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猪周期的底层逻辑 基于生猪养殖周期和价格信号传导规律,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的核心逻辑链条可归纳为:养殖利润波动→产能调节决策(补栏/淘汰)→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仔猪供给→未来生猪供给调整→价格周期性波动。 猪周期的本质是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价格之间的滞后性传导,其根源在于生猪生产的长周期特性与供需错配。具体表现为: 1、生产周期链条。从能繁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需经历10-13个月完整周期,包括后备母猪培育(7-8个月)→配种妊娠(4个月)→仔猪育肥(6-7个月)。 2、价格信号滞后。当猪价上涨时,养殖户补栏能繁母猪的决策需10个月以上才能转化为生猪供给增量;反之,猪价下跌时,产能淘汰的效应同样滞后。 3、供需错配循环。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减直接决定未来生猪供给,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因生产周期而滞后,形成“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产能出清→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产能扩张”的循环。 猪周期的核心矛盾是生产周期刚性与价格信号弹性的冲突。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慢变量”,通过10-13个月的滞后期主导生猪供给,而市场需求的“快变量”变化,如消费淡旺季、替代品价格等则加剧了价格波动。未来,随着规模化占比提升,周期振幅可能收窄,但滞后性传导机制仍将长期存在。 当前市场主要矛盾在于,能繁母猪存栏偏高与2025年猪价下行压力并存,在产能并未出现明显去化的格局下,进一步的驱动依赖产业博弈的结果。 02 理论滞后性与实际验证 根据养殖理论传导周期测算,从能繁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需经历完整的生产链条:后备母猪培育(7-8个月)→ 配种妊娠(4个月)→ 仔猪育肥(6-7个月)。因此,理论上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会在10-13个月后反映到生猪供给和价格上。 通过历史数据测算,能繁母猪存栏量与13个月后的生猪价格呈现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75),强于10-15个月的其他区间。近几轮能繁母猪去化的典型周期为: 1、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能繁母猪快速去化,累计降幅超35%,形成超级猪周期。 2、2021年三季度到2022年一季末,能繁母猪累计降幅约8.5%,引发22年下半年涨价行情。 3、2022年12月到2024年4月低点,能繁母猪累计降幅约9.2%,迎来24年下半年高养殖利润行情。 从历史复盘来看,每轮能繁去化幅度均在8%以上,8%~10%的去化足以支撑新的一轮涨价行情。但养殖技术进步,如MSY值提升,可能缩短或延长传导时间。例如,2015年后因MSY值提升,10个月的滞后性被弱化,实际传导延长至13个月。 阶段性价格拐点的验证经验。(1)能繁存栏拐点与猪价拐点的滞后关系。能繁母猪存栏见底后约4个月,生猪价格通常见顶;反之,存栏见顶后4个月左右猪价见底。历史数据显示,最短延迟1个月(极端事件驱动),最长延迟8个月(产能调整缓慢),但4个月是常见周期。(2)季节性与周期叠加。猪价低点多出现在4月淡季,而能繁存栏调整通常在Q1-Q2完成,进一步强化13个月的滞后性传导。 从新生仔猪到商品猪出栏,需经历完整的育肥阶段,通常需要6个月。例如,2024年2月的新生仔猪低谷对应8月的生猪出栏量最低点,推动猪价达到阶段性高点。 生产效率与出栏节奏。养殖技术进步,如育肥速度加快,可能缩短周期,但实际中仍以6个月为主流。(1)压栏或提前出栏导致出栏节奏改变。例如,2022年部分养殖户因看涨后市压栏,导致实际出栏时间偏离理论周期。(2)季节性补栏与需求波动。2-3月为仔猪补栏旺季,对应中秋、国庆6-7个月后的消费旺季出栏,推动仔猪价格阶段性上涨。 03 2025年生猪产能变化前瞻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超正常保有量,截至2025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虽环比小幅下降,但同比仍增长0.8%,达到官方设定的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4.1%,接近绿色合理区间上限(105%)。 在自繁自养与外销仔猪均有利润的背景下,产能扩张与结构调整并行或是2025年的主要基调。(1)头部企业逆势扩产延续,温氏、神农、正邦等集团猪企2025年出栏目标较2024年继续增长,规模化养殖占比进一步提升。(2)低效产能淘汰加速。政策引导下,行业通过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优化产能结构,但散户退出速度放缓,成本优势仍存。 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预计将呈现“先稳后升”的格局:上半年受利润收缩和季节性因素压制,存栏或小幅调整;下半年若猪价反弹叠加成本优化,规模化企业主导的产能扩张可能重启。预计全年能繁存栏量维持在4000-4100万头区间,同比波动幅度不超过3%,但仍高于供需平衡水平。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