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郭施亮:长线资金加快进场,为何A股仍止步3000点?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9-18 08:17:34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郭施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长线资金开始加快进入A股市场。其中,从A股入摩、入富,再到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的持续攀升,实际上A股市场的机构化比例也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从国内长线资金的流向分析,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也有入市提速的需求,而近年来,A股市场也有走向市场化、国际化乃至机构化的发展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近年来市场关注度有所提升的职业年金,其投资运营的速度也在显著加快。截至目前,据资料显示,已有十地的职业年金启动投资运营,并加快投入运作的速度,但从整体上来看,现阶段内职业年金的体量并不会特别大,但未来可预期的体量规模还是可以值得期待的。


长线资金的加快进场,对A股市场来说,确实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其中,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为A股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增流动性补充。再者,就是逐渐提升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并可能逐渐改变以往散户化的运行局面。除此以外,则是随着长线资金的加快入场,未来A股市场的盈利模式以及投资策略可能会发生重要性的变化,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未来长线资金尤其是成熟资金的加快入场,将会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交易规则成熟化,未来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也会显著提升,相应的交易规则也会持续成熟与完善。


站在长线资金的角度出发,机构化时代下的标的选择也会趋于稳健与成熟,对于国内资本市场优质资产的投资吸引力也会水涨船高,从近年来陆股通的资金净流向分析,国内市场优质资产的资金关注度也是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与之相比,对于同质化较强乃至绩差亏损股票,其投资吸引力也会趋于下降,而在注册制的模式下,未来壳价值也会持续下降,对未来市场的盈利模式以及投资逻辑也会发生重要的改变。由此可见,对于长线资金的加快进场,本身还是一把双刃剑,但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成熟壮大还是具有积极的影响。


长线资金加快进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看到了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并对A股市场的价值给予认可与肯定。不过,即使是长线资金,同样具有逐利性的需求。至于海外成熟机构投资者,则更擅于利用风险对冲的策略,相应的风控能力也会趋于成熟,这对于国内机构资金来说,难免也是相对欠缺的地方。至于投资者的影响,则是随着越来越多机构资金的参与,未来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与竞争者会趋于增多,赚钱盈利的难度也会明显提升,这也是机构化时代下的真实写照。


3000点,属于A股市场过去十年的运行中枢位置,而3000点的得失,则具有战略性的影响意义。但是,从近年来A股市场的走向分析,3000点似乎成为了股市上涨的瓶颈,即使期间冲破了3000点的关口压力,但股市处于3000点上方的时间却比较短暂,而在不短的时间段内,A股市场仍然处于3000点下方运行,市场的投资价值似乎并未随着长线资金的加快进场而得到充分挖掘。


或许,在A股市场持续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下,其投资价值也会逐渐得到展现,这也是吸引长线资金加快进场的因素之一。从长远的角度出发,3000点以下的A股市场,其投资价值与投资魅力还是比较可观的,且从估值状态来看,3000点下方的A股市场,其估值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甚至较部分海外成熟市场更具有估值上的优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A股市场的扩容步伐并未减缓,且股票市场的容量规模也处于持续攀升的迹象。十年前,当A股市场处于3000点的时候,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并不算特别多,但十年后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却显著增多,而多年来股票市场总市值规模的攀升,多受到了容量膨胀的影响,真正通过股票价格攀升来提升市值规模的股票并不是很多。总体上分析,过去十年,股票市场的市值规模得到水涨船高,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增长,但从实际情况下,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能力并不强烈,多年来真正为股东带来实实在在回报的上市公司还是少数,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扩容,市场指数的失真意味却更为明显,而在持续扩容潮与减持潮的影响下,却导致多年来A股市场依旧止步于3000点的位置。


由此可见,除了积极引进长线资金以外,仍需要逐渐改变A股市场重融资的功能定位。对于股票市场而言,IPO扩容功能可以得到发挥,但相应的退市率也需要得到同步提升,以实现股票市场较好的优胜劣汰功能。不过,在股市退市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投资者保护的工作仍需要得到实质性的完善,从而实现股市退市率与投资者索赔效率的同步增长。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4008-277-007
          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六大签约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