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谷物进口概述 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是重中之重。国家统计局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70650万吨,比2023年增加1109万吨,增长1.6%。其中谷物产量65229万吨,比2023年增加1086万吨,增长1.7%。其中三大主粮稻谷、小麦和玉米分别录得20753.5万吨、14009.9万吨和29491.7万吨,比2023年分别增加93.2万吨、350.9万吨和607.5万吨,增幅0.45%、2.57%和2.10%。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目前国内小麦及玉米当年产量仍无法满足需求,产需缺口的存在使得粮食进口成为国内供应的重要补充。海关总署显示,2024年全年累计进口粮食1.58亿吨,同比减少2.3%,尽管有所下降,仍是历史进口第三高的年份。从谷物板块来看,玉米、小麦和稻谷进口出现减少,高粱及大麦进口均有增加。 二、玉米进口大量减少 2024年全年玉米进口1377万吨,同比减少49%,是继2021年之后首次跌破2000万吨的进口量级。进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玉米产需缺口缩小。根据2025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玉米供需形势分析显示,2023/24年度国内玉米产需缺口为616万吨,较2022/23年度的1331万吨减少715万吨,而2024/25年度将继续减少144万吨至472万吨。产需缺口持续减小使得国内玉米进口需求大幅减弱。另外,进口利润的缩减以及国内收紧进口政策也是两个重要因素。其中2024年美玉米价格呈现“W”型走势,国内玉米价格则在7月反弹至年内高点后一路下跌,尤其10月后国内玉米价格大跌使得进口玉米优势式微;从进口政策来看,4月国内对保税区进口玉米进行限量,而其后海关也收紧粮食进口资质审查,致使国内玉米进口逐渐减少。 从进口结构来看,国内进口玉米来源国继续呈现多元化,且美玉米进口数量继续锐减。巴西仍是进口玉米的主要来源,2024年进口巴西玉米664.6万吨,同比去年减少634万吨,占全年进口的47%,与上年进口比例基本持平;进口美国玉米207万吨,同比去年减少507万吨,占全年进口的15%,低于上一年的26%。另外从乌克兰进口有所减少,从哈萨克斯坦进口有所增加。 三、小麦进出口略有减少 2024年全年进口小麦1101万吨,同比减少7.3%,是继2019年进口小麦连续5年增加后的首次减少,不过进口量仍为历史第二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受华北地区遭遇烂场雨影响,小麦产量出现下滑导致产需缺口扩大至1000万吨以上,叠加进口小麦利润尚可,其进口量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不过受国内进口政策“前松后紧”影响,进口小麦月度到港也呈现持续衰减状况。其中2月-6月月均到港均超过100万吨,其后逐月下滑,最低为11月到港仅5万吨。 从进口结构来看,小麦进口来源更加均衡。2024年澳洲小麦仍是第一大进口来源,不过全年进口大幅下降至336万吨,同比减少358万吨,减幅51.58%。原因在于2023/24年度澳麦产量下滑导致出口减少,也迫使我国小麦进口更多的转向其他国家,从而自法国、美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四、其他谷物进口有增有减 1、高粱进口增幅明显 2024年全年进口高粱866万吨,同比增长66%,为近10年进口量偏高水平。从进口结构来看,美国高粱仍是第一大来源,全年进口568万吨,同比增加318万(增幅127%),占国内进口的66%,是2024年进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澳洲高粱和阿根廷高粱进口继续保持,其中澳洲高粱全年进口195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增幅4%);阿根廷高粱进口102万吨,同比增加19万吨(增幅23%)。 2、大麦进口增幅明显 2024年全年进口大麦1424万吨,同比增长25.8%,且为近10年来进口量最高水平,进口增加主要原因在于进口利润扩大。从进口结构来看,澳洲、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和乌克兰均是进口大麦主要来源国,其中澳洲大麦仍是我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全年进口289万吨,同比增加272万吨(增幅242%),占国内进口的36.87%。其次是法国大麦,全年进口213万吨,同比减少154万吨(减幅42%)。 3、稻米进口大幅减少 2024年全年进口稻米167万吨,同比减少96万吨,减幅36.5%,为近10年最低水平。稻米进口已经连续两年缩减,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稻谷连年丰产,且近两年国内稻谷产量足以满足消费需求,国内并无产需缺口。而国外大米产区受天气影响出现减产导致国际米价较高,与国内形成倒挂导致国内进口积极性下降。从进口结构来看,缅甸、泰国、越南和印度为大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24年缅甸替代越南成为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量为56万吨,略高于2023年;越南则进口大幅减少65万吨至28万吨,减幅高达70%。 责任编辑:七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洪周璐
电话:15179330356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 七禾网 | ![]() 沈良宏观 | ![]() 七禾调研 | ![]() 价值投资君 |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 七禾网APP苹果 |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 傅海棠自媒体 |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