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值得一看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2025/26年度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展望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5-09-12 11:31:34 来源:国联期货

一、供给端


我国玉米供给端的最大来源是国内自身产量,产量通常约占国内总供应量的 97%,剩下的来自进口。2024/25 年度,产量因播种面积下降及局部减产明显而下滑,进口受政策进一步管控而大幅减少,所以国内玉米市场供应量下降,期末维持供需紧平衡格局。展望 2025/26 年度,新作产量增产预期较强,进口管控政策尚未改变,与美国关税问题仍然存在,玉米后期仍是我国与美谈判的重点,预计相较上一年度略有增加,所以新年度新增总供应量将同比增加,预计 2025/26 年度玉米新增供应量 27344万吨,同比增加约 2963 万吨,增幅约 12.2%。


1、新作增产预期


播种面积方面,我们农产品团队调研反馈,2025 年新季玉米种植面积全国整体稳定,预估 2025/26年度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 3629.7 万公顷,同比增加 3.7 万公顷,增幅 0.1%。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 40%左右,2025/26 年度的玉米播种面积相较上年度稳中略降,预估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减少 2%左右,吉林、辽宁、内蒙古基本持平。由于 2024 年玉米种植效益下滑,今年改种大豆的情况仍在继续。另外,今年春播之前黑龙江等地降雨较多,土地湿润且气温低,导致播种普遍推迟 1-2 周。


单产方面,去年东北地区因生长关键期积温偏低及局部受涝影响而单产下降,预估全国平均单产下滑至 6.63 吨/公顷,降幅 2.9%,而今年的天气条件总体利于玉米生长,多地丰产预期较强,单产提升明显,我们预估全国平均单产达 7.34 吨/公顷,同比增幅 10.7%。


产量方面,在播种面积略增、单产上升明显的情况下,我们预估全国玉米产量约 26644 万吨,较上年增加 2563 万吨,增幅 9.6%。2025/26 年度国内玉米丰收,产量创近十年新高,为降低进口依存度、保障国内供应奠定基础。



种植成本方面,新季玉米种植成本继续下降,主要还是地租成本下降所致。预估大部分区域地租成本出现平均 10%-20%的降幅,但不同区域间的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吉林、辽宁两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地租成本较上一年度下降 10%-25%;黑龙江地区的地租水平则降幅不大,2025年平均地租预计为 720 元/亩,较上年降幅约 5%。其他成本方面,人工成本、玉米脱粒费、粮食烘干费以及集港运费等关键支出,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综合地租及各项费用测算,2025 年黑龙江地区玉米集港成本初步预估在 2050-2100 元/吨区间,较上年度的集港成本下降 150 元/吨左右。



2、进口或难以突破配额


新年度我国玉米进口将呈现“管控严、来源多、总量低”的特征。


(1)管控严


自 2020 年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储备充足,另外存在履行中美贸易协议的需求,我国开始增加玉米进口临时配额。2020 年我国玉米进口首次突破 720 万吨的配额,达 1129 万吨,此后三年进口规模维持高位,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分别达 2835 万吨、2062 万吨和 2713 万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国际玉米市场长期对国内玉米形成冲击,将影响国内农户种植积极性,进而抑制本国产量,那么自产粮源的不稳定也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2024 年上半年起,保税区玉米进口开始受到政策层面的限制,这也是连续四年突破配额后首次出台相关约束措施。2024Q2 进口数量已下降,2024 年下半年管控政策进一步收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 年 1-12 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 1364 万吨,同比减幅 49.7%。进口限制政策延续至 2025 年,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 年 1-7 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 84 万吨,同比减幅 93%;以市场年度角度看,2024/25 年度(自 2024 年 10 月-2025 年 7 月)进口玉米 174 万吨,同比减少 2098 万吨,减幅 92.3%。


2024 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 年)》,在此背景下,政策导向只要国内能产够,就不额外放配额,将进口定位为品种调剂与产业用粮而非填补缺口。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2024/25 年度和 2025/26 年度,国内玉米产需缺口只有 350 多万吨,不需要大量进口玉米,增加临时性进口配额的概率很小。


(2)来源多


2021 年和 2022 年进口主要来自美国,美国玉米分别占进口总量的 69.9%和 72.1%。出于降低对美国玉米进口依赖的考量,2023 年我国将巴西纳入玉米进口来源国范畴。在 2023 年与 2024 年这两年,巴西成为我国玉米最大进口国,不过进口结构更趋多元,巴西玉米在我国进口总量中占比不到50%。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国格局中,俄罗斯以 30%的占比成为我国最大玉米进口国;巴西紧随其后,占比达 29.6%;乌克兰以 27.5% 的占比排名第三;缅甸(占比8.8%)、美国(占比 2.4%)、哈萨克斯坦(占比 1.5%)则依次排在后续位次。由此可见,避免对单一进口国过度依赖,是我国玉米进口贸易领域的重要政策之一,该政策将在 2025/26 年度继续施行。



(3)总量低


从国内产需缺口分析,不同机构给出了 2025/26 年度的预测数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计缺口约 350 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测算为 375 万吨结余,参考官方数据,我们预估缺口或约750 万吨。国内玉米产需缺口已呈现缩小态势;再结合当前政策导向,我们判断 2025/26 年度玉米进口量不会突破配额,目前暂将该年度玉米进口量预估为 700 万吨。后期需关注与美关税谈判缺口,玉米进口后期仍是我国与美谈判的重点之一。



2023/24 市场年度,我国玉米进口平均成本 287.85 美元/吨;2024/25 年度(2024 年 10 月-2025年 7 月),进口平均成本 260.4 美元/吨。据钢联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 日,美湾港口 2025 年 10 月-2026 年 3 月交货月理论进口利润为 232.53-259.61 元/吨,美西港口 2025 年 10 月-2026 年 3 月交货月理论进口利润为 369.63-415.27 元/吨,巴西港口 2025 年 9 月-12 月交货月理论进口利润为269.58-312.9 元/吨。2023 年至今国际玉米持续给出进口利润,但我国对玉米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4)》,玉米进口配额 720 万吨,配额内征收 1%的低关税,配额外征收 65%的关税。配额外玉米到岸税后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只要政策端不增加临时进口配额,配额外玉米并不具备进口优势。



结合我们对产量及进口的评估,预计 2025/26 年度玉米新增供应量 27344 万吨,同比增加约 2963万吨,增幅约 12.2%。


3、其它谷物替代


(1)大麦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25 年度(玉米市场年度 2024 年 10 月-2025 年 7 月)进口大麦 841 万吨,同比减少 539 万吨,减幅 39%,本年度还剩两个月的数据未出,我们预估 2024/25 年度大麦进口达 1000万吨左右。


预计 2025/26 年度我国大麦进口将继续缩量运行,全年度进口量或回落至 1000 万吨以内,一是进口节奏看,2024 年 1-12 月我国累计进口大麦 1424 万吨,同比增幅 25.79%,2025 年 1-7 月我国累计进口大麦 596 万吨,同比减幅 38.6%,进口减幅持续扩大;二是新年度玉米价格中枢预计将大幅下移,如果玉米主流价格与大麦到港成本倒挂或持平,那么大麦在猪饲料、禽饲料中的替代优势基本消失,替代需求下降导致进口需求下降。据市场报价信息,2025 年 9 月 4 日进口大麦价格:南通港:法国产散粮含税自提价报 2210-2230 元/吨,加拿大产报价 2220-2240 元/吨,澳大利亚大麦维持在 2250元/吨;三是政策导向对大麦维持控进口、稳国产的基调,大麦虽未纳入关税配额管理(关税仍为 3%),但官方多次强调优先消化国内粮源,且 2025 年 8 月已暂停澳大利亚某主要出口商注册资格,显示监管趋严。



(2)高粱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25 年度(自 2024 年 10 月-2025 年 7 月)进口高粱 451 万吨,同比减少226 万吨,减幅 33.3%。本年度还剩两个月的数据未披露,我们预估 2024/25 年度大麦进口接近 600万吨。


2025/26 年度我国高粱进口预计以低总量、小幅修复为主,或达 550-650 万吨。一是高粱最大进口国美国,与美关税谈判尚无定论,美高粱到港成本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国内需求端的逻辑与大麦一致,玉米产需缺口收窄,高粱进口需求下降;三是政策基调仍是优先消化国产粮。



二、需求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费国,饲用消费占玉米总需求的 70%左右,2025/26 年度玉米饲用消费预计达 1.76 亿吨,同比减少 200 万吨,降幅 1.13%;玉米第二大消费是工业加工,占总消费近 30%,2025/26 年度玉米工业消费预计达 7900 万吨,同比增加 100 万吨,增幅 1.28%。


1、饲用需求预计同比略降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5 年 7 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 2831 万吨,环比+2.3%,同比+5.5%;2025 年 1-7 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 18681 万吨,同比增长 9.6%。从 2024 年 11 月至 2025 年 7 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已连续 9 个月实现同比增长,所以 2024/25 年度饲用总消费量大概率增幅明显。



(1)生猪饲料


在国内所有饲料品类中,生猪饲料占比达 40%,是我国产量规模最大的饲料品种,且在生猪饲料配方里玉米占比约 60%,玉米是核心能量饲料来源,由此可见,生猪饲料需求的波动,对玉米饲用端的整体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2024/25 年度生猪产能处于近年高位水平,支撑玉米饲用需求。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自 2024年 5 月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回升,截至目前最新数据,2025 年 7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 4042 万头,比正常保有量 3900 万头多出 142 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 103.6%。2025 年 6 月末,全国生猪存栏 42447 万头,同比增加 913 万头,增幅 2.2%,说明行业产能还在扩张。存栏量的增长为出栏量和猪肉产量的增加提供了支撑,2025 年上半年生猪出栏 36619 万头,同比增长 0.6%,猪肉产量 3020 万吨,同比增长 1.3%。


展望 2025/26 年度生猪饲料消费形势,从生猪产能角度看,能繁母猪是生猪产能的基础,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传导至商品猪通常需要 10 个月时间,2025 年 1-7 月能繁母猪月均产能达 4047 万吨,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域的上限,这意味着 2025 年 10 月-2026 年 5 月的生猪产能大概率仍将保持高位水平,生猪供应的潜力依旧较大,对 2025/26 年度的猪料产量形成刚性支撑;从政策角度看,生猪产能在政策调控下存在下降趋势,2025 年 5 月以来,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相继出台政策,发改委要求大型集团猪企停止增加能繁母猪存栏、出栏体重控制在 120kg 以内、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肥猪,农业农村部则引导调减约 100 万头能繁母猪,目标将总量控制在 3950 万头左右。随着政策的严格持续落实,大型集团猪企产能受限,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望步入下行通道。如果产能调减计划顺利实施,2025 年 8 月能繁母猪开始下降,预计到 2026 年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将出现下降。结合生猪产能数据及政策影响,我们对 2025/26 年度猪饲料消费给予稳中略降的初步预估。



(2)肉禽饲料


第二大饲料品种是肉禽饲料,占总饲料约 30%,玉米用量占比通常有 50%以上。2025 年上半年肉禽存栏高位,2024/25 年度肉禽饲料总消费量同比增加,根据中国饲料协会数据,2025 年上半年在白羽肉鸡产能扩张带动下,肉禽饲料产量同比增加 9%左右。根据卓创预测,2025 年白羽肉鸡出栏同比增幅 3%–4%,黄羽肉鸡增幅 1%–2%,合计肉禽出栏量接近 135 亿羽,再创历史峰值。根据市场相信反馈,2026 年白羽鸡产能或将继续提升,黄羽鸡、肉鸭的产能有下滑的可能,综合看,白羽鸡增量可基本抵消黄羽鸡与肉鸭的减量。因此,我们预估 2025/26 年度我国肉禽饲料需求整体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 2025/26 年度饲用消费整体略有下降,预计达 17600 万吨,相比去年减少200 万吨,降幅 1.13%。


2、工业消费预计稳中略增


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在 2018/19 年度达到峰值约 8100 万吨,此后行业发展进入稳定阶段。从2019/20 年度开始,直至 2024/25 年度,玉米工业消费量始终保持在 7500 万至 8000 万吨的区间内波动。在玉米工业消费中,按照玉米消费量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玉米淀粉 55%、玉米酒精 26%、味精 7%、赖氨酸 7%、柠檬酸 3%、其他 2%。


(1)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加工利润决定开工率水平,开工率长时间维持在高位,利多玉米工业消费,反之则为利空。回顾 2024/25 年度,2024Q4 玉米原料价格跌至低位,深加工企业成本下降,利润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据钢联数据显示,2024Q4 黑龙江淀粉加工企业平均盈利 103 元/吨,吉林淀粉加工企业平均盈利62 元/吨,山东淀粉加工企业平均盈利 135 元/吨。利润高位情况下,开工率升至相对高位水平,据钢联样本数据显示,2024Q4 全国玉米淀粉企业平均开工率保持在 65%左右。自 2025 年 2 月下旬开始,加工利润就进入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原料玉米现货价格在春节后持续反弹,深加工企业成本上升,但产成品淀粉现货价格跟涨乏力。据钢联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4 日,黑龙江玉米淀粉加工利润为-73 元/吨,较上周多亏 23 元/吨;吉林玉米淀粉加工利润为-110 元/吨,较上周多亏 45 元/吨;山东玉米淀粉加工利润为-120 元/吨,较上周多亏 21 元/吨。加工利润亏损后,开工率持续下降,全国玉米淀粉企业平均开工率已从 2 月份的 65%左右下降至 9 月初的 47%左右。



从开工率的季节性走势看,自2025年3月至9月初的平均开工率均低于去年同期,2025年9月初全国玉米淀粉开机率 47%,比 2024 年同期低 6-8 个百分点。每年 10 月-12 月,北方进入秋冬的淀粉加工旺季,玉米淀粉开工率通常存在季节性回升。



深加工玉米库存方面,目前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降至低位,深加工企业等待新粮上市,10 月起逐步进入建库阶段。据钢联样本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 日,全国 96 家样本深加工企业库存 271.1 万吨,同比增加 2.97%。



2025/26 年度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相关扶持举措持续加码,淀粉作为大宗商品中的必需消费品,需求端有望呈现向好态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月报,淀粉及下游产品加工产能也会持续扩张,预计新年度玉米消费量将实现稳中有增。


(2)玉米酒精


据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底,酒精行业平均开工率 48%,同比下降 3%,2024/25年度酒精消费呈下降趋势。2025/26 年度预计玉米酒精行业下游消费下降,同时工业需求受煤制乙醇的冲击,消费将继续下降。



综合来看,预计 2025/26 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 7900 万吨,同比增加 100 万吨,增幅 1.28%。


三、供需平衡表


1、全球供需格局


展望新年度全球玉米供需格局,全球玉米供需格局将呈现产量创新高、消费同步增加但增幅不及产量、库存消费比稳中略降的特点,我们认为整体供需结构偏向平衡宽松。


产量方面,全球玉米生产迎来积极态势,美国、中国、阿根廷、乌克兰等主产国均实现同比增产,全球玉米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8 月发布的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25/26 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预计达 1288.58 百万吨,同比+5.1%;


消费方面,全球玉米总消费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全球总消费量达 1289.15 百万吨,同比+2.4%。


期末库存方面,预计全球期末库存达 2.83 亿吨,较上年度减少 57 万吨;对应的库存消费比 22.07%,同比下降 0.5%。


从库销比指标分析,全球玉米供需结构维持平衡状态,再结合产量指标看,预计新年度国际玉米供需结构呈现平衡偏宽松状态。



主要出口国方面,阿根廷作为全球重要玉米出口国,阿根廷玉米增产对缓解部分区域的供给紧张压力起到积极作用。据 USDA8 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阿根廷 2025/26 年度玉米产量为 5300 万吨,较上一年度的 5000 万吨增加 300 万吨,增幅约 6%。


巴西玉米产量出现小幅回落,但从减量看预计对其整体出口规模影响有限。据 USDA8 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 2025/26 年度巴西玉米产量 1.31 亿吨,较上年的 1.32 亿吨减少 100 万吨,减幅约0.75%。


乌克兰玉米迎来大幅增长,是本生产年度主要出口国中产量增幅最为突出的国家。据 USDA8 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 2025/26 年度乌克兰玉米产量 3200 万吨,较上年的 2650 万吨增加了 550 万吨,同比增长 20.75%。



2、美国供需形势


根据 USDA8 月供需报告数据,8 月预估美国 2025/2026 年度玉米种植面积 9730 万英亩,7 月预期为 9520 万英亩,环比增加 210 万英亩,同比增加约 671 万英亩,增幅约 7.4%,这是自 1944 年有记录以来的第三高水平。根据 USDA3 月底公布的意向种植面积报告,48 个州中,有 40 个州的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或保持不变。在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预计 2025/26 年度美国玉米总产量425.26 百万吨,同比+12.61%,产量创历史新高;消费增幅不及产量,2025/26 年度美国玉米总消费量达 332.25 百万吨,同比+4.38%;出口量达 73.03 百万吨,同比上调 1.95%;玉米期末库存预期 53.77百万吨,同比+62.2%。



3、中国玉米市场库存去化后的替代平衡结构


总结以上我们对国内玉米供需形势的分析,修正 2024/25 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并对2025/26 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平衡结构作出预测:


播种面积方面,2025 年新季玉米种植面积整体稳定,东北地区略有下降,预估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减少 2%左右。预计 2025/26 年度全国播种面积为 3629 万公顷,同比增加约 3 万公顷,增幅 0.08%。


产量方面,产区天气大部分时候利于玉米生长,单产提升明显,预计全国玉米产量约 26644 万吨,较上年增加 2563 万吨,增幅 9.6%。


进口方面,预计 2025/26 年度进口量仍然不会突破 720 万吨的配额,我们预估约 700 万吨。


结合我们对产量及进口的评估,预计 2025/26 年度玉米新增供应量 27344 万吨,同比增加约 2963万吨,增幅约 12.2%。


饲用消费方面,结合目前生猪整体产能及产能调控政策看,预计新年度猪饲料消费稳中略降,肉禽饲料或保持稳定,所以我们预计 2025/26 年度饲用消费整体略有下降达17600万吨,相比上一年度减少200万吨,降幅1.13%。


工业消费方面,新年度玉米淀粉需求或将增加,而酒精消费仍可能下降,预计 2025/26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790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增幅1.28%。


国有库存方面,2015/16年度国有库存在高位约3亿吨,自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被大幅去化,2016/17 年度国有库存下降至2亿多吨,到2019/20年度仅剩3000万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当年春播,造成2020/21年度我国玉米减产,国有库存下降至2500万吨的低位。


经过疫情后的恢复性增产,产需缺口逐步收窄,国有库存在 2022/23 年度开始回升,至 2024/25年度增至 4100 万吨,较低点已增加约 1600 万吨。展望 2025/26 年度,产需缺口将明显收窄,年度结余或以平衡状态为主,所以预计国有库存较上一年度保持稳定为 4100 万吨。



四、展望与策略


1、展望


国际市场:新年度国际玉米供需格局整体呈现偏宽松预期。产量方面,美国、中国、阿根廷、乌克兰等主产国均实现同比增产,全球玉米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8 月发布的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25/26 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预计达 1288.58 百万吨,同比+5.1%;消费方面,预计全球总消费量达 1289.15 百万吨,同比+2.4%;期末库存方面,预计全球期末库存达 2.83 亿吨,较上年度减少 57 万吨;对应的库存消费比 22.07%,同比下降 0.5%。从库销比指标分析,全球玉米供需结构维持平衡状态,再结合产量指标看,预计新年度国际玉米供需结构呈现平衡偏宽松状态。


国内市场:新粮增产,总供应量同比增幅明显,总消费量同比稳中略降,预计年度结余以平衡状态为主。供给层面,(1)国内产量:本年度玉米增产预期较强,预计产量同比降幅约 10%;(2)进口量:当前远期交货月的美国玉米和巴西玉米均有较大进口利润空间,但进口管控政策目前尚无变化,后续需重点关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进展,预计新年度玉米进口量同比增加至 700 万吨左右。需求层面,(1)饲料消费:结合生猪整体产能及政策调控影响分析,预计新年度猪饲料消费稳中略降;(2)工业消费:新年度玉米淀粉需求或将增加,而酒精消费仍可能继续下降,预计新年度玉米工业总消费量同比略有增加。


2、策略


农户售粮阶段:预计盘面或以偏弱走势为主,一是新作整体产情好,丰产预期下将面对卖压冲击;二是集港成本同比继续下降,大致推算黑龙江玉米集港成本 2050-2100 元/吨,新作价格中枢随着种植成本下降而下移;三是国际玉米供应宽松预期。所以在售粮季建议 C2601 合约逢高做空观点。贸易商销售阶段:如果在售粮季盘面跌至 2000 元/吨之下,且贸易库存大部分已建库完成,那么在销售季盘面或因供需向期末偏紧方向发展而走强。


单边投资者:新作丰产预期下后期仍将面对卖压冲击,集港成本下降至 2100 元/吨以下,国际玉米供应亦宽松,售粮季目前推荐 C2601 合约逢高做空策略。


现货企业:基于以上逻辑,建议贸易端对已建库存逢高卖出套保,如果新粮大量上市后价格持续弱势,那么逢低逐步建库,等销售季价格反弹后逐步售粮变现;下游用粮企业以维持安全库存的思路作为主线,可等至售粮季的价格低位多备一些库存,对长期库存逢高配以适当卖出套保从而提前锁定波动风险。


风险提示:宏观风险、主产国天气异常影响、地缘冲突加剧导致全球供给不平衡、与美关税谈判导致的进口政策变化、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