可能几乎没有。

严格油菜籽进口检疫制度减少了国内菜油供应

政府连续两年对国产油菜籽的收购,抬高了国产油菜籽的价格,使得国内外油菜籽价格一度出现倒挂,进口油菜籽加工利润异常丰厚。利益驱动下,2009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迅速上升,创下328.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庞大的低价油菜籽进口严重冲击了国内油菜籽和菜油市场,使得政府对油菜籽的收储作用大打折扣。因此,政府在去年底出台了《关于进口油菜籽实施紧急检疫措施的公告》,实施几个月来,基本达到了目的。自去年11月15日以后,我国采购和装运进口菜籽数量急剧减少,1月份菜籽进口量只有12.1万吨,远低于去年11月份的31万吨和12月份的30.6万吨。据预计,2010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将下降至200万吨左右,较去年减少四成左右。这样不但使得新增菜油供应数量减少,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低价进口油菜籽对国内油菜籽和菜油市场的冲击,利于油菜籽和菜油价格维持在相对高位。

国内菜油压榨产能严重过剩

国内菜油压榨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新作油菜籽上市后仍将出现抢购现象,抢购、油菜籽价涨将抬高菜油整体成本,从而推动菜油价格走高。近年来我国的油菜籽压榨能力逐渐增加,据统计,截止到 2009年年底,我国菜籽有效压榨能力超过3500万吨。而我国油菜籽产量1400万吨不到,产能严重过剩。而油菜籽属于标准的季产年销作物,上市时间短,一般集中在每年的5月底到7月初,一旦错过这段时间,油菜籽压榨厂就很难大量收购到足够的原料进行加工。为了收购到足够多的原料,抢占货源先机,近几年,对油菜籽几乎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抢购现象。其结果常常造成油菜籽价格被一路抢高。高成本的油菜籽价格无疑使的菜油成本高企。而今年由于国内油菜籽生产不容乐观,油菜籽抢购的现象发生的概率依旧偏大。

西南地区严重干旱,油菜籽生产不容乐观

对于今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说法不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倾向于增加,而部分咨询公司实地调查预计主产区减少5%—10%不等。但在产量预计上较为一致,认为今年国内油菜籽出现减产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是近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持续的严重干旱,对该地区的油菜籽生产带来致命打击;另一方面,由于菜油相比其他作物或外出务工收益偏低,在长江中下游主产区,播种和田间管理投入下降,加之前期出现的低温影响,该地区油菜籽单产有所降低。

外盘豆类和棕榈油期货上涨概率大

菜油作为排位在国内第三大消费品种,其价格走势受豆油和棕榈的影响较大。目前看,豆油和棕榈油价格都存在上涨的动力。首先看豆油,目前在CBOT豆类上,国际大豆丰产的消息基本已经为市场所消化甚至透支。而潜在的美国新作大豆的种植和关键生长期不确定的天气都可能使得豆类稳步高走。在棕榈油上,马来西亚棕榈油因干旱的减产、库存下降的事实继续存在,棕榈油上涨的空间依旧存在。豆油和棕榈油走强,有望拉动菜油上涨。

当然,笔者也不认为菜油价格会出现大的涨幅。毕竟今年国内外油籽供应较为充裕,更重要的是政府前两年对油菜籽的收储中,收购了多达140万吨的菜油,一旦抛向市场,无疑将对菜油期现货价格带来严重利空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