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七禾研究

今年386家企业摘牌 “新三板+H股”能否扭转摘牌潮?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4-23 14:56:27 来源:七禾网

从2017年开始,新三板市场迎来一波“摘牌潮”。全国股转系统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三板企业摘牌数量为709家,2018年以来至4月19日,新三板企业摘牌数量为386家。根据股转系统数据,截至2017年12月29日,挂牌企业总数为11630家,截至2018年4月19日,这一数字降至11485家。数据显示,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负增长、摘牌“常态化”已成为事实。根据联讯证券统计,今年新三板因企业摘牌已经失去超过2000亿的市值。那么,这些摘牌企业为何大幅增加?


多重原因导致摘牌


根据目前实施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挂牌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新三板将终止其股票挂牌,这包括证监会核准其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财务报告、无主办券商督导、主动终止挂牌申请获同意、公司宣告破产等。除了上述主动摘牌的情形之外,还有一些企业是由于未按照规定及时披露年报、涉嫌财务造假被监管机构强制摘牌退市的。据悉,在未及时披露2016年年报的108家企业中,有部分公司已经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无暇顾及公司信息披露。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表示,在目前的新三板中,摘牌的公司主要有这样几类:一类是质量还不错,但公司在新三板得不到政策红利,因此纷纷选择转到主板去,它们往往是在新三板中完成最后一次融资后,宣布接受券商有关IPO的辅导。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新三板成了它们走向主板的跳板,新三板也因此失去了一批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另一类是质地并不怎么样的公司,它们当初挂牌是希望获得一定的流动性,并且能够实现融资。现在这些都做不到,相反还要接受严格的监管,并且不断披露信息,于是觉得在新三板挂牌已经没有意义,所以也会选择主动摘牌。有些公司当年曾经费了好大劲才登陆新三板,而今排队离开,在资本市场上出演了一场闹剧;还有一类,是那些各方面基础很差的公司,有的不能按时披露年报等信息,有的则不再符合当前新三板的制度规定,结果被监管部门强制摘牌。


“新三板+H”双上市通道开启


4月21日,全国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所在北京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欢迎对方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场挂牌/上市的申请。全国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申请到香港交易所发行股票和上市不设前置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


这也就意味着,日后新三板挂牌企业赴港上市不用摘牌,可采用增量发行股份的方式,同时保留新三板挂牌企业和H股上市企业的“身份”,同时享有两地市场的交易、定价及融资服务。挂牌企业申报H股IPO的,在筹划申请发行H股期间须履行信息保密义务,原则上无需申请暂停转让。


为什么要推出“新三板+H股”?


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诸海滨表示,新三板+H股两地挂牌推进时间表的明确,会给到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企业不再是只能做“单选题”,而有了更为明确的预期。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新三板企业跨境多地挂牌上市,推进力度、速度超预期。这一通道打开之后,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满足港交所相关板块的一定条件,就可以到港交所发行股票,制度和主动权还在于港交所。港交所修订规则以促进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包括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他认为,同是市场化备案制,新三板与港交所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更强。新三板部分优质企业自发流向A股、港股,也促使新三板提供跨市场绿色通道增值服务,也强化了新三板的“苗圃”与“土壤”功能,增加了市场吸引力。


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刘平安认为,目前新三板直接推出降门槛、公开发行等政策并不现实,因为这些政策与沪深交易所存在竞争。既然如此, "三+H“就是明智选择,避开与A股的正面交锋。“对新三板来讲,在目前不能够解决市场流动性的情况下,为企业融资提供一个便利的安排,对缓解目前市场的流动性压力是有好处的。”


七禾研究中心 翁建平整理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4008-277-007
          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六大签约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