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资产管理资讯

奔跑吧私募:2014回顾与2015展望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1-28 14:34:55 来源:新浪财经
2014年对国内期货私募行业来说是个转折年。乘着政策的东风,期货私募驰骋翱翔,上演了一出前所未有的大戏:规模井喷,优秀私募脱颖而出,跨境套利产品不断涌现。不过,前两年表现优秀的量化对冲策略从当年11月开始遭受冲击和挑战。

在私募行业,期货私募是一股年轻的力量。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是期货私募2014年的写照。期货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江浙沪及广深地区近20家私募,分享他们成长的喜与忧,了解其面临的共性问题,倾听其心声。中国期货私募的发展壮大,还需各方政策的支持。

踏上阳光化舞台之后,国内期货私募迅速崛起,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在这样的华丽与喧嚣中,一些私募稳中求进,用靓丽的业绩书写传奇,令人赞叹不已;另一些私募则由于发展过急而折戟沉沙,令人扼腕叹息。

在荆棘丛生的期货市场,有不少摸爬滚打多年的操盘手和私募,他们对阳光化期待已久。然而,对于“草根”操盘手来说,阳光化,这个看上去很美的词汇,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更高的要求。从操盘手到资产管理人,这个看似简单的身份转变,实际上隔着巨大的鸿沟。

规模“井喷”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699只私募基金产品完成备案,逾5000家机构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据七禾网不完全统计,在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中,涉及期货的约有250只,占比约15%。

实际上,期货私募基金产品并不止这个数。从2013年开始,基金专户就取代信托和有限合伙成为期货资管产品的主流形式。伴随着阳光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私募会通过自有牌照发行产品。

通过对多家私募的走访,期货日报记者发现,它们有不少在2014年得到快速发展。龙旗、凯丰、白石、持赢、淘利、富善等公司在去年上半年规模就已突破10亿元,其中龙旗最高达到40亿元。与此同时,不少中小私募也实现了从千万元级向亿元级的跨越。

多年来发展缓慢的私募为何在2014年呈现飞跃式发展?一方面,阳光化点燃了私募的创业热情,合法化的身份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国内利率不断下行,高净值人群有着巨大的财富管理需求,这为私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过去几年,私募借助其他通道进行阳光化的尝试,为其2014年的“爆发”做了铺垫。尤其是在2013年,不少期货私募通过基金专户发行了结构化产品、管理型产品,变相实现了阳光化。

期货私募规模的扩张,离不开众多渠道方和合作方不遗余力的推波助澜。“随着刚性兑付方面的风险增加,银行对非标产品的态度趋于谨慎,转而开始寻求期货对冲产品等非标资产作为替代。”某大型商业银行人士估计,截止到2014年9月,国内各家银行代销或以资金池投资的,含有期货投资标的的各类理财产品发行总规模约为300亿元。

从期货公司层面来看,近两年它们纷纷转变营销方式,帮助私募发产品蔚然成风。以在此方面成绩斐然的永安期货为例,2014年该公司帮助私募发行期货资管产品100多亿元,仅其余杭营业部发行的基金产品就有51只,累计发行产品规模43亿元。

除了期货公司,第三方理财平台的积极推销也对私募规模的壮大起到重要作用。业绩展示、评价、包装、推广,借助庞大的客户群体和较强的销售能力,一些原本重点关注证券私募的第三方平台,也开始将目光转向期货私募和对冲基金领域。

传奇续写“黑马”涌现

2014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股指前10个月波澜不惊,后两个月连续大涨。在此背景下,各基金产品表现参差不齐。通过采访近20家私募,期货日报记者发现,去年一些私募的量化高频策略、宏观对冲套利策略、CTA趋势和日内策略表现优异;量化对冲中性策略遭遇巨大挑战,但仍有一些私募运作得不错。

据期货资管网发布的2014年年报,在其统计的87只基金产品(公募专户、备案基金、期货资管、有限合伙等)中,2014年的平均收益率为17.17%,排名前十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高达74.36%,而平均回撤仅为8.49%,收益回撤比接近9倍。其中,青骓衍生品高频一期采用量化高频策略,2014年收益率达162.29%。

2014年,CTA趋势和日内策略给一些私募带来了较好的回报。据了解,目前富善投资的管理规模超过15亿元人民币,所有产品均为正回报,其高收益致远CTA系列产品平均年化收益为30%—40%,最大回撤不超过8%。

凯纳CTA策略组合在2014年也收获颇丰。截至2014年12月30日,凯纳发行的所有阳光化产品平均回报率达28.62%,平均最大回撤不到5%。其中凯纳量化CTA2号、凯纳进取1号CTA、凯纳阳光私募混合基金和凯纳进取2号CTA产品,收益均稳步增长。

2014年股市的“黑天鹅”行情对前两年流行的量化对冲中性策略产生了巨大冲击。不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富善投资以股票统计套利策略为主的优享系列产品,在“黑天鹅”行情中最大回撤不超过4%,且随着市场转暖,所有产品的净值均得到恢复,年化收益为15%—20%。凯纳资本去年年底发行的千石凯纳阿尔法一号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在下半年股指凶猛上涨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21.9%的骄人业绩,其劣后收益超过50%。

盘点2014年,在一些明星私募续写传奇的同时,市场还涌现了多匹“黑马”,德亚投资就是其中之一。据七禾网账户展示,备案私募基金产品德亚进取一号成立于2014年9月22日,初始规模1000万元,当年其收益率达190.22%。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有一只债券私募基金产品表现不俗。作为国内第一只自主发行的债券型私募基金,耀之堂庭基金是国内最早将国债期货纳入投资范围的资管产品之一。截至2014年12月31日,耀之堂庭在运行的7个多月时间内,取得29.47%的投资回报。据介绍,该基金去年把握住了多个趋势性交易机会——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利率债行情切换等,加上其精准运用国债期货,造就了其出众的业绩表现。

成长还需“阳光雨露”

虽然总规模快速扩大,行业的业绩表现也较好,但期货私募发展不均衡也开始凸显。当规模上10亿元的私募日益增加时,一些阳光化私募还在几千万元的级别徘徊。究其原因,是各方对于优质私募资源的追逐。

“市场对于私募的主流要求是业绩稳定、回撤小、能承载较大的资金规模。”上海地区一家大型私募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放眼整个市场,这些要求均符合的私募并不多。一家私募一旦做出了被市场认可的业绩,很快就会受到追捧,规模出现被动增长。

这种增长导致了私募发展路径的变化。一些私募立足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引进团队、扩大投资范围和丰富策略,在规模扩张之后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回报,另一些私募则开始寻求MOM的发展模式。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破解私募机构规模‘魔咒’的途径,但综观国内MOM发展现状,成功者寥寥无几。”上述私募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国内私募在规模扩张中必须经历的“阵痛”。

记者发现,国内一些尝试采用MOM模式的私募机构,其依靠自主策略的产品表现较好,其他产品的业绩表现有好有坏。而有时候,投资者冲着私募机构的自主投资能力去购买产品,却并不知道产品真正的管理人是谁。

“我们去年发行了一个MOM产品,结果表现令人大跌眼镜。”浙江地区一家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一些在前一年业绩很好的私募去年居然出现大幅回撤,拖累了MOM产品整体业绩。“MOM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未来也许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模式之一。”这位负责人说。

在向资产管理人转型的道路上,一些曾经业绩辉煌的投顾遭遇了“滑铁卢”。2014年备受关注的刘增铖事件,引发私募业深刻思考。

在机构投资者“跑步入场”,市场结构发生剧变的情况下,资金博弈越来越激烈,继续依靠单一策略的私募很容易被对手“盯上”。同时,体量的增大也对私募管理人的投资能力与风险、净值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刘增铖事件从表面看是由于资金的‘猎杀’,但本质上是由于其从操盘手向资产管理人转变的过程中,资管规模快速增长,而管理能力未能跟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管理人对记者说,管理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发行、风险控制、净值管理、团队建设、投研体系构建、渠道建设和客户关系维护等,对很多草根出身的操盘手来说,面临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受此影响,一些投顾在扩大资管规模的同时,也开始谋求更稳的发展,这有望在今年形成风尚。近日,一位昵称为鳄鱼的明星操盘手开始通过一些渠道推销自己,意欲加盟资管机构,原因就是觉得在机构逐鹿的趋势下,操盘手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接近终结。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位明星操盘手已经与一家大型集团签约,帮其运作旗下的投资公司。他看中的不仅是对方强大的平台,还有与其互补的投资团队。

体量变大的期货私募要想在市场上游刃有余,除了分散投资与轻仓交易外,还需要在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对冲基金的作用,而这需要相关配套政策与制度的支持。比如,期交所是否可以考虑放开基金产品的持仓上限?商品期货期权等新工具能否早日推出?跨境套利与对冲——期货私募稳定投资的“另一条腿”能否早日落地?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4008-277-007
          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傅旭鹏/相升澳
电话: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六大签约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

[关闭]
[关闭]
[关闭]
我要啦免费统计