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在便宜的港股 我是如何输掉25%的资产?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10-15 11:08:43 来源:王雅媛港股圈

投资港股市场接近一年,边投资边思考,最近突然明白了一些什么,受“王雅媛港股圈”邀请就写出来跟大家聊一聊。也许不正确,请港股投资大V们批评指正,帮助我提高。


一、最近一年的港股投资复盘


我本人投资港股的时间不长,是去年来港工作以后,大概10月份左右才开的港股户。当时,投资港股的考虑有三:


① 港股市场存在很多A股没有的优质行业优秀上市公司,比如腾讯、复星、恒大、融创等等;


② 同样的公司,港股市场的估值比A股市场便宜很多,一些甚至便宜一半,这绝对是我这位爱捡便宜货的价值投资者的福音;


③ 手里发的工资都是港元,每天换人民币也不方便,干脆买入港股里的内地上市公司,也算是持有人民币资产了。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去年10月份左右我开了港股户,并于11月份在雪球上也建立了港股模拟盘。但由于对港股并不熟悉,也不了解港股市场的上市规则,当时提出了边买入、边观察一年的思路。


就这样,从去年11月至今,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在雪球港股模拟盘里买入了复星国际、民生银行H、腾讯控股、融创中国四只股票。近期,刚刚卖出复星国际,将资金集中在其他三只股票。


卖出复星国际的理由在《聊聊复星国际的2018年中报》里已经给出。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模拟盘买入的股票与我的港股实盘一样,但在权重、买入时间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实盘收益率和模拟盘收益率不一致。但无妨,理念是一样的。


1.买入四只港股的理由:好企业、好价格、好未来


我以前写过《股市投资的三个好:好企业、好价格、好心态》。这是投资股票市场的“三好依据”.而买入四只港股股票,依然是依赖三个好:好企业、好价格、好未来。


A.民生银行(1988.HK)


这个理由不必多说。关注我的朋友都应该了解,我一直持有民生银行A。所以,当我进入港股市场,看到同等股权下,民生银行H比民生银行A便宜30%左右,便毫不犹豫地将民生银行H作为买入的第一支港股。


因为熟悉,所以买入;因为更便宜,所以买入。


B.复星国际(0656.HK)


这是我买入的第二只港股标的。理由如下:


一是当时买入的时候,复星国际市值大概1,000亿港元左右,市盈率7-8倍,业绩还在高速增长,好企业。


二是复星国际旗下有众多上市公司和即将上市的公司股权,这些股权价值相加,总市值大于复星国际的市值,好价格。


三是复星国际的创始人郭广昌号称中国的巴菲特,复星国际号称要建立中国的伯克希尔,好未来。


基于上述三个理由,我大概在去年13港元左右买入复星国际,一个月后上涨至20港元,目前又回落到13港元。


C.融创中国(1918.HK)


这是我买入的第三只港股标的。这次买入的理由很简单了,基本上是跟风。我对融创中国并不了解,至今也只读过融创中国的2018年半年报。


但当时雪球很多大V都在极力推崇融创,且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也投资融创,认为融创的估值很便宜,未来成长空间很大。据说,融创的PE可能只有2-3倍,且还在高速增长,而且房地产还是永续行业。好企业、好价格、好未来,三条全部具备,买入。


D.腾讯控股(0700.HK)


这个自然不必多说。如果百年后,有人书写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史,腾讯控股绝对是绕不过的话题,好企业。


互联网发展无边界,好行业。


当时,著名的雪球大V唐朝正在分析腾讯财报,认为腾讯未来三年的估值大概在7万亿港元左右,低估,好价格。


又一个“三好”企业。买入。


以上便是我买入四只港股的理由。看起来十分合理,没有破绽。


2.港股一年投资的结果


赚不赚钱是决定投资理念是否成功的唯一依据。如果不赚钱,再好的投资理念也是空谈。应该说,港股市场一年的投资,并没取得预期的结果。从雪球模拟盘可以看出,过去一年我的港股亏损了25%,四分之一的资产消失了。


虽然这一年期间遇到了港股由牛转熊,但亏损25%的收益率,依然远远跑输了同期的恒生指数。


而且,同期投资的A股模拟盘,虽然也遇到了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大跌,但依然取得了跑赢大盘、绝对盈利的目标,实现了不错的投资结果。


同样的投资理念,“好企业、好价格、好心态”;更低的估值,H股普遍比A股低估30%左右;更优质的企业,融创中国、腾讯控股、复星国际无疑是所在行业里最好的企业之一。


但即便如此,却取得了迥然不同的投资结果。看起来更好、更低估的投资得到了惨败的结果,看起来估值更高、标的更一般的投资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虽然,对于价投来讲,不到一年的投资时间就下结论,有点太短了,但同样的投资理念,在两个市场却取得了30%左右的差异,这一定是有原因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也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


二、港股市场有着难以绕开的五大陷阱


前几天在雪球上看到一位仁兄的留言,无意中提醒了我。他说,港股市场只有低估和正常估值,一般情况下并没有高估。这句话看似平常,却一语点醒我,帮助我理解了港股市场存在的五大陷阱。


陷阱一:


低估是港股市场的常态。低估是价值投资者的福音,但在港股市场,低估却可能成为价值投资者的陷阱。因为,近十年来,港股市场确实是只有严重低估、低估、正常估值,却很少出现高估。


下图给出了1973年以来恒生指数的估值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7年之前,恒生指数还出现过估值40倍、30倍、20多倍的情况,但2007年之后,恒生指数的估值再也没有超过20倍,长期保持在10倍左右。即便是去年港股大牛市,恒生指数的估值也只是最高触及了17倍。


17倍的PE,对于A股市场可能是历史低估值了,但对于港股市场却是近十年最高估值。10倍的PE,对于A股市场可能是历史极低估值了,但对于港股市场却是历史正常估值。


正是这样的历史估值结果差异,如果你将A股市场对估值高低的认识带到了港股市场,则可能会导致被动的结果。


陷阱二:


港股市场发新股发到丧心病狂。投资港股一年后,对港股市场的新股发行有了一定了解,一句话,简直丧心病狂。


如果你问问在港工作的投行人士,相信差不多所有人都会告诉你,今年是港股IPO业务最好的一年,也是储备IPO项目最多的一年,等等,好像哪不对劲。今年不是港股市场大跌了吗?怎么IPO反而成了最好的一年。事实的确如此。


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IPO数量全球第一,其中,共200家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申报稿,相比2017年同期港股市场共121家企业提交申报稿,同比增长65.29%。不仅数量多,而且屡屡是大单IPO。


比如:中国铁塔69亿美元IPO是近两年世界最大的IPO,小米集团、美团点评50亿美元左右的IPO,是近两年世界最大的新经济IPO。这样的趋势并没有止步。


港交所今年已经发布了港股上市新规则,对生物医药、互联网等新经济企业给予非常宽松的条件,业绩亏损企业、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港交所依然张开怀抱欢迎你。目的只有一个,宁可上错一千,不可错过一个。


据说这是接受了错过阿里的教训。对于香港市场,发新股本身是自由的,无可厚非。但在港股市场大跌、港元汇率不稳的情况下,这样丧心病狂的大发新股,无疑会造成市场资金大量抽水,对本已脆弱的港股重重一击,雪上加霜。


陷阱三:


港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套路多。虽然,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IPO数量雄踞全球第一,但却超过7成的新股破发,投资者损失惨重。即便是像小米、美团、华兴资本这样百里挑一的优秀公司,依然破发不止。


华兴资本号称中国新经济第一投行,上市当天破发20%以上,这在A股市场是绝不可能的。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新股破发,毕竟这在美股、港股市场很普遍,只有A股才存在打新股稳赚不赔的铁律。


我好奇的是,为什么超过7成的新股出现破发,却依然有新股不断发行、不断成功发行,不断成功高估值发行,不断有基石投资者愿意买单。


比如,小米集团新股发行估值超过50倍、海底捞新股发行估值也超过50倍。而目前腾讯控股的估值却只有30倍,难道小米集团、海底捞的的发展空间比腾讯还要确定和广阔?


了解港股的朋友应该清楚,港股IPO,基石投资者很关键。如果没有基石投资者,一笔IPO项目很难成功发行。


基石投资者一般在新股发行路演阶段入股,锁定期3-6个月。基石投资的入股价格决定了新股发行价格。这样的规则,还有今年港股市场的破发情况,说明今年上半年港股IPO的基石投资者大多数出现了账面亏损,且亏损幅度不小。但即便如此,还有新股不断发行,还有基石投资者不断涌入。为什么?


常识告诉我们,事情有异,必有蹊跷。一切不合理的存在,背后都有合理的原因。基石投资者的钱也是真金白银,也不是天上掉下来、风里吹过来的,如此不畏亏损抢着当基石,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没有明确的证据,不便猜测。但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有大批的基石投资者为明显高估的新股发行买单,这是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必须警惕的奇怪现象。


陷阱四:


港股市场发生黑天鹅事件后,无处可逃。每一个市场的上市公司都会发生黑天鹅事件,但不同的是,A股市场遇到黑天鹅袭击后投资者还有机会逃跑,港股市场遇到黑天鹅,投资者基本就被关了小黑屋,无处可逃了。


不信你可以随便翻看一下近几年在港股市场被做空的上市公司股价K线图,基本上都是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当天,市场立即下跌30%以上,甚至腰斩,瞬间导致你亏的抬不起头来,连割肉的机会都没有。


陷阱五:


港股市场存在大量的仙股、僵尸股。


比如有一只在港股上市的料酒企业,常年维持在20亿港元的市值,每天的成交量不过几十万港元,公司董事长每天增持几十万港元,几乎一半以上卖出股票都被董事长个人买入了。这样的情况很奇怪。


表面看是增持,实际上是公司董事长个人为市场提供流动性,防止出现流动性枯竭而导致市值崩塌。这样的情况在港股市场很多。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样的僵尸股为什么还要在港股上市,为什么董事长个人宁愿自掏腰包无谓地买入股票,也要上市。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个人无法回答清楚这样的问题,但还是那句话,事情有异,必有蹊跷。一切不合理的存在,背后都有合理的原因。


我们虽然猜不到什么原因,但我们可以做到回避这些陷阱。就像芒格先生讲过的,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总之,面对这样在A股市场难以遇到的五大陷阱,相信熟悉A股规则的普通散户投资者是防不胜防,难以避免的。


需要说明的是,指出以上五大陷阱,并不是诋毁港股市场没有投资价值,也不是建议投资者远离港股。毕竟,很多投资者在港股市场取得了丰厚的回报,港股市场也的的确确存在一些A股市场没有的优质上市公司,面对这样的市场,不去投资是可惜的。


但投资者在涉足港股市场之前,还是需要潜下心来做做功课,了解一下港股市场的上市规则和与A股市场存在的差异,不能将在A股市场取得的成功经验照搬到港股。


否则,迎接你的必然是高昂的学费。


最后,祝愿大家投资愉快。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4008-277-007
          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六大签约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