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郭施亮:A股逐渐港股化,投资者该注意些什么?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12-14 08:35:56 来源:中财网 作者:郭施亮

这些年来,市场不断探讨未来A股市场的发展趋向,有的观点认为,未来A股市场可能往欧美市场的发展方向靠拢,而有的认为A股有逐渐步入港股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更有观点认为,未来A股市场的走向,可能会走出具有自身运行特色的走势。


与我们邻近的港股市场,这些年来其走势容易受到A股与美股市场的影响。但是,剔除市场指数的表现,港股市场的个股分化却非常严重。至于资金而言,则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多年来大量资金聚集于港股市场的核心上市公司,导致核心的股票长期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之中。但是,与之相比,同样存在大量上市公司处于极度低迷的成交水平,甚至存在全天零成交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港股市场IPO以及募资的节奏明显加大。就在今年,港股市场就先后颁布了多项上市新政,包括同股不同权结构的放宽以及同股不同权股票纳入港股通等。随着港股市场上市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目前港股市场的IPO力度却显著高于A股市场,并有望成为今年全球市场IPO之首。但是,换一种角度思考,随着港股市场IPO的持续加速、募资需求持续旺盛,实际上意味着资金可能会更加聚集于核心上市公司身上,进一步分流其余中小市值股票的存量流动性。


对于A股市场而言,整体流动性强于港股市场,但从这些年来的市场发展趋向来看,却有港股化的趋势。


其中,随着近期A股市场的深度调整,A股市场的成交量能持续创出新低水平,而沪市持续跌破千亿量能大关,实际上已经重返四年前的成交量能水平。但是,具体分析,因这些年来市场的扩容压力较大,实际上仅有的存量流动性分配到上市公司身上,则就显得更加稀缺了,甚至还要比四年前的市场量能更加紧张。从A股市场成交量低迷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已经存在部分上市公司的日均成交量能不足200万元的水平,而日均成交量能低于500万元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在显著增加。但,就目前而言,仍很难出现上市公司全天零成交的现象。


再者,近年来A股市场的扩容需求依旧旺盛,虽然这两年比不上港股市场的IPO募资力度,但一旦A股市场开启注册制模式,可能会一下子加剧A股市场的供需矛盾,具体分配到上市公司的存量流动性也就更低了,未来不排除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全天成交量仅有百万以下的水平。至于全天零成交的现象,则需要关注到市场的活跃度以及市场的持续扩容力度,但港股化的特征似乎更明显一些。


此外,在A股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仙股,而一元股数量却显著提升。在实际情况下,与港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情况不同,A股市场多数上市公司的每股面值为1元,且存在面值退市的风险。至于港股市场仙股遍地的现象,实际上建立在上市公司面值极低的前提下,有的面值只有0.1元,更有甚者仅有1分钱面值。由此可见,对于港股仙股遍地的现象,实际上很难在A股市场上得到复制,但未来A股市场不排除面值退市的情况越来越多。


不过,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投资风险则更显复杂,对投资者的考验更加艰巨。


在港股市场中,往往会存在老千股,且部分老千股具有了超低股票价格、低估值、超低市值的特征。实际上,对于长期热衷于低价股投资逻辑的A股投资者而言,往往容易被港股市场的老千股所吸引。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港股老千股却热衷于反复通过合股、并股的形式来达到利益最大化,而且港股老千股甚少出现分红的现象,在港股市场上市后却成为了一种所谓的闹剧。


由此可见,港股市场的复杂性可能会比A股市场更复杂,但随着股市的不断扩容乃至步入注册制度的模式,未来A股市场不排除有走向港股化的趋势。受此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长期热衷于低价股投资的逻辑可能会因此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对于成交量能极度低迷的上市公司,仍需要警惕流动性危机风险。


由此一来,对于投资者而言,若未来A股市场加快步入港股化的趋势,未来市场“去散户化”的压力也可能会明显增加。或许,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其独自投资承受较大的波动风险,还不如通过ETF、指数基金等形式间接参与市场交易或通过与大资金大机构抱团取暖的方式投资市场,可能未来更具有投资的安全性。或许,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持续存活在市场之中,避免市场的淘汰,也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果。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4008-277-007
          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六大签约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