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超人”之心得分享
本人接触缠论也有三年时间,但是水平一般,只能说具备些基础知识,勉强能进行一些交易,但实际上做的交易都是懵懵懂懂。自从进入缠咖室之后被琛实的缠论功底深深折服,很多理念都是闻所未闻。尤其是四月份开始有幸加入测试小组后,学习到了更多的干货。在此之前接触到的最多的理念就是交易就是概率,做大概率的事情就可以,但是在琛实这里,他从不含糊其词,可以精确定位每一段走势的级别及买卖点,对我来讲是全新的理念,也加深了对琛实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跟随琛实学习、利用缠论交易的信心。以前的时候做到中枢震荡总是犯晕,但是看琛实对沪深300的复盘,每一步什么级别、买卖点如何分析都非常透彻,关键节奏感特别好,让我对中枢震荡操作也没有了恐惧,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琛实每天都很忙,但是非常负责,每次的课程都是干货满满,很有收获,往往需要反复学习,之后对缠论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入。同时,琛实为了能让我们能够真正掌握,不得不降低了教学节奏和进度,琛实也坦言总是为了让我们早点学会,自己也在不断改进方法,以至于经常失眠。这样高水平又负责的老师实在打着灯笼都难找。学习过程中琛实不单单只是将结论,更多的是讲解一些干货之后要求我们自己深入思考,因为只有自己深入思考过才能将缠论整个体系逐渐掌握起来。
由于大部分学员是上班族,并不是职业交易员,所以琛实也提出了“边学习边赚钱”的理念,固定一些琛实对基本面有深入研究的中长线品种,带领大家精耕细作,期待来年既学到技术又赚到钱,能够继续跟随琛实不断提高,实现自己人生的小目标。
大师兄“鱼子先生”之心得分享
知道的的越多,越发觉得知之甚少。跟随琛实学习缠论直到现在,好像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又总结不出知识点来,似乎就从来没学过。原因大概是和机械思维,还停留在表面皮毛的感知。与其以“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的借口推脱,不如瞎侃一番来的痛快。
缠论是一种理论。原文严密且系统的逻辑,保证了定义与结论的统一性。以其独特的“定义”视角,透过完全分类,得出有不同边界条件的结论。把这“不可知”的市场变成“可知“。缠中说禅作者留下了这原文, 这套理论是完全不矛盾的。但由于我们自身认知的局限,我们对这理论,对市场本质的理解是 混沌不清的,结果就是我们一直在“缠”中走不出来,更“说”不出来禅。
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最开始接触缠论的时候,总在想有没有人完全学会了缠论并且稳定盈利的?也试着寻找了,倒是找到了一堆的骗子与黑子。可能缠师在上苍眷顾了下我,能找到对缠论研究如此“精准狠”的琛实,能跟着他学习,我想是在交易的路上,可能是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这样导师了。
自学原文是我最初的立下的心志,但我发现你所看见的并不是你看见的,你所理解的并不是你所理解的。自觉得能看懂的知识点,其实还是"离题万里“,看不懂的就更是谬误百出。 原文没看明白时你会觉得是宝,等你真的看明白,我觉得其实是个”坑“。
笔,分型,线段,我个人觉得是缠论的“基础工具”,容我不合宜的比喻成是缠论的“土壤”。是我最开始学的部分。学了两遍,自认为很懂了,但开始看中枢的时候就糊涂了,是用笔构成的中枢?还是用段构成中枢(那岂不是级别很大,这是我找到琛实问的第一个问题)?再看原文的图,好像缠师说的中枢看起来既不是笔中枢也不是段中枢。这个时候就开始犯糊涂了。而且后来跟着琛实学习了笔,分型,线段,才发现定义理解有偏差,才知道分型要标准化等等错误,我自以为是的看懂,并不是真的看懂了。
中枢,我觉得是缠论的基石。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义:某级别的走势类型,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最小级别笔画段连续3段重叠就是最小级别的中枢。有了最小级别的中枢 才会有盘整与趋势的分类。也就有了最小级别的走势类型。最小级别走势类型演变至连续的3段有重叠,定义更大级别中枢,如此发展演变。从而通过某级别的中枢判断盘整背驰,趋势背驰.划分确立某级别的走势类型完成,才会有被理论所保证的买卖点。所以继前面的土壤比喻再一次不恰当的比喻:中枢是缠论的“种子”,有了土壤,这个种子就可以播种,就可以开始生长。中枢的生长发展分类有中枢新生,中枢破坏,中枢延伸,中枢扩展,中枢扩张,也就是中枢的生住坏灭,在原文中都是严格的定义,构成了对走势演变发展的观察与分析。
没有中枢,没有级别,级别在缠论里是非常重要的刻度,区分操作级别,次级别,次次级别,甚至次次次级别。没有这个刻度,就像我们没了时间刻度,无法感知我们所处的时间与空间。没有中枢,没有走势终完美。也就没有可操作的基础。
递归,缠论的DNA,这是我来琛实这里收到的最大收获。看原文看不懂什么是递归。同级别分解和非同级别分解,更是一头雾水,还有个变本加厉的东西叫:同级别分解的多义性。这直接影响种子成长后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正确的分解,有利于交易的分解,简单的两句话,后面有很多深奥复杂的门道。决定你是采到鲜花,还是尝到苦果。rb01上周30F的3买后判断,我自己的分解就和琛实的分解有不一样的地方,我是3F分解递归出30F的趋势背驰,或者是3F递归30F3买后盘背. 确认点也比琛实的提前了。琛实是5F递归的30F3买后盘背。还是跟琛实的分解有出入,还要学习。
买卖点精确化的判断也是在琛实这里会收获很大的地方。但也是难点。最小级别的的中枢总是不标准或者不盘背,A0的起点前移后挪,都是微妙的,但是会直接影响操作的。虽然觉得难掌握,但相比几个月前在逐渐清晰一点。最近几周开始走势的多重运动结构有点萌芽的认识,也就是琛实讲的不同级别的买卖点对走势的影响。
缠论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分类的知识点。但是理解的东西,实践时还是会走样,实战时会情绪化,理想化,然后吃上苦果。也要注意一根筋思维,机械化思维。
文笔有限,理解也很表浅,就写到这里。感谢琛实!
师姐“好运”之交易成长史和心得
老板要大家谈谈自己的交易心得,我从接到指令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想怎么写,说起交易成长过程,真是我的血泪史,敞开了聊,我估计我能碎碎叨叨的写出一本书来
做交易十多年了,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每天重复的事情就是,复盘,学习,实践;每天几乎都不低于十小时在电脑前,看了很多交易相关的书,也学了很多旁门左道不成系统的理论,那个时候就感觉自己的大脑就是个杂货铺,什么都有,但似乎都没什么用,那时候,我只是懵懂的有一种感觉是,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股市也一定有它的规律,只是我没有找到他的规律是什么…..
带着这样疑问,一直在亏损中摸索,其过程是痛苦的,要忍受交易一次次的大大小小的失败的同时,我还要抗起周围的各种压力,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在做的是正经事,各种指责,嘲讽,冷眼和不理解,我是完全屏蔽了周围的声音,把自己独身在人群之外,每天脑海里想的最多的是,交易的道是什么?有什么规律?这些年我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就是研究交易!
直到有一天接触到缠论,我兴奋的几个晚上都没睡着,那段时间,每天不到五点就起来学习,看似很苦,其实很快乐,因为缠论,我不再迷茫,学习了理论,我才发现缠论原来就是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统,
缠论的逻辑是符合生住坏灭自然法则的逻辑,是当下的,鲜活的,市场看似无序的波动,被缠论变成了定量的,规律的分类走势,这完全不同于传统理论静态先验性分析,从此,学习交易,我只认缠论
当然,在后来的操作里,逐渐的股票盈利已不再是天方夜谭,随着交易的逐步推进,我发现新的问题又来了,比如股票,我可以买在一个非常好的位置,我脑海里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遇到趋势,我掐头去尾,只吃平滑的那一段,一旦进入中枢,我就退出。遇到短线的震荡行情,我几乎都是超短思维,接近尾盘进,次日早盘超过两个点就走,短线的品种持股不超过三天,太多这样的案例,比如:
案例一:
这段行情,我也只吃到了红绿箭头之间的利润 很多类似的图,都是在一根阴线的位置离场 ,
案例二:
从光标的位置进场,也是没做到后面的走势
案例三:
之前红色箭头处进场后,在绿箭头下方黄色虚线的位置才平掉多单,利润回吐过多,光标处是第二次入场,只截了这里的交割单,因为这里的问题比较大,对走势细节把握不住,也只吃到一点利润
案例四:
买进三天不涨就走,然后错过了后面的上涨
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细节处没有钻研到,所以才会浪费行情,期货就更不用说了,起先,我以为所有的走势都按照同级别分解,把级别缩小到不能再小,比如次次次级别去抓那个点,但还是见不到利润,比如有很多这样的操作:
图很漂亮,但事实是,这些单之后的结果都很一般,因为瞬间的波动很多,走势不断的延伸,利润回吐成了我的常态,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是期货,操作铁矿和沪镍,铁矿的反转行情, 我当反弹做了,利润回吐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时候不得不平单,把沪镍的反弹当反转,辛苦盯盘两天,坐电梯又回来了,因为我设的止损大于止盈,每次止损单都跟的非常近,所以被扫单也是常事,连续扫几次,前面的利润又吐完了,放的过大,遇上一次错单,账户变亏损,经常是看对方向,做错单,有时候,下单完全变成了一种感觉,好像能看到后面的走势,但操作的时候还是错过行情,像是进入了死循环,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觉得自己闷头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错误的地方来回打转,我开始意识到期货不能这样做,但怎么也走不那个圈
自从跟琛实学习后,我才发现自己在理论理解的细节上有偏差,我放弃了用笔来操作,严格按照递归去看图,以前错误的认识,比如:
1. 对笔的划分认识浅显,我不再纠结,复杂笔的问题(以前单纯的以为,笔一定是高低点明显的才能算一笔)
2. 对走势的多义性理解太片面,(走势多义性主要是递归的时候,方便交易,从前不考虑递归,)
3. 级别定义的有误(级别不是固定死的,而是要根据走势去看中枢出现在哪个周期图)
4. 原来一直以为2买可以比1买低(如果2买比1买低,就要重新划分走势了,按照定式,就是区间套定式)
5. 中枢之上,所有反抽回来的低点都是3买(中枢之上反抽回来的三买,需要从小级别去递归,一个级别只可能有一个三买,中枢的位置决定了三买的位置,并不是中枢之上所有的次级别回撤都是三买)
6. 用肉眼看到的笔中枢之上的买点都认为是23买重合(肉眼看到的貌似23买重合的地方,必须从次级别递归出来的中枢才能决定是不是23买重合,)
7. 纠正了之前用笔操作的习惯 (之前习惯看图都是笔中枢来操作,现在逐渐习惯了看到笔,就去看次级别的段)
8. 以前只是看图操作(现在看图,思维更饱满了,会结合基本面和盈利能力,)
9. 以前没有股票配置的概念,总是全仓去做一只,所以遇到停牌就被关了(现在会考虑资金分配,股票配置情况)
以前也曾经带着这些问题,在网络上去请教过别的老师,但对方给我的回复不是什么“让缠论走下神坛,就是我太偏执,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错的”还有更奇葩的老师,每天跑来问我对行情有什么看法,后来才发现 ,对方其实什么都不懂,很多刚学缠论的新人居然都信了他,那可是大几万的学费啊……
经过纠正后,我再回看了自己从前的股票操作,心理更加清晰问题出在哪,很开心,期货细节更多,我还在学习中,我相信,顺着琛实的方向,我的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我不敢说琛实的理解一定是最完美的,就我目前没听到琛实对走势有模棱两可的分解的时候,如果是想跟琛实学习的学弟学妹们,跟着琛实团队,那就跟对人了,我老早就是没有遇到对的人,所以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不少时间,缠论是交易最好的理论,琛实徐总团队是理论到实践,都用实力在证明,他们的方向是对的,剩下的就是我们的努力了,朋友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