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在政策利好的强力推动下,当日上证指数暴涨4.15%,创业板指飙升5.54%,两市成交突破1.1万亿元,一轮被记入A股史册的“924”行情就此点火。 一年之后,当日历再次翻到9月24日,大盘用一组“硬核”数据为这段行情盖上了验收章: · 上证指数从2770点起步,最高3899点,区间涨幅39.0%,创2015年以来最大年度升幅; · 深证成指上涨65%,重新站上13000点; · 创业板指实现翻倍,把2021年以来的“熊市阴影”一扫而空; · 科创50暴涨126%,硬科技成为锋利主线; · 北证50一骑绝尘,近一年涨幅超160%,为“小巨人”写下注脚。 行情爆发: 政策驱动下的估值修复 “924行情”的启动堪称迅猛。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宣布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涵盖总量宽松、房地产支持、资本市场提振、科创投资鼓励及小微企业扶持等多个领域。两天后,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定调,明确提出“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暖风频吹,投资者大幅提振,A股市场迎来显著估值修复。 短短几天,上证指数从2770点的低位迅速攀升至3674.4点,涨幅超过39%。创业板指表现更为抢眼,同期涨幅超过70%,成为市场领涨先锋。这一阶段的上涨具有明显的普涨特征,全市场超过90%的个股实现上涨,投资者情绪高涨,市场赚钱效应显著。 上证指数近一年走势 创业板指近一年走势 中期调整: 短期获利回吐,市场震荡 市场的快速上涨,积累了大量获利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震荡后,2025年4月7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次深度回调,上证指数单日跌幅超过7%,市场情绪一度陷入恐慌。此次回调的直接诱因是短期涨幅过大,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市场造成冲击。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导致出口型企业业绩承压,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庆幸的是,大A并未因此出现系统性风险。在政策面的持续支持下,市场很快气温回升。2025年5月,央行再次降准降息,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2万亿元,同时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对冲了外部冲击,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后期分化: 结构性行情不断深化 进入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逐渐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的特征。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的主线,人工智能、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持续领涨。以创业板50指数为例,该指数聚焦信息技术、新能源、金融科技和医药四大新质生产力赛道,精选细分行业龙头,成为科技行情的风向标。截至2025年9月24日,创业板50指数自“924行情”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20%,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42%的涨幅。 创业板50近一年走势 与此同时,传统行业如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等表现相对疲弱,涨幅均未超过20%。这种分化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资金逐渐向高成长性、高创新性的科技领域集中。 个股表现: 牛股辈出,赚钱效应显著 说完板块和指数,我们再来看看个股。这一年来,A股市场涌现出大量牛股。 据Wind数据显示,自“924行情”以来,全市场有多达5200只个股上涨,仅229只个股下跌。其中,超3000只个股上涨幅度超过50%,2272只个股上涨超过70%,1489只个股涨幅达到100%及以上,424只个股涨幅超200%,159只个股涨幅超过300%,83只个股涨幅超400%,35只个股涨幅超500%。 这些牛股的出现,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彰显了A股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行业表现: 科技板块领涨,传统行业分化 从行业层面看,30个中信一级行业板块全线上涨,但涨幅差异显著。涨幅居前的前五大板块为通信、电子、计算机、传媒和机械,这些板块均属于科技领域,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升级趋势,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 涨幅居末的五大板块为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食品饮料,这些板块多为传统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影响较大,表现相对疲弱。 市值增长: 总市值激增超30万亿元 “924行情”以来,A股总市值增长显著。截至2025年9月24日,A股总市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较2024年9月23日收盘时的68.8万亿元,增长超过30万亿元。 随着个股市值大涨,A股万亿市值企业也从一年前的9家增至当前的14家,新增的5家分别为宁德时代、工业富联、中芯国际、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其中,工业富联是近一年市值增加最多的A股。此外,还有一家公司与万亿市值仅一线之隔,为比亚迪,总市值为9637亿元。 “924”行情用一年时间,把A股从熊市深渊带到结构性牛市的山腰,也第一次让“硬科技”取代“白酒+地产”,成为市场最硬核的主线。未来行情能否从“结构牛”迈向“全面牛”,取决于盈利兑现与增量资金的持续程度;但毫无疑问,中国资产的重估故事,已从这一年真正开始。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