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受货币与通胀预期的影响将逐步增大。
1971-1974年美豆价格上涨的历史条件与目前环境十分相似。
70年代由通胀因素所主导的大豆价格上涨走势将可能缓慢重演。
本周国储大豆的第三轮拍卖终于有少量成交,对市场信心有小幅提振。国家将陆续向市场抛售700多万吨国储大豆,加上美豆的种植面积预估将有可能提高的,预计经过上周大幅上涨的连豆价格近期难以摆脱弱势调整的格局。虽然短期连豆价格的调整压力较大,但根据我们对大豆历史价格的走势分析,我们认为大豆价格将可能被供求以外的货币与通胀因素所主导,所以我们认为全球大豆的价格调整后将维持缓步上行的机会较大。因为历史的特殊性,我们尝试从历史与货币这个新的角度去判断大豆未来的价格走势。
商品价格受货币与通胀预期的影响将逐步增大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大量的货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伴随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解除,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走稳,前期政府向市场注入的大量货币将逐步流入资本市场。数据显示伦敦隔夜拆息已经降至0.496%,危机以来较低的水平。另外,显示市场放贷意愿的泰德利差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均值。这些迹象都表明,资金将逐步解冻流出银行体系。耶鲁大学Gray Gorton(2004)的研究显现,商品价格与通胀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债券与股票与通胀的相关性为负值。商品比债券股票能更好地对冲通胀风险,随着持有商品时间的增长,对冲效果越显著。国家的5年期固息国债与5年期的浮息之差,已经达到2004年的最大值,我们相信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在深化。随着资金进一步留出银行体系,商品将作为对冲通涨风险重要的资产来配置,相信商品价格在资金的推动下将逐步上涨。
美国1937年与日本桥本龙太郎时期在经济复苏阶段的紧缩银根政策,导致复苏中的经济突然“熄火”的教训,使我们相信政府不会轻易收紧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相信支撑目前商品上涨的货币因素还会长时间存在,各国政府的政策还是较为关注脆弱的经济多于通胀。只要这个根本点不变,就算市场需求对价格缺少支持,货币与通胀的因素还是会继续支撑商品价格。基于对政策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更应该从货币、通胀对价格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大豆价格的走势,而不仅仅从传统的供求关系去看待大豆价格的变化。我们尝试从美国历史上的通胀时期去寻找美豆的价格走势趋势,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1971-74年大豆上涨周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豆价格经历过三次较大的上涨周期:1971-74,1994-96和2006-08年,其中70年代上涨周期的历史背景与目前较为接近。美豆从1971年从2.86美元/蒲式耳上涨到1974年的8.17美元/蒲式耳,上涨幅度超过280%。我们发现70年代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少。我们研究发现70年代美豆价格与库存消费比的相关性为正的0.75,而这与1980年代,1990年代与2000-2009年两个数值的相关性分别是-0.18,-0.36与-0.27有较大的区别。我们传统的观点认为随着库存消费比的升高大豆价格会下降,但在70年代这种关系并不成立。1970年美豆的价格与库存消费比的强正相关性说明,美豆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较少,简单来说就是美豆销售不旺但价格上去了。1970年代美豆价格上涨受供求关系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我们认为美元的贬值与通胀对当时美豆上涨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货币的因素是影响70年代的美豆价格上涨重要原因。我们发现70年代上涨周期同时伴随着美元的贬值。美元指数从1970年的121下跌到1975年初的94.8,下跌幅度达到22%。美元的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的上涨提供了支撑。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1970期间中东地区的从石油贸易获得的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石油输出国家为了防止大量的美元外汇贬值,他们加快购入美国的农产品从而助推了美豆的价格。
此外,1970年代随着美元的贬值美国进入了近代的高通胀时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70年代初的7.86%大幅升至80年代初的15%, 使得处在高通胀年代初期(1971-1974)担忧通胀的资金进入商品市场,为美豆价格的持续上涨提供了支持。我们相信经济虽然的逐步回稳,但大豆的消费未必有太大起色。随着美豆2009/10年创历史的产量,美豆的库存消费比将恢复到2007/08年的水平,但这并不会影响美豆的价格。因为从70年代的美豆价格历史来看,只要货币维持泛滥与通胀预期维持,美豆的价格还是会稳步上涨。
70年代美豆价格走势或会缓慢重演
世界经济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经济复苏仍然脆弱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资产价格年内的大幅回升说明通胀苗头已经初露。目前来看,各国政府担忧经济的第二次探底甚过于通胀。美国1937年与日本桥本龙太郎时期政策教训,使得各国政府不会轻易放弃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证明政府将会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的方针不会轻易改变。在此历史背景下,我们相信宽松的货币环境将继续支撑商品价格。市场对通胀的预期与持续贬值的美元将会使货币持续流入商品市场,继续助推作为重要商品大豆的价格。上世纪70年代由通胀因素所主导的大豆价格上涨走势将可能缓慢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